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举例说明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汉语的句子类型有哪些

作者&投稿:帅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1)表意上,省略句需要特定的语境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非主谓句无此必要。(2)结构上,省略句省略的部分可以明确地补出来,一般只有一种明确的补法,非主谓句不能作这样的补充。

  比较复杂,你自己看一下:

  按照结构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依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详见第八节。下面着重分析主谓谓语句和几种较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例如:�
  这部电影‖ 我 看过。�
  (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1、受事‖施事+小谓语 : 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支配;小主语是施事。例如:�
  ①这件事‖我知道。�
  ②那本书‖我看完了。�
  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⑤一口水‖他都不喝。�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
  2、施事‖受事+小谓语: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例如:�
  ①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 ②我‖什么事也不知道。�
  � ③他‖一口水都不喝。�
  这类句子也往往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另外,这类句子中的小主语在语义上往往表示周遍性,遍指一切,有夸张或强调的意味(小主语中有任指性词语, 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主谓短语里有“一……不〔没有〕” 这种格式,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
  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例如:�
  ①他‖身体健康。�
  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
  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
  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③。�
  第三种:大主语是全句谓语关涉的对象。�
  ①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②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
  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
  ④新的操作方法,‖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1、大主语前一般都能加上“对于”“关于”一类的介词,当然,一旦加上介词,句子的结构就变了。2、大主语前边往往有“这、那”一类的词;如果不带这类词 ,也要有修饰语,多多少少起点区别的作用;但专用名词作大主语,前边可以不带“这、那”或修饰语,如“炒股,我一窍不通。”3、大主语和后面部分往往用逗号隔开,大主语有提示作用。�
  第四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
  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
  ④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⑤他们‖你帮我,我帮你。�
  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只不 过格式上有点特殊。例①至例④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⑤中“你帮我,我帮你”,是两个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
  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①这盆水,‖你把它倒了。�
  ②坐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③这个孩子,‖我也疼他。�
  ④猫头鹰‖乡间人叫它夜猫子。�
  ⑤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⑥这位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他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
  ⑦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⑧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作补充。�
  例⑦、⑧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
  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或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①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②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③湖面上,‖波光粼粼。�
  ④江岸上,‖厂房巍峨。�
  ⑤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
  ⑥那个地方,‖风景优美。�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时间、处所词语前面一般不能加介词“在”,大主语也不能够移 到小主语后面去。
  第七种:大主语是一种商品,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说明或询问这种商品的价格、数量。小谓语是名词性词语。�
