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分别是什么??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

作者&投稿:柞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确来说是有三件:【遣唐使来华】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频繁。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最多的一次超过500人。遣唐使完成外交活动后即行回国,僧人和留学生则要在中国生活很长时间,有的甚至终身不归。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突出的代表,中日两国的史书都记载了他们的事迹。【鉴真东渡】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玄奘西行】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唐朝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穿过戈壁,翻越崇山峻岭,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游学归来,他又和弟子们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通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玄奘少年时出家,青年时期,在长安、成都等地走访名师,钻研佛经。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他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游学。
那烂陀寺为天竺最大寺院,那时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寺内高僧戒贤法师,已有九十多岁高龄,亲自为玄奘讲学,对他极为赏识,还安排他为全体僧众讲授佛经。
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集。
鉴真东渡

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专使)。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还有留学僧,其中不乏好学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

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学,到过洛阳、长安。景龙二年,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此后,他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宣讲戒律,听他讲经和由他授戒的弟子达四万多人,这时,他已是学识渊博、威望很高的佛学大师了。他还不断组织僧人抄写经书,多达33000多卷,他还设计建造过寺院80多所,日本来到大唐的留学僧也都仰慕他的佛学造诣。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大唐。随团前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约请鉴真东渡。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冬十月,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表达日本仰慕之意,并说:佛法虽然流传到日本国,可是还没有传法授戒的高僧,请"大和上东游兴化 "。鉴真问寺内诸僧,有谁愿意应此远请。众僧默然。良久,才有一僧名祥彦者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生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缄默。"鉴真听后说:"为法事也(为了宏法传道),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也。"鉴真去意已定,从此,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准备。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归国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备真备、大伴古麻吕和仕唐多年、历任唐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秘书监等职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等也准备回国,他们同到扬州延光寺参谒鉴真。藤原大使说:"早闻大和尚曾五次东渡日本欲去传教,今日得见,万分荣幸,若大和尚仍有此愿,弟子等有船四艘返日,应用物品俱备,不知肯同行否?"鉴真虽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为了传教授戒,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应允了日方恳请。

 

鉴真欲再度赴日的消息在扬州传开后,有关寺院为阻挠此行,严密防范。这时正好鉴真弟子仁干从婺州(今浙江金华市)来扬州,密知师父将要远行,遂暗中约定由他备船在江头接候。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从扬州龙兴寺潜行至江头,迅即登船启程,出大运河入长江,直趋苏州黄泗浦(今江苏省常熟县黄泗,即黄歇浦)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

 

鉴真带去的物品有如来、观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种、华严经等佛经84部300多卷,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真迹行书等字帖三种。

 

临行前,恐官府发觉,经卷有失,于十一月十五日鉴真一行分乘第二、三、四船。直到十一月十六日船队启航前鉴真才上了大伴古麻吕的第二船。驶入东海后,船队被强劲的东北风吹散,第四船杳无踪影,剩下的三只船只有奋力拚搏向前航行。十一月二十一日,第一、二两船同到冲绳岛,已在多弥岛(今日本种子岛)的西南。第三船昨夜已停泊在同处。十二月六日,海上刮起人们渴望的南风,三只船相继起航顺风前进,而藤原大使与阿倍仲麻吕所乘的第一船触礁(着石)无法行动。鉴真所乘的第二船发向多弥去,七日到达益救岛(今日本屋久岛)。停泊候风10天,并等待其余船只。第一船修复后,继续航行,因遇偏北风暴而漂至安南州(今越南境内),全船180余人,死难170多人,仅大使藤原清河与阿倍仲麻吕等10余人幸免于难。第三船后来也航返日本。十二月十八日,第二船自益救岛出发续航,十九日遇到暴风雨,不辨东南西北,鉴真等又历经磨难,于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抵达日本九州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县)。十二月二十六日,鉴真等一行在日僧延庆的引导下进入日本太宰府,并于次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航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今日本大阪附近)。二月四日鉴真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皇族、贵族、僧侣都来拜见。

 

三月,吉备真备以敕使身份向鉴真宣读了天皇的诏书:"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四月初,在东大寺设戒坛,由鉴真登坛主持,先后为太上皇圣武天皇、皇太后、皇子及400余位僧人授戒。756年,孝谦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8 年卸任,被尊称为"大和上",恭敬供养。759年,鉴真率弟子仿扬州大明寺格局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以后,鉴真在此授戒讲经,把律宗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鉴真虽双目失明,但能凭记忆校对佛经。他还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留下一卷《鉴上人秘示》的医书,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带到日本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

 

763年鉴真在日本招提寺内圆寂。寺内至今还保留着鉴真的坐像,这也是日本的国宝。这是鉴真的弟子忍基和思托用中国的干漆夹 法为他塑的。鉴真在日本10年,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受鉴真弟子思托等的委托,在鉴真圆寂后的16年,日本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的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写了《唐大和上东征传》。书中详尽描述了鉴真六次东渡航海的艰苦历程,使后人了解了唐朝时中国、日本的造船术和航海术。

 


玄奘去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

玄奘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访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综合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谈谈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有何特点
答:三、宋元时期外交特点:(1)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2)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四、明清时期外交特点:(...

清朝以前对外交往的重要大事件有哪些
答: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为了进一步恢复与西域的关系,打击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73年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王莽时期,西域都护李崇军队被焉耆国消灭,西域与中原又断绝了联系。此时西域分割为五十五个小柄,其中北道诸国,复受制于匈奴。莎车在塔里木...

魏晋时期中外海陆文化交流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二、交流特点 在工具上面有骑马和坐船两种,交换的方式通常不是用金币直接购买,而是采取以物换物,国家皇帝会派专员进行对外出使,交往的商品通常为纺织品,丝绸,茶叶,一些官窑的瓷器。同时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它具有文化的多元化和民族的融合性,先进的知识阶层不断丰富自身,同时走出去...

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实完整件事件
答: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3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

日本跟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中,有哪些有好往来的事例
答:遣唐使 时间: 公元七世纪初至895年 朝代: 唐代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历程与影响有哪些?
答: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 上编 第一章 元朝与全球的交流 第一节 元与朝鲜,元代的影响力触及朝鲜,两国之间的交往频繁。第二节 元与东南亚和南亚,元朝与这些地区的交流体现在贸易、宗教和文化层面。第三节 元与中亚和西亚,元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第四节 元与非洲,元朝的海上丝绸...

中国历朝历代对外开放历史
答:(3)原因:①唐朝政权的强大,稳定的政治环境。②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④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⑤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3.宋元时期 (1)主要史实:①南宋时海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②元时,来自亚洲和东欧...

简述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频繁的史实,并分折其原因?
答: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四世纪...

隋、唐、元、明、清六朝民族、对外关系
答:知识点1、古代与东亚的关系 知识点2:,古代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知识点3 古代与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关系 二、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三次高峰 (1)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①中国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

明清对外交流事迹
答:讨论12: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有什么显著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课件显示)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概括:特点:①从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转向闭关锁国;②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原因: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关系受阻;②西方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