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性质 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性质

作者&投稿:将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无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搁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溶解性:氯物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铅和钡,硝酸遇水影无踪,所有铵盐均可溶。
初中也就这几种常见,溶解性顺口溜看不懂了就问吧

记住常见的沉淀就足够了,氢氧类的四个,氢氧化铜(蓝色)、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两个,氯化银和硫酸钡;还有碳酸钡、碳酸钙,这八个就够用了。
常考的有浓盐酸,敞开放置,质量减小,挥发性;浓硫酸,敞开放置,质量增大,吸水性。
生石灰变质过程:生石灰(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钙)→碳酸钙
氢氧化钠变质过程:氢氧化钠→碳酸钠
你只要自己归归类,捡重点的记忆,多看看历年中考题,就会发现很简单的其实。

不溶的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硫酸钡,氯化银(好像初中就这了),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新盐(强酸制弱酸)酸可以和活泼金属,碱,某些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反应,初中三大强酸硫酸硝酸盐酸,碱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但要看碱中金属与反应的金属活泼性比较了)和某些盐,和酸反应,盐初中也就几种,化学题不建议题海战,要做一个理解一个其实挺简单的。

化学要多背,多练习。元素周期表啊,金属表啊,盐的溶解与不溶的表啊。买一本好的资料书,多看多练。

化学要多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其实知识点之前都存在联系的,要多发现规律,多总结,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什么叫质量变大?什么意思?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氯盐难溶氯化银,硫盐(硫酸盐)难溶硫酸钡。
硫酸:吸水性(质量变大);盐酸:挥发性(质量变小);硝酸:氧化性(颜色改变)。
学好化学并不难,学会勤把知识串。

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性质还有哪些可溶哪些~

一·酸碱盐的性质
1· 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础知识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而基础知识源于课本,近几年课本上的内容考的越来越多。例如:俗名、用途、性质等等。酸碱盐主要讲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只要把基础知识记牢了,做题就会灵活运用。例如:
(2013中考7)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分析:这道题就是直接考记忆的内容,考查俗名,要求知道几种重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因此选D。
(2013中考14)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选C。这就要求基础知识一定得记牢。
2.总结规律,加强理解记忆
酸碱盐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与综合。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具体一个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同学们觉得酸碱盐难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内容多,化学方程式多,性质多,不知道哪些物质能反应,怎么反应,觉得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容易记混。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总结规律,归类记忆。例如,写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先判断反应物的类别,根据酸碱盐的性质看能否反应,发生什么反应类型,根据化合价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就可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牵涉的反应类型主要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判断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依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溶解性表。这就要求熟练记忆几个知识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解性表。而关于有些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去记。下面对酸碱盐部分知识点总结如下:


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表。

关于溶解性表我总结了记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易溶盐钾、钠、硝酸、铵,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其他大多都不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Na、Mg、Al、 Zn、Fe、Sn、Pt、(H)、Cu、Hg、Ag、Pb、Au
嫁 给 那 美 女,新 铁 衣 嫌 轻, 统 共 一 百 斤
还有化合价等这些都可以编成顺口溜记忆,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
3.归纳题型,提高做题能力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费时间长却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 和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以说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这些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掌握了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对付各种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借助有关练习,学会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这样,我们手里才能真正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因为化学的东西比较多,很多都是以记忆为主,所以需要勤记多练,并能够不断的把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
二·可溶性的酸碱盐:
1、 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 全不溶。3、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四盐溶。(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

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物质的提纯除杂质方法
提纯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性质的差异,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物理方法同前面物质的分离)
(1)化学方法选择试剂的原则是:
①选择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
②所选试剂不能带人新的杂质。
③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分离。
④提纯过程要尽可能做到步骤简单、现象明显、容易分离。
(2)常用的化学方法举例如下:(括号中物质为杂质,破折号后物质为选用的试剂)
①利用生成沉淀除杂质:NaCl(NaCO3)­­------ CaCl2;
②利用生成气体除杂质:NaSO4(NaCO3)­-------硫酸;
③利用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除杂质:NaHCO3(Na2CO3,)­­------- CO2;;
④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除杂质:FeCl3(FeCl2)-----Cl2;
⑤利用两性反应除杂质:Fe2O3(Al2O3)一一NaOH溶液;
⑥利用其他化学性质差异除杂质:Cu(Fe)------硫酸;
⑦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a.用干燥剂(注意选用原则)吸收水蒸气。
b.酸性杂质(括号中的气体为杂质)用碱液吸收:H2(HCl、CO2).
c.若酸性气体中含较强的酸性杂质(括号中的气体为杂质),可用与酸性气体对应的酸式盐饱和溶液吸收:CO2(HCl);H2S(HCl)
d.碱性杂质气体(如NH3)可用酸吸收。
e.氯气中含HCl,可用水或饱和食盐水吸收。
f.杂质气体为O2时,可用加热的铜网吸收。
g.杂质气体为CO、H2时,可用加热的CuO粉除去.