  ①这书‖一本两块钱。�
  ②这书‖两块钱一本。�
  ③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比较少见,多见于口语。
  (二)几种动词谓语句
  1、“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 ”所引介的词语。试比较:�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当然,“把”字句中,“把”所介引的对象也并非都能还原到动词后面去作宾语,如 “你把书放在桌上”、“小王把炉子生上了火”,这两例中“把”后面的“书”和“炉子”都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去(前一例动词后面有介宾短语充当的补语,后一例动词后面另有宾语)。有宾语的主谓句也并非都能转换成“把”字句,因为在动词谓语句中,有些不能用“把”字句,当 然也有些必须用“把”字句,有些则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把”字句。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使用既有规定性,又有可选择性。我们应根据“把”字句的特点正确运用这种句式。 �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对它有一种处置的意味。例如“把杯子打破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杯子”(“打”的是“杯子”);“打”的结果是杯子 “破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杯子”则是被处置的事物。但少数非处置性的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如:只把目录看了一遍|把牙磕了|把脸一红|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急的”、“把他热得”。
  (2)动词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如“夫妻双双把家还”)。如:把茶喝了(带动态助词)|把他拉起来(带趋向动词)|把头发理理(动词重叠)|把敌人彻底消灭”(带状语) |把信给他”(带宾语)|把菜洗干净(带补语)。有些动补式合成词,可以不再带其他词语,如“把直线延长 ”、“把桌子推翻”。
  (3)“把”字句中如果用了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把”字前面。 如不能说“把话没有说清楚|我把衣服没有弄坏|把字应该写端正”。只是在一些熟语性的例子里, “不”才可前可后,如“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儿”也可说成“把它不当作一回事儿”。 �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是无定的。前面常带上“这、纳”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厂是泛指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整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把字句中“把”介引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词的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工具,还可以跟动词无语义联系,而跟动补短语有联系,动词只是使介词宾语达到补语所表示的那种结果的手段而已。例如“把手绢儿哭湿了|把腿坐麻了|把眼睛哭肿了”。
  2、“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谓语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一般要有处置性。一些非动作性动词或有些趋向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就不能构成“被”字句。例如不能说“书被我们有|北京被他去|这一意见被他赞成”等。
  (2)谓语动词的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词语,而不能是一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动词前后一般要有其他词语。例如“杯子叫我弟弟打〈破〉了|夜空被焰火照得〈光彩夺目〉|小鸡被黄鼠狼叼〈去〉了一只|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3)时间副词、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被”字前边。如不能说“这件事被人已经传出去了|我们被困难决不能吓倒|自行车被他没有骑走”。在一些熟语性的句子里,否定词可以用在“被”字后边,如“他一向被人瞧不起 ”,其中的“瞧不起”是熟语,结合得很紧,不能拆开。�
  (4)主语表示的受事一般是确定的人或事物。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同学借走了”。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有,如“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是不会被人批评的” 中的“一个人”表示泛指。但一般说来,“被”字句中的主语常常是确定的。也正因为如此,“被”字句中都有主语,没有非主谓句的“被”字句。�
  �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固定格式:�
  (1)“被(为)……所……”式�
  这是由古汉语“为……所……”式演变而来的。这种格式中“被”后一定要引进施事,后面 的动词多为双音节的,动词后面往往没有其他成分。句子带有文言色彩。“所”是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双音节动词前面的“所”字可以省略,单音动词前的“所”字不能省。例如:�
  ①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②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2)“被(让、叫)……给……”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口语。“给”同“所”一样,是个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去掉“给”字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给”后面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例如:�
