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先生人物形象及事件

作者&投稿:利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二先生,《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

杭州游历,体现马二先生人性一面。马二先生在匡超人落魄的时候曾经几度帮助他,可是后来却落得了十分悲惨的境地,还被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匡超人妄加诽谤嘲笑。

轶事典故

1.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他对匡超人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2.马二先生批八股文章,“总是采取《语类》、《或问》上的精语”,前者是黎靖德编的《朱子语类》,后者是朱熹做的《四书或问》。他总是跟在朱熹的后面亦步亦趋,不敢有所逾越。他著书就著《春秋》,读史就读《纲鉴》,他解释《诗经》,只知道遵照官定的举业读本《永乐大全》。他说:“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他赞叹风景,只知道引用《中庸》里的“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之类的现有句子,别无词汇。语言是思想的家园,圣贤书把他的语言都限制得僵死了,他哪里还有自己?他的大脑里塞满了圣贤的语录,再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隙。

3.马二先生劝匡超人说:“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八股文章竟然有疗饥止痛的奇效!马二先生已经把八股神化了,并对其无比痴迷。

4.别人做举业,也许并不纯正。或者是拿这个来做敲门砖,或者是用它来做幌子,全不把它当回事。而马二先生却干得极其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他在文翰楼做选家,“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遍,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的受害者,这还不够,最可悲的是,他是那么真诚执著地引导别人走自己已经实践证明走不通的老路。这是对他尖锐的讽刺。

5.马二先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差人拿着写有蘧公孙叛逆罪的呈子给马二先生看,“马二先生看完,面如土色”,仔细询问后求差人“千万将呈子捺下”。差人借机向马二索要银子,索要不得,转身要走,马二先生忙说:“不是这样说,你同他是个淡交,我同他是个深交,眼睁睁看他有事,不能替他掩下来,这就不成个朋友了。”在和差人几番交涉之后,几乎拿出自己所有的家当九十二两银子给差人,把枕箱买回来,替朋友蘧公孙消灾。

艺术形象

吴敬梓笔下的马二先生不光在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做人生的导师,也在历史地替整个“正史”中的知识分子代言心声。马二先生的种种语言和行为正是一代代被八股文所毒害的文人们的写照,从这里不难看出马二先生人物形象的时代典型性的意义。吴敬梓用纪实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外史”中的“正史”人物,只有这样,遽公孙的“如梦方醒”才觉得可笑可叹,匡超人的举业才觉得虚伪龌龊。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

《儒林外史》马静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答:《儒林外史》中塑造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在春秋的时候,那时用‘扬言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

儒林外史余有达是谁的形象特点
答:《儒林外史》余有达人物形象是迂直得可爱,可敬。余大先生,名特,字有达;余二先生,名持,字有重。在“泰伯祠大祭”后才出场的文士当中,这两兄弟,尤其是为兄的余大先生,可算是很有个性的人物。余家与天长杜府是表亲,与五河本地的虞家也是表亲,所以杜少卿与虞华轩(名梁)都叫余大先生作...

余二先生的人物形象
答:余大先生,名特,字有达;余二先生,名持,字有重。在“泰伯祠大祭”后才出场的文士当中,这两兄弟,尤其是为兄的余大先生,可算是很有个性的人物。余氏兄弟有几分虞博士的敦厚,资性中却少一些虞博士那种天怀淡定;虞华轩有几分杜少卿的才情,可惜终是止于意气,没能修炼成真正的豪杰精神。然而...

儒林外史13到20回怎么写一个剧本马二先生和匡超人
答:由于无逃脱固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马二先生的人物形象特征就必定是受到封建社会影响的。其次,马二先生具有自己所应有的人性闪光点,这是因为在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中,毕竟是有为人们所赞颂的成分被一代又一代地接受和传承;最后,马二先生这一个人物形象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

请分别指出《儒林外史》里匡超人、马二先生、王玉辉人物性格的异同点和...
答:及至杭州途中,结识了景兰江,听到这个杭州“名士”的谈吐,一方面固然“不胜骇然”一方面也学会了欺世盗名的诀窍,对他的恩人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与潘三混在一起,冒名替考,巧取豪夺,干了不少坏事,完全成了这个恶棍的帮凶。马二先生人物的性格的情与礼的矛盾性主要通过“马二先生游西湖”这一...

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
答: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答: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

儒林外史正反人物形象分别是什么?
答:1、匡超人:我觉得他是书中最令人叹息的人物,对父母孝顺至极,尤其是伺候卧床的父亲,不嫌脏累,极尽心力,为了父亲晚睡早起,只睡一更头,便起来杀猪,磨豆腐,是一个特别孝顺和勤劳的人;与阿叔关于房子的问题看出他是一个有礼貌、讲信用的人。一开始深追父亲遗嘱,过着平淡的日子。受马二先生...

儒林外史故事简介
答:还高谈“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等等。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儒林外史小故事
答: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 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