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物理方法

1. 过滤法

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
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03 CaO B.NaCl KN03 C.NaN03 BaS04 D.KCl KClO3

2. 结晶法

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氧化钠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氧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NaN03 Na2C03 D.NaN0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04

二.化学方法

原理:(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人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1.沉淀法

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
A.KN03 [Ba(N03)2] B.NaCl [KN03] C.NaN03 [NaCl] D.Ca(N03)2 [AgCl]

2.气体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
A.NaN03 [Ba(N03)2] B.NaCl [Mg(OH)2] C.KN03 [K2C03] D.Na2S04 [MgS04]

3.置换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入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锌固体。
练习5.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
A.Zn B.Fe C.Cu D.Mg
练习6.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粉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4.吸收法

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5.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酸碱盐的性质
酸电解:
HaXaH(+)+X(a-)
碱电解:
Y(OH)bY(b+)+bOH(-)
酸碱中和/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bHaX+aY(OH)bYaXb+abH2O
强酸弱碱盐水解:
YaXb+abH2OaY(OH)b+abH(+)+bX(a-)
强酸弱碱盐水解:
YaXb+abH2ObHaX+abOH(-)+aY(b+)
酸: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碱: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盐:由酸根阴离子个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盐

盐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
(1)组成: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混合物)

(2)纯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

(3)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汽重新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即白雾),挥发后质量变小。


化学性质:
(1)跟酸碱指示剂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化学变化)。

石蕊试液遇酸(如盐酸)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酸(如盐酸)不变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

(2)跟活泼或较活泼金属(镁、铝、锌、铁等)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Zn+2HCl=ZnC12+H2↑(实验室制氢气)

(3)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ZnO+2HCl=ZnCl2+2H2O(制取盐的方法之一)

(4)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3HCl=AlCl3+3H2O(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

(5)跟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盐。

HCl+AgNO3=AgCl↓+HNO3(检验Cl-的方法)

HCl+NaHCO3=NaCl+CO2↑+H2O(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浓硫酸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

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

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二)特性

1.吸水性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

具有吸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

的热:H2SO4 + nH2O == 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

质。

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

5H2O、Na2CO3·10H2O)中的水。

2.脱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

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

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

浓硫酸
如C12H22O11————>12C + 11H2O

3.强氧化性

⑴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 + 6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

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S + 2H2SO4(浓) === 3SO2↑ + 2H2O


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2HI + H2SO4(浓) === I2↑ + SO2↑ + 2H2O

1. 硝酸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3. 常见硝酸a%= 63%-69.2% c= 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
化学性质:
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2. 不稳定性: 光或热
4HNO3 ===== 4NO2 + O2 + 2H2O
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
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
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还有一些都是通性.

碱的定义

NAOH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31666.html
Ca(OH)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59396.html
KOH

酸碱盐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
答:(3)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4)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5)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化学方程式示例 (1)直接与金属反应:2HCl + Zn → H2 + ZnCl2。(2)与碳酸盐反应: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二、碱的化学性质和方程式 1、化学性质 (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

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
答:1、酸的性质:与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例如,酸可以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这是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与碱反应:酸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可用于制造化工原料。与盐反...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性质
答:(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答:3、 电解性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在电场中迁移,从而产生电流。在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和负极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以便进行电荷平衡。4、 中和反应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例如将强酸和强碱混合,会产生水和盐的中和反应。这种反应是放热的,因为酸和碱的化学键...

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条件及每一条性质下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答:盐的化学性质 (1)盐+某些金属=新盐+新金属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2)盐+某些酸=新盐+新酸 AgNO3+HCl=AgCl↓+HNO3 (3)盐+某些碱=新盐+新碱 2NaOH+CuSO4=Na2SO4+Cu(OH)2↓ (4)盐+另一种盐=另两种盐(条件:反应物可溶于水)CaCl2+Na2CO3=CaCO3↓+2NaCl 注:NaNO3,...

酸碱盐的性质是什么
答:2、 碱的化学性质 ⑴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条件: CO2、SO2、SO3等酸酐才能与碱反应。⑵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条件:碱盐与盐盐,前溶后沉淀。⑶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3、盐的化学性质 ⑴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⑵盐 + 盐 --- 两种新...

酸碱盐的性质?
答: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类记忆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Zn+H2SO4=ZnSO4 + H2↑ 金属+盐→金属+盐 ...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
答:一:常见酸有盐酸、硝酸、硫酸等,它们的通性有:1.都能使指示剂变色。2.可以和某些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3.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4.可以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5.可以和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新酸和一种新盐。二: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酸碱 盐的性质
答: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Fe(OH)3、Cu(OH)2等。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3、盐的性质(1) 盐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例如:①Zn+CuSO4 === ZnSO4+Cu②Cu+Hg(NO3)2 === Cu(NO3)2+Hg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什么,附化学式
答:酸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注意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酸(HCl、H2SO4)反应,产生氢气.位于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酸(HCl、H2SO4)反应,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