  ①他让人家给撵走了。
  ②你呀,叫她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住了。�
  (3)“被……把……”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关系或有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例如:�
  ①有翼被石头把脚砸烂了。�
  ②小芹叫豆荚把手刺破了。�
  例①中的“有翼”和“脚”都是受事,两者有领属关系;例②中的“小芹”和“手” 也是受事,两者也有领属关系,其中的“叫”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被”字句和“把”字句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换。例如。�
  ①我们把敌人消灭了。〔主语(施事)——状语(把+受事)——动词〕�
  ②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主语(受事)——状语(被+施事)——动词〕 �
  该选用“把”字句还是“被”字句,应根据陈述的对象是施事还是受事来决定。�
  3、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连谓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连谓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例如:
  ①他‖爬上树摘果子。(动作之间有先后关系)�
  ②他‖绕着场子跑了好几圈。(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
  ③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前一动词是“有”或“没有”,表示后一动作的条件霍原因)�
  ④总理抓住她的手不放。(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一动作,相互补充)
  ⑤大家听了很高兴。(后一性状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
  连谓句有的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例如:�
  上车买票!�
  排队上车!�
  连谓句同联合短语作谓语、谓词性词语作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包含有能愿动词或趋向动词的句子和紧缩复句等有些相似,因此要注意辨认,不能混淆。例如:�
  ①他看书写字。(这是联合短语作谓语。一般来说,联合短语中的几个部分位置可以对调,连谓短语中的几项是不能调换位置的)�
  ②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这是动词作宾语)�
  ③她们一点也不知道疲倦。(这是形容词作宾语)�
  ④马克思十分重视学习外国语言。(这是动宾短语“学习外国语言”作了“重视”的宾语)�
  ⑤我们沿着河边走着。(这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⑥你应该到他那里去一趟。(“应该”是能愿动词作状语,“到他那里”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⑦里面走出来一个人。(“出来”是趋向动词作补语)
  ⑧他一来就走。(这是紧缩复句,有“一……就… …”之类的关联词语,连动短语的几项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说来是宾语 ,对后边的词语说来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兼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前面的成分表示使令,后面的成分表示使令的结果或目的。例如:
  ①张老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②多次反复的实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④他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⑤这件事真叫人心情不愉快。
  (2)前一个动词用“有”(包括“没有”“没”“无”),兼语表示存在的事物, 兼语后面的部分是用来说明或叙述兼语的。例如:�
  ①他‖有个妹妹是画家。�
  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灭。�
  ③我国‖有广袤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④那个地方‖没有人去过。�
  ⑤这件事‖无人过问。�
  (3)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 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例如:�
  ①大家‖称他是“小神童”。�
  ②他‖认白茹当干女儿。�
  ③一些外国朋友‖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
  ④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⑤大家‖选他为班长。�
  ⑥七斤‖骂过老七爷是“贱胎”。�
  要注意的是:现在一般把“大家叫她祥林嫂”归入了双宾语句,而把“大家叫她为祥 林嫂”看作是兼语句。应注意区分,不能混淆。�
  �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 ,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第一,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子 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因此,凡是“使、请、派、让、叫、催、逼、劝、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请求、吩咐、动员、阻止、发动、组织、号召、引导、指示、鼓励、培养、选举”等一类动词,一般是构成兼语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赞成、反对、记得、以为、认为、了解、表示、担心、 打 算、感到、看见、听见、证明、反映、标志、指出、说”等一类动词,后边的主谓短语一律作宾语。�
  第二,第一个动词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 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例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其中“打发”涉及的对象只限于“我们”其发问的方式是:“母亲打发谁?”“母亲打发我们做什么? ”必须这样加两问才能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例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其中“猜想”所涉及的是“他回来了”这样完整的一件事情。 其发问的方式只能是:“你猜想什么?”动词后加一个问语就可以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
  第三,语音停顿和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从语音停顿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在动词和主谓短语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 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停顿,如不能说“你叫 ——他回来”,兼语句的语音停顿只能在兼语之后,如“你叫他——回来”。�从插入状语的位置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来”。�
  第三,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不像兼语句那么紧密,作宾语的主谓短语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说“他回来了,我猜想”;兼语句不能这样变换语序,如不能说“他回来,你叫”。�
  第四,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主谓短语作宾语 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
  第五,兼语句里的前一个动词同兼语本来就有动宾关系,因此去掉兼语的陈说部分,句子一 般能够成立,并且主要意思不变,如“你叫他回来”、“我邀请他们来”,说成“你叫他” 、“我邀请他们”是可以成立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不能把主谓短语里的谓语去掉,如“我猜想他回来了”,说成“我猜想他”,就不能成立。�
  兼语句和连谓句有很密切的关系,两种句式常常套用在一起,形成更加复杂的句式 。例如:�
  ①大家‖站起来请刘老师坐。�
  ②你‖叫他明天请个师傅来这里修水管。�
  ③我们‖请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 ④月亮‖派仙女把老头接进月亮里去住。
  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包含有连谓短语或兼语短语的句子就是连谓句或兼语句。例如
  ①让大家提意见‖是为了改进工作。�
  ②我‖真猜不出有什么事情叫他。�
  ③打电话请医生的王老师‖也回来了。�
  ④张老师‖说得使我心服。�
  例①是由兼语短语作主语,例②是由连谓短语作宾语,例③是由连谓短语作定语,例 ④是由兼语短语作补语。它们都不是兼语句或连谓句。��
  5、双宾句
  动词之后先后出现近宾语、远宾语两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①我也赠送他一两次东西。(鲁迅《故乡》)
  ②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朱德《母亲》)
  ③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④我问他该怎么办。
  ⑤大家称他为“活雷锋”。
  双宾语的特点:
  (1)表“给予”、“接受”、“询问”、“称说”、“谁给谁什么”。
  (2)近宾指人或人的等价物,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简短的代词、名词充当。远宾多数指物,也可指人,远离动词,一般较复杂,可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
  (3)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远宾语或近宾语提前。
  兼语句和双宾句要注意区分,试比较下面句子:
  (1)领导通知老王晚上看电影。
  (2)舅舅请我和妹妹晚上看电影。
  (3)我教大家学唱歌。
  (4)我领大家学唱歌。
  应从两个方面辨别:1、从第一个动词辨认。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常常有使令意义,而双宾句的第一个动词常是表示“交与、告知和称叫”意义的动词。2、从后面部分回答内容看。兼语句中兼语后面的部分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双宾句中的远宾语是回答“什么”的。据此分辨出例(1)(3)是双宾句,例(2)(4)是兼语句。
  6、存现句
  表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作主语(也可隐去),宾语表存现的主体。这种句子的特点是:主语是表处所的词语 ;谓语动词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着”,表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了”或趋向动词;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而且大多是不确定的,宾语里常含有数量定语,有时即使宾语是专用名称,也要带上“ 一群”“一个”之类的数量定语,宾语往往是施事。例如:�
  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表存在)�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表存在)
  ③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表出现)�
  ④河上‖架起一座赵州桥。(表出现)�
  ⑤放假那天,班里‖走了十几个同学。(表消失)�
  存现句往往可以变换成一般主谓句,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可以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或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在深蓝的天空中挂 着”。存现句侧重于说明某一处所存在着或出现、消失了什么事物,这种句式多用于环境或景物的 描写、说明,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部分,剧本中的舞台布景说明,说明文中有关建筑物的布局和陈设的说明等,都经常使用存现句。�

  三、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变式句
  根据句子成分是否按正常顺序排列,句子可以分为常式句和变式句两种。句子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是变式句。(也叫倒装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以下几种:
  1、主谓易位。这种句子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是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来,然后追加主语。例如:
  (1)多美啊,北京的初冬!
  (2)出来吧,你们!
  (3)来了吧,你哥哥?
  2、定语、状语后置。这种句子有的用于抒情或描写,有的用于补充。例如:
  (1)无数双眼睛——金黄的、碧蓝的,同时注视着那条受伤的手臂。
  (2)她是文工团的演员,跳芭蕾舞的。
  (3)月亮升起来了,静静地、悄悄地。
  (4)你干什么去了,昨天晚上?
  (二)省略句
  句子成分完全的叫完全句,句子成分有所省略的叫省略句。省略句一般都是主谓句的省略形式。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省略句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省略句是完全主谓句在一定语言环境里对句子成分的有意识省略,不是句子成分的残缺不全。第二,省略句中被省略的成分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确定无疑地补出来,补出后句子意思不变。省略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话省略和上下文省略。
  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1)表意上,省略句需要特定的语境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非主谓句无此必要。(2)结构上,省略句省略的部分可以明确地补出来,一般只有一种明确的补法,非主谓句不能作这样的补充。

  四、句子的变换和结构分析
  (一)句子的变换
  什么是句子的变换?根据表义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这叫句子的变换。有哪些方法?移位、添加、删除、替换。
  1、句类之间的变换
  ①人都到齐了。(陈述句) 人都到齐了吗?(疑问句)
  ②他已经准备好了。(陈述)
  他已经准备好了吗?(是非问)
  他已经准备好了呢?(反语问)
  他已经准备好了,还是正在准备?(选择问)
  同类句之间的变换: 你想什么?(特指问) 你想什么了吗?(是非问句)
  2、句型之间的变换(主谓句)。例如:
  ①今天是星期天。(动词谓语句)
  今天星期天。(名词谓语句)
  ②桌子上放着书。(存在句)
  书放在桌子上。(一般动词谓语句)
  ③老板炒了我。
  老板把我炒了。(“把”字句)
  我被老板炒了。(“被”字句)
  ④我骂了他几句。
  我把他骂了几句。
  他被我骂了几句。
  “把”字句表示积极处置,“被”字句一般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事情。有时候,“被、把”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动词句里,这种句子可能有多种变换形式。例如:
  ⑤有翼被石头把脚砸烂了。
  有翼的脚被石头砸烂了。(“被”字句)
  有翼被石头烂了脚。(“被”字句)
  石头把有翼的脚砸烂了。(“把”字句)
  有翼把脚砸烂了。(不出现“石头”,“把”字句)

汉语/举例说明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1)表意上,省略句需要特定的语境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非主谓句无此必要。(2)结构上,省略句省略的部分可以明确地补出来,一般只有一种明确的补法,copy非主谓句不能作这样的补充。
  比较复杂,你自己看一下:
  按照结构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依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分为动词性谓语zhidao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详见第八节。下面着重分析主谓谓语句和几种较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例如:

从结构上分,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由一个短语或一个词构成,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取消了独立性的单句)构成。我们一般所说的“句子”,指的是“单句”。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明天晴天。”“这里风景优美。”“他来了。”是主谓句。“好!”“严禁吸烟。”是非主谓句。2.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例如:A.理想是前进的灯塔。(陈述句)B.你上哪儿?(疑问句)C.请勿吸烟!(祈使句)D.多么可爱的秋色啊!(感叹句)从结构上对句子划分得出的类型叫句型,从语气上对句子的划分得出的类型叫句类。句型和句类是对句子作不同角度的划分得出的类型,因此,一个句子总是兼属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例如:A.理想是前进的灯塔。(主谓句、陈述句)B.你上哪儿?(主谓句、疑问句)C.请勿吸烟!(非主谓句、祈使句)D.多么可爱的秋色啊!(非主谓句、感叹句)E.你真了不起!(主谓句、感叹句)
