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石石佛可以进行买卖吗 古代黑青石佛像值钱吗?

作者&投稿:左丘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可以
这些都属于国家文物,没有国家的允许个人不得私自买卖

邙山,地处河南洛阳城北。“生居苏杭,死葬北邙。”邙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在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地跨洛阳所属7个区县的陵墓群范围内,冢连冢、墓压墓,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
但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风剥雨蚀及近代以来遭疯狂盗挖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数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难以准确统计和确认。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历史上对邙山墓葬群最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即将全面展开。这次考古调查与勘测将动用包括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航空影像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内的先进科技手段,以寻找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15座帝陵为重点,对古墓群进行全面普查。
1 王侯将相“扎堆”埋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这话的含义和分量!
在邙山土岭上,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罗棋布,森然壮观。
据史料记载,刘秀、元宏等十数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洛阳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
邙山上的陵墓都是谁的,一直是个难说清的问题。由于墓葬位置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墓碑往往散失难以寻觅,频繁的战乱中,墓主的后代流散各地。要确定每座墓主的身份,实在困难。
清代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搞了一次“立碑运动”,在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竖起了石碑,刻上墓主人姓名。但龚松林急于求成,根本没下足考证工夫,结果常常张冠李戴。经他这一捣乱,邙山古墓更是乱上加乱,再也弄不清楚了。
尽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证和史料记载,还是有些线索能够证明邙山长眠者身份的不一般。
根据文献记载,洛阳邙山地区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这一区域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7个区县。
这四代帝陵中有东汉5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它们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
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20世纪初在洛阳西郊、邙山脚下的金村附近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东周王陵。另外又据文献记载,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区。
去年11月,洛阳考古工作者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认,在陵墓群区域范围内,目前尚有包括帝陵在内各个时期的古代墓冢大约330余座。
孟津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有考古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几位东汉皇帝的陵墓。据考证,刘备儿子“阿斗”刘禅的墓就在这几座大汉皇帝陵东南几里地外。蜀国灭亡后,刘禅被押解到了西晋的首都洛阳,封为安乐公,软禁在阿斗小城。公元271年,刘禅死后葬在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据说,刘禅墓冢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7米高、直径15米。后来农民浇地,墓室坍塌,今已夷为平地。
邙山上埋葬的另一个亡国之君,是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李煜。史书记载,亡国后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开封,“以王礼葬洛阳北邙山”,他的墓冢约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周寨村一带。
在邙山上千古长眠的,还有苏秦、吕不韦、樊哙、狄仁杰等数不胜数的青史留名人物。
2 邙山古墓缘何多
据专家介绍,早在苏杭成为鱼米之乡之前千年,邙山就已是古人心目中最佳安息地。
“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朝诗人王建的一句诗,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唐代的邙山竟然是“寸土寸金”!
从汉代到唐代,洛阳北邙一带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长眠之地,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块墓地而自豪。
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把邙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邙山之所以会成为“热门”的大墓地,与洛阳的古都地位紧密相连。
