相遇问题的特点

作者&投稿:玉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题目一般特点是: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干小时后相遇。


解答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根据这个关系式又可推导出: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例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甲、乙两船从两港同时开出,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392÷(28+21)=392÷49=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2.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8千米,4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35.5千米,求A、B两地距离。


解:(42.5+38)×4+35.5=80.5×4+35.5=322+35.5=357.5(千米)


答:A、B两地相距357.5千米。


例3: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57千米。一列快车在某日22时30分从南京开往北京,每小时行68千米。同日,一列慢车在19时从北京开往南京。已知两车在第二天早晨7时30分相遇,求慢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


分析:先求出两车开出到相遇各行了多少时间,再求出慢车行的路程,慢车的速度就可求出。

解:(1)快车从出发到与慢车相遇行了多少时间?


24-22.5+7.5=9(小时)


(2)慢车从出发到与快车相遇行了多少时间?


24-19+7.5=12.5(小时)


(3)慢车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1157-68×9=545(千米)


(4)慢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545÷12.5=43.6(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43.6千米。



~

相遇问题的公式怎样算出来,有什么规律吗?
答:一、相遇问题六大公式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5、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6、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二、相遇问题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

小题大做的人都有哪些行为特征
答:生活中,小题大做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1. 敏感多疑:这类人容易对一些小问题产生过度的关注和紧张,对他人的言行和反应表现出高度敏感。2. 放大情绪: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容易将情绪放大,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甚至将小事升级为严重的冲突。3. 夸大其词:这类人喜欢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把小问题当作...

相遇问题公式
答:走路、行车等匀速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根据题目的内容、性质所需要解答案的问题,又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等。解答各类行程问题的基础,要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相遇问题的特...

物理的追及相遇问题
答:【解析】由v-t图象的特点可知,图线与t轴所围成面积的大小,即为物体位移的大小.观察4个图象,只有A、C选项中,a、b所围面积的大小有相等的时刻,故A、C正确.2.追及、相遇问题的求解【例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追及问题求解 方法 详细
答: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模型要点】追及、相遇问题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

追及问题的特点是___,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的___=开始时两者相距...
答:追及问题的特点是运动方向和时间相同,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的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速度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除以时间;时间=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除以速度差 相遇问题的特点是相向而行。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叫做本息和。年利率=月利率x12;盈亏问题:利润=销售总价﹣成本(进价)。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答:1、 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

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
答:【答案】:A,B,C 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是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解决的特点是
答:3、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这种操作是成序列、有系统的。序列出现错误,问题就无法解决。当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序列。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序列和系统。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至少要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答: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如下: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1、问题情境性 问题总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问题情境就是在生活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到困惑又不能利用经验直接解决的情况。正是这种情境性才能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开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