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书法故事

作者&投稿:余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公权小时候就展现出对书法的热爱和天赋。他曾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大笔写字,挥洒自如。柳公权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老人告诉他要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的楷书《金刚经》是其代表作之一。他的书法以结体严谨、笔力挺拔、墨色饱满而著称。据说他为了练好书法,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在夏州做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一语双关,说得穆宗脸色都变了。这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与皇帝的机智对话。

此外,柳公权的作品还有《玄秘塔碑》等。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柳体”。

总之,柳公权的书法故事是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卓越;要注重内在修养和思想提升;要尊重他人、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些价值观不仅对我们在艺术领域中有启示作用,而且也可以指导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人生道路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

柳公权的小故事2个
答: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柳公权的故事
答:关于柳公权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

柳公权的书法故事?
答: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

柳公权励志练字的故事是什么?
答: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有关故事。
答:1、写诗助人 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

书法家的故事?(柳公权)
答:1.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树下写字碗,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脑的老人,柳公权得意地拿着自己写的字,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

柳公权故事2个,简短
答: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如何用笔,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唐穆宗听了脸色变了,明白柳公权是用书法下笔来进谏自己。“心正则笔正”是柳公权的一句名言,由而成为许多书法教师来教诲学生的口头禅。然而教师之意无非是强调学生学书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已。柳公权的话被一再...

柳公权少年时有什么故事呢?
答:柳公权去看了以后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对联真的太好了,想拜这个老人为师。这个老人用脚提笔写道:“写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说:“我生来没有手,用脚写了50多年,现在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听了,大受触动。从此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中国古代诗人柳公权的故事?
答: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之一,他的“柳体”被后人广泛临摹,在书法界的影响非常深远。他之所以能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与他常年不懈地苦练分不开的。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很差,常常因此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训斥。于是,他下决心以后一定要练出一笔好字。在一年多的日夜苦练后,小公权的字开始有了起色...

名人故事:柳公权戒骄成名_550字
答:柳公权是唐代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骨力劲健,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合称颜柳。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