邙山脚下的洛阳,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从4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在累计1000多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历史上,洛阳城建了毁、毁了建,但经常是“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云集其间。繁荣时的洛阳常有数十万人居住,最辉煌时城市居民超过百万。邙山古墓中长眠的人,都曾目睹洛阳城的辉煌与沧桑。
对风水的迷信是邙山被看好的第二个原因。
洛阳城外的邙山,北带黄河,南望伊阙,在古洛阳人眼里是绝好的风水宝地。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的北邙,地势高,视野开阔,土层深厚,土壤紧硬密实,适于安置墓穴;东汉皇陵又赫然兀立于邙山岭上,所以这里自然成为洛阳人向往的安葬之处。
3 近代遭受疯狂盗挖
对邙山墓葬群的偷盗,从古代至近代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但使墓葬遭受严重破坏的盗墓行为,却发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铁路的修建引发的。
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时一公司借款修筑汴洛铁路(现陇海铁路一部分),随后又修建洛潼铁路。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了古墓,引起在场外国技师的极大兴趣,他们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欧美。
听说墓里的东西能卖钱,邙山各村庙里以前存放的古物,一夜之间没了踪影。当时的中国经济凋敝,国家混乱,很多贪图暴利的人开始到处搜寻、挖掘古墓。邙山之上从此打破千古幽静。
在盗墓分子“发财”的示范效应之下,邙山上几十个村庄互相效法,竞挖古墓,视为发财捷径。大量的古冥器被从邙山地下挖了出来,流向北京、上海,再流向国外。
据知情者回忆,当时每年秋庄稼收完之后,邙山上盗墓的像赶会一样,成群的人刨红薯般挖古墓,卖包子的、卖羊肉汤的搭起棚子招徕生意。挖出来的玉器、铜器用箩筐装、马车拉,到底挖出多少谁也不知道。有人说,庞家沟挖出来的东西卖的钱,可以用元宝把沟填满。许许多多的文物就此流落海外,现在欧美、日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洛阳邙山珍贵文物不计其数!
1925年前后,洛阳四郊成立民团、红枪会等武装组织后,当地恶霸依靠枪支,驱使穷人,变夜间盗墓为有组织的白天公开挖掘。邙山上很多地方不再种地,专门挖墓。
1927年,洛阳驻军为搜刮财物,以筹措经费为名,勒令古玩商人交纳20%的税金,开了古玩业征税的先例。1928年,军阀韩复榘占据洛阳,接受古玩商人的建议,成立“古玩特税局”,大量发行经营许可证性质的行贴,对卖古物的人征20%的税,等于把盗墓行为合法化了,自此盗掘买卖之风更严重。到韩复榘离开洛阳时,邙山古墓已是“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
4“洛阳铲”因邙山而生
到20世纪20年代,墓中古物价格越来越贵,盗掘之风随之愈刮愈烈,邙山上以盗墓为生的多达1万多人。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就是这个时候发明的。
由于古墓年代久远,很少保留着封土堆,在地面上已看不出任何痕迹,找出古墓的准确位置是盗掘的前提。经常找墓,使盗墓者逐渐掌握了辨别各种土壤的技能,地面下的土都是一色的生土,如果发现有“花土”(土色不一),就说明有人动过,就可能是古墓。当时,盗墓者用厚实锐利的钢锨在地上捣出方形洞穴,鉴别锨头沾带出来的土,以此来找墓。但这种方法很费力,钢锨经常带不上土,也不能探得很深。
据专门研究洛阳盗墓史的考古专家赵振华介绍,“洛阳铲”的发明者是邙山南麓马坡村的李鸭子。
李因家境贫寒,以刨古墓为生。1923年,他到孟津县赶集,见集上卖水煎包子的正在搭棚子,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在地上挖坑插棚杆。那铲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带出不少土来。李鸭子灵机一动:这样的铲子探墓肯定比钢锨容易多了。于是他用纸贴着铲子撕出一张图样,回家后找铁匠琢磨着打造了一把。
果然好用,u形的铲子,每次带出三四寸深的土,铲子的柄接长了,地下几米、十余米的土壤都能带出地面。老练的盗墓者眼观鼻闻手搓,从土的颜色、结构、包含物,就能知道有没有墓葬、是什么年代的墓、墓穴有多大。
从此,“洛阳铲”就在盗墓者手中传开了,地下的众多古墓又开始遭殃。
虽然当时洛阳地方政府也曾发布公告禁止挖掘古墓,但从来都是执行不力,公告如同一纸空文。
邙山古墓噩梦的终结是在1948年洛阳解放后。人民政府以崇高威信,发布公告禁绝盗墓行为,终于让沿袭近半个世纪的盗墓恶习一朝终结。但损失已经无法挽回,邙山的伤痕永远难以抹平。
据黄明兰研究,洛阳解放前出土历代墓志约5万方,平均每座古墓出土一方,即被盗掘古墓5万座;平均每座出土10件文物,即有50万件之巨,其中95%的文物都流失海外。盗墓者进入墓室,取走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后,常把墓中取不走但可能更有价值的文物砸碎,把珍贵的壁画涂抹得面目全非。这种现象在考古发掘中时有所见。
5 邙山古墓群将得到研究和永久保护
洛阳邙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古墓家底不明一直制约着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的陵墓群范围内,不仅拥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它古代墓茔大约330余座,还汇集了东周、西汉、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其它时期其它类型的墓葬约有数十万之多,它们与陵墓群犬牙交错难以分辨。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风剥雨蚀及人为破坏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数量不断变化,难以准确统计。具有地面标识的墓茔已由解放初的600座左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400座。
为尽快保护、研究这一古墓最集中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洛阳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们倡仪开发邙山墓葬文化,并从洛阳地区数十年来科学发掘的1万多座古墓中,精心遴选出26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墓葬,在邙山乡的冢头村修建了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