三、单句句型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一)主谓句由主谓结构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1.名词性谓语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性谓语句。名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情况较少,较多的情况是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A.今天阴天。 B.明天中秋。C.鲁迅浙江人。 D.赣,江西省的简称。E.猪肉两斤半。 F.他两个儿子。G.这部小说去年出版的。 H.他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I.老李好眼力。2.动词性谓语句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性谓语句。例如:A.他去了吗?(单个动词作谓语)B.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动宾结构作谓语)C.她急忙告诉我去月亮湖就在这里上岸。(双宾结构作谓语)D.他讲得很清楚。(动补结构作谓语)E.水生昨天从北京出发。(动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3.形容词性谓语句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性谓语句。例如:A.冬天冷,夏天热。 B.这声音清脆、响亮。C.小伙子壮壮实实的。 D.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E.他的学习成绩很好。 F.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G.老李高兴得合不上嘴。4.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例如:A.他一个字都不会写。 B.我什么苦都吃过。C.中国人死都不怕。 D.整个晚上眼都没眨一下。E.我们上海也去过。 F.这个困难,我们一定能克服。G.北京我没有去过。 H.这种专业,报考的人不多。I.你那种说法,我认为有些片面。 J.鲁迅的文章,我读过很多。K.庐山风景秀丽。 L.这部电影,女主角是刘小庆。M.他态度和谒。 N.孩子们心早就飞到动物园了。O.甲班五个人一间住房。 P.他的孩子,一个胜过一个。Q.他们谁也不理谁。 R.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S.新兴的边缘科学,他的兴趣十分浓厚。T.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U.这次比赛,你得的分最高。5. 主谓句中的省略句A.去北京。(省略句,省去了主语“我”)B.说吧!(省略句,省去了主语“你”)(二)非主谓语句(无主句)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构成的句子。可分为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三种。1.名词性的非主谓语句,如:A.王老师!(称呼)B.春天。大龙须沟。(背景说明)C.票!(表示祈使)D.多美的风光!(赞叹)E.一声汽笛。(表示事物的呈现)2.动词性的非主谓语句,如:A.出太阳了。(说明自然现象)B.有人找你。(说明出现的情况)C.祝你生日快乐!(表示祝愿)D.严禁攀折花木。(表示禁止)E.多谢!(表示恭敬)3.形容词性的非主谓语句,如:A.好极了!(表示评价)B.多美呀!(表示感叹)C.好吧!(表示同意)4.叹词、象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如“唉!”“哎哟!”“哗”“轰!”。注意:省略句不是非主谓句。省略句是由于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的帮助而省略了某些成分;省略的成分是确定的,如果要补出来,可以准确地补上。而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上任何成分去理解。例如:A.严禁吸烟!(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上主语去理解。即使要添上主语,也无法准确地补出。)B.别抽烟。(省略句,可以准确地补上主语“你”)C.出太阳了!(非主谓句,句意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加什么成分)D.好大的胆子!(同上)四、单句的成分为了简化关于句法成分的内容,通常只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这六种句法成分,在词组里是词组成分,在句子里是句子成分。(一)主语1.主语的类型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例如:他吃了西瓜(施事) 西瓜被他吃掉了(受事)那个筐子啊,只能装白菜(工具) 采访工作,他的经验很丰富(范围)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时间) 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从构成材料上看,主语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动词性词语充当。①最常见的是名词性词语(特别是名词)充当主语。例如:A.老师马上就到 B.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C.我借来一台录音机 D.三个人坐一条凳E.九是三的三倍 F.一斤等于十两② 其次是动词性词语作主语,其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是由“是”“使”等非动作性动词构成的词组。例如:A.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B.开车不容易C.干净最重要 D.坚持说英语很有必要E.谦逊是一种美德 F.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 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跟一般人物名词(包括代名词,下同)一样,也可作主语。如:A.小王去了深圳(人物名词作主语)B.昨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时间名词作主语)C.屋里能住十个人(处所名词作主语)(二)谓语谓语和主语是相对的,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从构成材料上看,谓语有动词性的,也有形容词性的。最常见的是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例如:A.会议开始了(动词谓语) B.主席作报告(动词谓语)C.秋收即将结束(动词谓语) D.我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动词谓语)E.大伙儿坐在台前看表演(连动谓语) F.我们选他当代表(兼语谓语)G.这酒劲儿大 (形容词谓语) H.