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秃宝盖下面一个“啄”字的右半边念什么 啄去掉口字旁加个秃宝盖是什么字

作者&投稿:威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zhǒng
坟墓:古冢。荒冢。衣冠冢。青冢。丛冢。
祝学习进步

你说的是“冢”吧?zhong第三声。

一个秃宝盖加一个啄的右边读什么~


一个“秃宝盖”加一个“啄”的右边组成的字为“冢”,读音为:zhǒng
冢:zhǒng
释义:
坟墓:古冢,荒冢,衣冠冢,青冢。
长(zhǎng):冢子(长子),冢嗣(嫡长子),冢妇(嫡长子的妻子),冢息(长子)。
大: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冢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
山顶。
例句:
1.冢,高坟也。——《说文》
2.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3.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4.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5.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冢zhǒng 部首笔画部首:冖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五笔86:PEYU 五笔98:PGEY 仓颉:BMSO笔顺编号:4513533434 四角号码:372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1A2基本字义1. 坟墓:古~。荒~。衣冠~。青~。丛~。2. 长(zhǎng ):~子(长子)。~嗣(嫡长子)。~妇(嫡长子的妻子)。~息(长子)。3. 大:~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4. 山顶。详细字义〈名〉1. (形声。从宀( mì),豕( 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2. 同本义 [burial mound]冢,高坟也。——《说文》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项羽烧 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其下两冢。——清· 袁枚《祭妹文》3.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田(墓地);冢宅(坟墓,坟地);冢舍(墓旁守丧人的住所)4. 山顶 [top of hill]山顶,冢。——《尔雅》华山冢也。——《山海经·西山经》。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元稹《蛮子朝》〈形〉1. 大的;地位高的 [eldest]冢,大也。——《尔雅》冢者,大也。——《白虎通》我友邦冢君。——《书·牧誓》乃立天官冢宰。——《周礼》王乃召冢卿。——《周书·大匡》冢子则太牢。——《礼记·内则》2. 又如:冢臣(大臣;朝廷重臣);冢司(宰相的别称);冢祀(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冢卿(上卿,孤卿);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3. 嫡生的。正宗的,不是旁支的 [of the wife]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白居易《答四皓庙》4. 又如:冢嫡(嫡长子);冢子(长子);冢息(长子);冢孙(嫡长孙);冢妇(嫡长子之妻)

王字旁加上啄木鸟的啄的右半步读什么71
答:琢 zhuó 〈动〉形声。从玉,豖( chù)声。本义:雕刻加工玉石。如:琢玉(雕刻加工玉石);琢火(琢石冒出火星);琢治(雕琢玉石等);琢克(雕刻);琢雕(雕琢,指雕刻金玉为器)。泛指雕刻加工其他物品 ...

艹➕啄的右不分➕一个生读什么?
答:蕤ruí 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蕤宾〕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七律;b.农历五月的别称。指下垂的缨类装饰物。

穴宝盖下面是啄字去掉口是什么字呀
答:“冢”拼音:zhǒng 通“冢”同“冢” 注音:ㄓㄨㄥˇ 部首:冖,部外笔画:8,总笔画:10 五笔86:PEYU  五笔98:PGEY

啄字的右边单独偏旁去掉一捺念什么?
答:豖,念chu(四声),意义为猪绊脚难行的样子

啄右半部分加偏旁组新字在组词
答:琢(雕琢)逐(逐渐)涿(涿州)诼(诼毁)椓(椓破)

家字的宝盖头去掉换偏旁能成什么字
答:琢、豚、逐、啄、涿、诼

涿 这个字去掉三点水 再加上个秃宝盖是什么字啊
答:是“冢”,音“种”子的种,坟墓的意思。

秃宝盖的字
答:写字盖、土宝盖,是汉字偏旁名,写法是第一笔是竖点,不要写成短撇,书写时向左下由轻到重顿笔。横钩稍左低右高,转折处稍顿,出钩稍快。秃宝盖的字主要有写、军、农、冠、冢、冘(yín)、冦、冞(shēn)、...

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虎字上半部分,底下有个啄字右半部分
答:噱 念血的音 四声 望采纳。

草字头下面是啄去掉口字右边是生怎么读
答:蕤 【拼音】:[ruí] 【字义】:1.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2.〔葳~〕草木茂盛的样子。3.〔~宾〕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