去年11月,在1984年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又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定了陵墓群区域古代墓冢的数量。
日前,有关人士表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全方位、大规模、专题性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这将是历史上对邙山墓葬群最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前期准备和专家论证工作已经就绪。
此次考古调查与勘测将对古代墓冢进行全面普查。帝陵是洛阳邙山陵墓群的主体,展开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将以寻找15座帝陵为重点,在不影响墓冢、墓葬和陵园整体的前提下,对个别重要的帝陵和陪葬墓的周边地方进行试掘。
寻找帝陵的工作将分为三步:找到帝陵的确切位置;确定帝陵的陵园范围;最后,找到帝陵的陪葬墓群。在搞清楚陵墓群的结构布局、划分出陵区与陵墓群范围的基础上,测绘陵墓群总平面图、各陵区分布图和帝陵、陪葬墓的遗迹平面图,制作帝陵的立体景观图。
考古工作者将综合运用传统和最新的现代技术,进行这次考古调查与勘测,以廓清古墓群的“真面目”。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航空影像技术、遥感技术,以记录调查成果,寻找未知古代墓冢。
据介绍,承担此次任务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系,已经共同研制开发出邙山陵墓群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信息库,将对调查区域进行监测、建档和管理。调查中发现的任何墓冢、遗迹点均可利用GPS(全球导航定位)定位在电子地图上,而已经标注在电子地图上的墓冢、遗迹点均可通过GPS找到具体地点。同时,计算机将以强大功能把有关帝陵、陪葬墓、遗迹点的各种文字、图片、摄像资料全部汇集在一起,以便研究和整理。
此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03年至2005年为第一阶段,2006年至2009年为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为第三阶段。最后,调查的结果将落实在地形图、摄影图片、航测片等现代形象载体上。
■特别链接
邙山陵墓在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
记者在洛阳邙山地区采访时了解到,邙山古墓50年来减少过半,不仅仅是被盗的原因。
谈到邙山的现状,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韩国河心情沉重地说:“邙山陵墓在遭受着严重的人为破坏。邙山陵墓的地面封土正在迅速地被蚕食,正以可怕的速度日益减少!”
他说,在调查和初步测量的过程中,直接的感受是与20年前的地图对照,许多墓冢已经完全从地面消失,只有借助访问上年纪的老乡才能指认和寻觅踪影。
他所看到的墓冢,大多数四壁盗洞多处,有很多还是新近被盗,盗洞中废弃的电灯泡和手电筒赫然在目。有的墓冢被农民开垦逐渐蚕食,仅存一土墩、土柱,有的被人打成窑洞或凭依筑房居住,有的被就地取材改造为烧砖窑,有的被利用建成水塔……而更多的墓冢已被基建施工、砖场取土、开辟农田、盖房垫院完全破坏,甚至彻底消失了。
一些建设单位置文物保护法于不顾,直到在建设工地挖出毁坏文物经群众举报的情况下才被迫补办手续,交钱了事。而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管理单位也对危及和毁坏文物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人为破坏文物事件愈演愈烈,远远超过了自然损毁。
另外,许多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几近于零。当调查人员寻访墓冢位置时,老乡几乎不问来意,立刻热心指点、带路,完全没有任何防范意识,这无疑也给盗墓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说,多年以来,地方乃至国家考古单位的学者们就已经开始为邙山陵墓群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认知、启动邙山帝陵的研究和调查、保护事业而奔走呼吁。但邙山古墓群实在是太特殊了,在古墓最集中的孟津县平乐、三十里铺一带,现存古墓约160座,平均每平方公里40个左右。其面积之大,墓冢之多,延续时间之长,使得考古调查工作异常复杂和繁重。所以直至今日,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调查工作才刚刚起步。
“如果再不进行调查,我们就会永远搞不清楚了。这个工作是一个历史责任,再不做我们将无法面对祖先,更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了。”朱亮说。�(桂娟 顾立林)
邙山又名北邙,是崤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广义的邙山西起三门峡,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2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是指洛阳市以北,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
驱车出洛阳城北,要不了多久,堆积着厚厚黄土层的矮山就会出现在人们面前,其地貌形态和黄土高原非常相似。
邙山既无巍峨陡峭之险,又无风光秀丽之美,但这道普通的丘陵,却是古都洛阳的北部屏障,历史上很多战争发生在这里,不少重大事件与邙山有关。尤其是邙山之上冢连冢,墓压墓,古墓之多堪称中国之最。“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诗句真实记录了这一情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的考古工作者黄明兰每个星期天都要在茫茫邙山考察,十余年不辍。据这位如今已经七十高龄的老先生介绍,邙山上都是粘土,一下雨,水就从这路上流,慢慢就冲成了几十米深的沟。夏天、秋天暴雨倾盆的时候,大水冲向沟中,沟塌崖崩,就会有古墓暴露,陪葬的陶器等被雨水冲刷而出。以前当地农民认为墓中的东西是不祥之物,拾到了不敢拿回家,都放在村子的庙里。
他们更不知道,这邙山下埋葬的帝王、名人之多,连考古学者都为之惊讶。