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形容词谓语)名词、数词、量词、一部分代词以及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充当谓语,并且一般是肯定形式。例如:A.他广东人 B.这间屋子三扇门C.今天星期三 D.他厚脸皮E.那个战士挺高的个儿 F.每人刚好两本G.他才二十岁 H.这间屋子就三扇门(三)宾语1.宾语的类型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施事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待。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A.他读英语 (受事)B.我家里来了客人 (施事)C.他写毛笔 (工具)D.我住四楼 (处所)E.巴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计算机 (结果)一个及物动词可以带各种各样的宾语,如“打球”的“打”,就可以有:“打篮球、打半尝打联防、打主攻手、打时间差、打短平快、打奥运会、打北京队、打决赛、打世界冠军”等等,其中好些宾语很难叫个什么名目。A.喜欢英语 喜欢学英语B.爱书 爱热闹C.担心他 担心出事D.研究方案 研究怎样安排工作E.赞成他的做法 赞成去黄山春游F.开始新的生活 开始上课2.双宾语双宾语指的是一个谓语带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分别叫直接宾语(近宾语)和间接宾语(远宾语),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双宾语一般是前一个指人,叫近宾语,后一个指事物,叫远宾语。如“她教我们数学”“我们”是近宾语,“数学”是远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如“问、教、欠、还、交、租、给、送、赠、输、赔、奖、告诉、请教、称、骂、托”等。①他给我一支笔。②那位老人昨天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③他发放店员一些钱。④我送她一束花。⑤小王告诉我们,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特殊的双宾句。①我借了图书馆两本书。 ( )②我要了他一张纸。 ( )③会计收了我30元钱。 ( )④老李租了旅馆一间房子。 ( )判断方法:看近宾语是不是远宾语的定语,是定语就不是双宾语,反之就是双宾语。(四)补语补语是动词性词语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或“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1.补语的类型从语义上看,补语可以是动词性成分的结果、趋向、情态、数量等。(1)结果补语听得 听 喝得 喝写得 写 看得 看(2)趋向补语送得 送 传得 传爬山 跑楼 放动物园拿一支钢笔 拿一支钢笔 拿一支钢笔注意:“起来”“下去”用在谓词后面,有时不表示趋向,而分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或继续。例如:打 说 冷 胖 冷 瘦(3)情态补语说得 说得 说得累得爬了 洗得 弄得这项工作做得 你有经验,这项工作你一定做得(4)数量补语表示动作的量,由动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充当,分别称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例如:看 去 打 砍成立了 等了 那件衣服在外边晒了。我来到天津了。(5)程度补语在谓语(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的后面表示程度,可分为两类:A.不带“得”的,一般由“极、透、多、死”等词充当,后面必须带上“了”:好了 糟了 好了 恨了B.带“得”的,一般由“很、多、慌、厉害、要命、要死、不行、不得了、了不得”等词语充当。例如:乱得 懒得 闷得 疼得 痒得怕得 困得 忙得 高兴得另外,动词可以同“得来”“不来”“得了”“不了”“得”或“不得”组成补充结构。例如:合得合解决得 解决 去 去2.数量结构充当补语与充当宾语的区别数量结构既可作补语又可作宾语,其区别是:表物量的是宾语,表动量的是补语,表时量的既可以是宾语也可是补语,但表时点的是宾语,表时段的是补语。①看了他一眼(“一眼”作 语,语义上指向“看”)②井挖了三眼(“三眼”作 语,语义上指向“井”)③新书买了五本(“五本”作 语,语义上指向“新书”)④新书买了两次(“两次”作 语,语义上指向“买”)⑤到八时才下班(“八时”是时点,作 语)⑥等了八小时才来(“八小时”是时段,作 语)⑦工作到半夜才下班(这里的“半夜”指午夜,是时点,作 语)⑧工作了半夜(这里的“半夜”是“半个夜晚”的意思,是时段,作 语)(五)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定语用在主语或宾语前,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对的成分是定语中心语。定语对中心语的修饰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对中心语进行限定,一般可称为“限制性定语”。 例如:(三好)学生 (科学)画报 (你今年订)的杂志 (人)的喊叫第二,对中心语加以描述,一般称为“描述性定语”。 例如:(多么幸福)的家庭 (紫红色)的裙子 (雷厉风行)的人 (高尚)的情操 (平平常常)的事情第三,表示领属关系,可以称为“领属定语。 例如:(他)的钢笔 (我)爸爸 (图书馆)的书 (老李)的房子第四,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比较特殊。 例如:(他)的字写得不错。 (比尔)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他没有帮过(我们)的忙。 别开(老李的玩笑。附: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多层定语之间一般按照与中心语关系的密切程度排列顺序,关系越密切的定语越靠近中心语。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①表领属关系(谁的)②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③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 (多少、哪一个)④动词、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⑤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 (什么样的)⑥表性质的名词 (什么)▲口诀:领时代数动形名但不能完全机械地套用,要根据语境随时调整。