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如何

作者&投稿:乐正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响水县运河中学 李竹青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90年代初。这三次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一、经济政策调整

1、第一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包括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在内的新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发生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奇怪结合的“滞胀”困境,各国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失业人数猛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各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还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滞胀”暴露出凯思斯主义经济学说与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胀后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1981年美国共和党里根总统就职,他们以新保守主义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刀阔斧地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无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70、80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的。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国财政赤字2204亿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亿美元,仅1992年美国国债就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的社会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供应学派理论的混合物。经过前两次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理论上不再走极端化,而是采取歉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理论糅合起来。克林顿上台后,放弃“里根经济学”发动“新政府运动”,决心“重振美国经济”。克林顿在谈到他的纲领时说过,这一纲领“既不是保守派的纲领,也不是自由派的纲领,而是两者兼有的一种纲领”克林顿两手齐下调控美国经济:一手是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是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实行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

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了5%。但是,在这段“黄金时期”过去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状态,1973—975年、1980—1982年连续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虽摆脱了经济危机,其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各国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

2、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与欧盟经济好于美国。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明显好于日本、欧盟。日本经济自1993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段时期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了的十年”。

3、经济运行模式不平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微观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宏观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结构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只作智谋的干预,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自由竞争。二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结合,社会对利润的追求与向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决断与工人参与相结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采取亲市场战略,即政府的干预遵循“充分的市场,必要的政府”原则,政府在财政、金融、贸易、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调控作用突出。另外还有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试述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好。已经很完整了,给你补充一点个人看法:
二战前,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建立起了广大的殖民地,并且这种局面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依赖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殖民地国家为其提供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殖民地国家需要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为其发展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这种无形的依赖关系即使到了二战后也未能消除。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更高阶段,表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发展,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三者交织并进,相互结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应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1)在战后几十年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虽有起伏,但总的看来,无论速度、规模,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历史上的最好记录。它们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经济的恢复与转轨时期(1945-1950年前后)。二战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迅速恢复,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经济已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美国等国家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转轨。其间美国的援助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心的相对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0-1973年)。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产业结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国经济的不平衡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主要经济力量相对均衡化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的时期(1973-1982年)。其原因是:“石油危机”的打击,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负面效应,科技革命转入低潮,等等。
第四阶段,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2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欧美主要国家开始调整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改而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福利制度,从多方面刺激市场经济活力,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略有回升,通货膨胀也得到一定抑制。
第五阶段,冷战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职能进一步国际化,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明显的优势,并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同生产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科技生产一体化,科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第二,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国家政府在国际经济领域里直接出面,在开放市场、保护贸易、协调经济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协调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后,互为市场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向。经济全球化和地区集团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经济依存性加大,相互之间的协调加强,从而缓和了矛盾,促进了发展。
第四,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和平局面和这些国家内部阶级斗争明显趋向缓和,使得它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
第五,掠夺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材料和燃料,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连西方国家自己也认为,战后第一个20年的经济繁荣是以廉价能源为前提的。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
在当代,科技进步,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发达国家,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它们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予以高度重视。调整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上。
(1)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但是长此以往又引发新的问题,出现信用危机和通货急剧膨胀,严重财政赤字,生产萎缩,失业增多。在此情况下,西方国家相继转而采取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理论主张,重视控制通货膨胀,强调货币政策和以财政预算支持货币政策,考虑效率原则甚于公平原则,鼓励私人企业利润等。这些措施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抑制通货膨胀起了明显作用,但它急剧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两极世界理论分阶段地回顾了外部压力与资本主义内部社会形态变革的过程,将资本主义分为土地侵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土地贡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原料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发展阶段,产业上分别对应的是公共产品性领域殖民...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
答: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

简要说说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怎么发展变化的?
答:⑶ 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以及协调加强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⑷ 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外部的条件。 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是西欧,日本和美国. 西欧——二战后,西欧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什么_百度知 ...
答:扩大世界市场,开发高科技常品,加大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答:而这些是制度性协调机制的表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由其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反映了世界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虽然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发达国家占有优势地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答:这就造就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强劲的发展。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一) 科技革命对西方经济的有力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寿险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科技革命在三个方面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1. 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如何认识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状况的变化
答:1、第一种观点,现代科技革命推动论.这种观点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2、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是什么?
答: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2、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西方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答: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效仿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滞涨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弱化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干预,采用“混合...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什么?
答:2、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西方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出现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