绿野仙紫 2008-02-23 12:13
中国古代的名楼阁

凭高远眺 极目无穷之妙--中华名楼大观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最为出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 三大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序”、崔颢的“黄鹤楼”在成为千古绝唱的同时,三大文化名楼的盛名也就随之而来了。

除了赫赫有名的“三大文化名楼”外,我国的名楼还有:位于山东烟台的“蓬莱阁”、广西容县境内的“真武阁”、安徽马鞍山的“太白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贵州贵阳的“甲秀楼”、四川成都的“望江楼”、云南昆明的“大观楼”、山西永济的“鹳雀楼”等等。

岳阳楼

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开元四年(716年)。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格言,更使岳阳楼名闻天下。该楼高19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楼顶承托在玲珑剔透的如意斗拱上,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滕王阁

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
江西南昌西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高达 57.5 米,占地达 47000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正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使作为文化名楼而名扬天下。

蓬莱阁

蓬莱因有海市之胜,历史上曾是秦、汉之君巡视的地方;之后,八仙过海的传说又长久地依附在这里,遂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仙境。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将唐代渔民所建的龙王庙移至丹崖山西侧,在原址始建蓬莱阁,“为州人游览之所”,并著《蓬莱阁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苏东坡知登州军州事,虽在任五日,却挥毫走笔,瀚墨流芳,遂使蓬莱阁得登龙门,成为天下绝胜。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区西南部,地处滇池北滨,与太华山隔水相望,在过去被称为“近华浦”。早年因滇池水位很高,宋元时,大观楼一带还波涛滚滚。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的大观楼一带才渐露水面,成为小岛,但周围仍是一片水乡泽国。大观楼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九年,巡抚王继文路过此地,见此处湖光山色优美,视野开阔,于是大兴土木,挖池筑堤,种花植柳,兴建了大观楼及周围建筑。大观楼原为二层,因面临滇池,登楼四顾,景致极为辽阔壮观,故命名为“大观楼”,并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

鹳雀楼

鹳雀楼在其故址所在地山西省永济市,建于北周时期,因鹳雀经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元朝初年毁于战火,重建于1997年。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景色壮美,历代文人墨客留诗者众多,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尤为著名。 整个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了晋南地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真武阁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太白楼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

烟雨楼

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湖心岛上,岛登岸处的入口是“清晖堂”,建于公元1826—1874年,为皇帝南巡而建。右侧壁间有“烟雨楼”三字石碑,配南北两厢,各为“菱香水榭”和“孤云移”,出南门西折就是“烟雨楼”。“烟雨楼”三字横额为董必武同志手书,笔力苍劲,登楼可以看到东南岸停着一只中型游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纪念船。“烟雨楼”始建于公元940年前后,位置在湖滨,取杜牧诗“烟雨”二字命名,以后屡毁屡建,至宋时已成一方之胜。明末又毁于火,到公元1584年,嘉兴知府赵瀛,征夫修城河,运土填南湖成湖心岛,第二年在岛上仿旧重建烟雨楼,从此“烟雨楼”就在湖中了。

