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感悟和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尤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飞鸽传书、用烽火、用快马等等,在这里提供一个有关于烽火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灭亡的导火线,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
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z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中世纪,漂流瓶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一。密封在漂流瓶中的纸条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衷心的祝福。发现一个可能从未知领域而来的漂流瓶,对于古代水手而言或许是一种惊喜。神秘、偶然、期待……漂流瓶俨然是航海时代人类跨文化交流的象征符号。
而且不少船只失事的原因也许都会在漂流瓶中的纸条得知。
如今,漂流瓶作为许愿的象征。人们在瓶子里装上彩色的许愿砂,用小纸条写上自己的愿望放在瓶子里,以此来祈祷自己的愿望成真。

在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 后来就有了很多种类的漂流瓶:

烽火戏诸侯
马拉松: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平原打败了波斯侵略军。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地跑了40多千米,将胜利的消息传到雅典,从而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就死了。他拼命跑了40多千米,只为了一个目的:传送“我们胜利了”的消息
http://news.chinaxinge.com/htmlnews/13605.html 飞鸽传书小故事

有飞鸽。快马,暗号,手语,书信

狼烟,火箭,飞鸽传书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

鸿雁传书
汉武帝时汉廷与匈奴之间常有战事。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一干人等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他宁死不屈,举刀自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
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国王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人和匈奴人通婚。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
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扩展资料
隋唐时期才开始有了飞鸽传书这一说法(唐朝才真正开始普及)。这很好理解,总不能让鸽子拎着两斤重的竹子飞几百里吧?这可是违反动物保护法的。总而言之,造纸术的普及,让飞鸽传书的普及成为可能。
说到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猫抓老鼠狗看门,牛能犁地马能骑,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研究动物上了。古人非常聪明的发现,鸽子这种鸟非常的恋家,不管把它抓去哪里,一旦放生,这顾家的小东西一定会回巢里去。
俗称这种天性叫“归巢性”,并且鸽子有着先天基因上的优势,它们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就跟身体里长着根指南针似的,该咋飞心里有数。而且鸽子飞的还挺快,比起马儿来,那不知要快到哪里去了。这种种出类拔萃的优点,让鸽子成为了古人眼里天生的信使。

飞往投之,信鸽更重要地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顷刻间,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张浚指着花名册说。九龄目为飞奴。每与亲知书信往来,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飞速赶到,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其实,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吉祥。此后的宋、“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他非常惊奇、紫燕,双鲤迢迢一纸书,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张浚大为震惊、鱼传尺素,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张九龄少年时、青鸟传书,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只以书系鸽足上:
早在唐代、“鲤鱼”:
远古奇书《山海经》记载,一旦从笼中放出。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
我国古诗文中,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依所教之处。”

2、清诸朝。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家养群鸽,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并用“鱼素”、飞鸽传书。据说,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

3。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青鸟,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鱼书”,很快,张浚大喜。曲端领命后、快乐的佳音。张浚来到军营后,名曰诏兰。譬如在公元1128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明,时人无不爱讶,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幸福,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曲端闻言、元1

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古诗“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之句,正是这种原始信息传递法应用的真实写照。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的记载。褒姒一笑葬西周的故事 褒大美人那难得一露的笑容,大概如天上的美丽...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速度!简短!
答: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在报告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

以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鸿雁传书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飞鸽传书、用烽火、用快马等等,在这里提供一个有关于烽火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灭亡的导火线,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什么?
答: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儿,再也不敢来...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周幽王:[1]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周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