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出 坐看云起时 出自哪首诗?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这一句是谁写的?出自哪一首...

作者&投稿:薄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值:遇到。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译 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文体知识】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名句运用】
类似本诗描写云的诗句有陶潜《归去来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王勃《滕王阁诗》中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等。
【难句解析】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值:遇到。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译 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王维的《终南别业》

“行至水穷处,卧看云起时”出自哪首诗?~

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写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全诗以悠闲自在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山水时与大自然、林中叟亲切交流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一切都不在意,任运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
以前读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用现代诗人周梦蝶的诗理解王诗的意境,也顿有所悟。周诗云:

行到水穷处

不见山,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泠泠在目,在耳、在衣。

就是说一个人游山玩水,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且莫惊慌与失措。不妨静静地坐下来,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侧耳听听大自然万籁的声音,充分体会这人与自然和谐的韵律,不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么?

其实,王维的诗,绝不仅仅是在谈论风景。王维崇信佛教,他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他的诗,既写山水景物,又不局限于山水景物,而反写自己所感受的禅境,所领悟的禅意,与清秀灵异的山水景物融合在一起,既储蓄隽永,神韵超然,又平淡自然深入人心。“非有妙悟,不能领略”。

只可惜我们在生活中往往见山就是山,见水只是水,全然不能参透事物的禅机,洞悉事物的真谛。行到水穷处,往往看到的只是干涸的河床,枯干的蒿草,毫无生趣的鹅卵石,心中生出的自然是恐惧、绝望和无奈了。观景中往往也折射着人生。当我们面对困境,总是感觉世界末日来临。其实一种绝境,何尝不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呢?主要是看你怎样看待事物。陆游不是早已明示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那天读了博友君的文章《坐看云起时》。君很透彻的说明了写文章要“坐看云起时”,淡然从容的面对就可以了。我也有同感,而且这方面也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记得几个月前,自己还不敢动笔写文字,在朋友的鼓励下终于拿起了笔,用稚嫩的笔调开始抒写自己心中的文字。每写一次就有一次收获,写促进了读,懂得了品,开始喜欢品读文章,每每读到洒脱自然、哲理深刻的语句就收藏起来,反复品读。朋友们都说我开始懂得运用文字了,文章精进了不少。不过,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并不单单是这些,我觉得自己在读和写中更喜欢思考了,喜欢参悟人生了,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读和写,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吗?

其实,人总是不容易脱去世情的束缚。不光写文章有不敢动笔的时候,人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譬如失恋,下岗,疾病缠身等等。人在困境的时候,总免不了会呼天喊地,怨天尤人。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试着转身看看,想想大宇宙所包容了一切。或许就能跳出原来的境地,找到一片崭新的天空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人生历练人生后的恬淡安然。不要害怕“山穷水尽”的所面临的绝境,云是雨的最初形态,有云,就有水,就有希望。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不妨气定神闲地坐下来笑看风起云涌,看浮华喧嚣,看繁华落尽,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