镇海楼

镇海楼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广州越秀山上,属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墙绿瓦,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气宇非凡,古今曾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和“越秀层楼”先后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区之南,在南明河中一块称为鳌矶石的巨石上。甲秀楼是贵阳市的一个象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后屡遭兵燹,屡经修葺或重建。甲秀楼三层高20.7米,台基高2.2米,总高22.9米。底层白色石柱,褐色古式花棂木门窗,额枋饰以清式璇子彩画,绿色琉璃筒瓦厅,镶金黄琉璃瓦脊和宝顶,古色古香,在朝阳照射下,金碧辉煌,十分壮丽。登楼远眺,鳌矶湾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望江楼

座落在成都东门外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在园内遍植竹子以示敬意。园内名竹荟萃,有竹150余种,又称“竹子公园”、“锦城竹园”。崇丽阁和濯锦楼枕江而立,是园里的主要建筑。崇丽阁矗立在锦江岸边,是一座高27.9米的木结构高大建筑,壮丽雄伟,是成都市的标志物。该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共4层,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其名取义于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一句。古时成都人由水路远行,亲朋好友多在此送行,因此这里的建筑被称为望江楼,民间沿用至今。

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是继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626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岳,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后来连中都凤阳的城墙也因耗费巨大而停建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停建,朱元璋总算为我们今天兴建阅江楼写了《楼记》,打了地基,也为我们留下了相隔600多年的悬念,作为后人应该提到这位皇帝。

城隍阁夜景

杭州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本人有古代青石雕刻请问怎么鉴定~

找专家坚定

发张图片看看啊

徐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答: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

火山岩可以代替青石用吗
答:不可以。青石的活跃度比火山石要高,所以不能代替。火山岩又称喷出岩(Effusive rock),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岩浆经火山口喷出到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喷出岩。火山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圈和水圈中冷却结晶形成的,当岩浆沿裂隙喷发时,火山岩形态一般与地表形态比较协调,呈被状或层状。

教会名下房屋可以买卖吗
答:只要有不动产登记证就可以进行买卖。有不动产登记证就代表它是属于合法的财产,教会作为该房产的所有权人就可以进行合法的处置,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股票涨停以后还可以进行买卖吗?
答:肯定可以买卖,股票涨停股为大量的买入挂单在涨停价排队等待成交,因为委托的最高买入价格都是一样的,所以买入的委托,会以时间优先原则排队成交。当日买进后股票涨停当日是不可以卖出的,如果有历史持有的股票要卖出且委托的卖出股数小于在涨停价委托的买入单数量,只要在可委托范围内的价格委托都可以在委...

新民居产权多少年,能进行买卖吗
答:新民居产权70年,能进行买卖的。如果是国有土地上的房子,可以买卖。如果是集体土地,只能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买卖新民居房子需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取得政府批复文件和关于新民居建设用地规划的批文与新民居项目建设施工许可证,在房管局下发产权证后实施买卖交易。一般对于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浙江嘉兴梅花洲石佛寺大雄宝殿景点介绍
答:大雄宝殿是石佛寺的主殿,是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叫做“大雄宝殿”,殿里供奉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青石塑像,“大雄”这两个字代表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把供奉佛祖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

股票涨停后可以买卖吗?
答:股票涨停后可以进行买卖的,涨停板是可以进行交易,可以选择抛,也可以选择不抛。涨停板的时候,股票价格到达最高点,此时卖出可以立即成交,买进需要排队,按时间优先成交。股票涨停/跌停不影响买卖,但是一旦达到10%涨停很难买到,因为这时股价较高,卖的人很少,大家都不愿意卖,一旦达到10%跌停很难卖出...

股票可以随时进行买卖吗?
答:股票不可以随时进行买卖。股票买卖只能在每天的交易时间内才可以,而且是当天买进的,次日才可以卖。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

宅基地可以买卖吗
答:法律分析:农村宅基地的买卖是可以的,但有很多的限制买卖的条件,必须具备:已经得到本村的村民委员会同意,并最后取得乡级政府的批准;转让人和受让人都是同一个村的村民;受让人确实没有宅基地,申请符合宅基地规定的条件;宅基地使用权必须与房屋一起转让。城市居民不能向农村买宅基地,也不能占用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