▲下列多项定语打乱了顺序,请你给其恢复原位,正确的顺序是:①新分配来的 ②中文系 ③女 ④戴眼镜的 ⑤那位1. ②⑤①④③ 老师①蓝呢子 ②那件 ③他姐姐 ④去年买的2. ③②④① 或 ③④②① 大衣①昨天上午 ②我 ③从北京寄来的 ④两封 ⑤收到的3. ②①⑤③④ 感谢信①那几个 ②门口 ③穿黑色西装的4. ②①③ 学生①光荣的 ②这几名 ③师部 ④参加过抗美援朝的5. ③②④① 老战士①优秀的 ②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 ③一位 ④国家队 ⑤女 ⑥篮球6. ④③②①⑥⑤ 教练(六)状语状语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程度或语气等。例如:①他(已经)走了。 (时间)②咱们(北京)见。 (处所)③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对象)④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方式)⑤连长〔眉梢带笑地〕介绍说 (情态)⑥毛泽东〔非常〕喜欢彭雪枫将军。 (程度)⑦《最炫民族风》〔全都〕是我们童年曾经看过的动画片! (范围)⑧“红楼追'梦'人”〔对《红楼梦》〕已经走火入魔了。 (对象)⑨台湾宝岛〔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肯定)⑩贾宝玉为何〔偏偏〕喜欢林黛玉。 (语气)附: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总的说来,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要比多项定语的灵活得多。我们只能总结出一个大概的次序:①表时间的介词短语②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短语③表处所的介词短语④表语气的介词短语(副词)⑤表情态的词⑥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前到底 昨天 同领导 在办公室里 为了小李 认真地 又昨天到底为了小李在办公室里又认真地同领导 谈了一次。五、现代汉语句子的特殊结构(一)连动句(具体参见前面连动短语)连动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词语或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或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连用,几个词语之间没有语意停顿或关联词语,特点是连用的两个谓词共用一个主语。连动短语的结构常见的有几种:第一是动词性词语连用。①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②张老师皱起眉头思索着。第二是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连用。①我读了你的来信十分高兴。②阿Q听到了很羡慕。第三是动词和主谓短语连用。③白茹笑着头一歪。第四是主谓短语和动词性词语连用。④他嘴笨不会说话。”(二)兼语句(具体参见前面兼语短语)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兼语句特点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①战士们迫使敌人放下武器。②我们选他当班长。③屋里有人在说话。④她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莎莎。⑤我嫌这件衣服太花哨。⑥我感谢你告诉我一个好信息。⑦谢谢你帮我修好了自行车。句子成分歌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前置状语目时地,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只能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得是补,语言标志定是非。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为:〔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目的处所时间〕〔修饰主语〕 〔修饰谓语〕 〔补说谓语〕 〔修饰宾语〕

“语”的读音是什么?
答:读音:[yǔ][yù]部首:讠 五笔:YGKG 释义:[ yǔ ]1.话:~言。~音。汉~。外~。成~。千言万~。2.说:细~。低~。不言不~。默默不~。3.谚语;成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旗~。灯~。5.姓。[ yù ]告诉:不以~人。

“语”的读音是什么?
答:“语”有两个读音,分别念:[ yǔ ],[ yù ]。释义 语[ yǔ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重心长。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4.说:细语。低语。语[ yù ]:告诉:不以语人。

语文的语的拼音
答:【酉集上】【言字部】 语 【唐韵】鱼举切【集韵】偶举切【韵会】鱼许切【正韵】偶许切,糜上声。【说文】论也。【徐曰】论难曰语。语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为语,吾,语辞也。言者直言,语者相应答。【释名】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易·颐卦】君子以愼言语,节飮食。【诗·大雅...

“语”?的拼音是第几声?
答:语这个字多音多义。有yǔ、 yù两种读音,分别是三声和四声。yǔ :1、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yù:1、告诉:不以~人。2、 说:细~。低~。为人性僻躭佳句,语...

"语'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吗
答:语 (语)yǔ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说:细语。低语。Punjabi 语 (语)yù 告诉:不以语人。Punjabi 笔画数:9;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51251 ...

语字怎么拼音的
答:语字拼音:yǔ yù 语释义:语yǔ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4、说:细语。低语。语yù 告诉:不以语人。

“语”字怎么组词?
答:“语”【yù】的意思是:1、 告诉。2、 说。组词:成语【chéng yǔ】: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谜语【mí yǔ】:暗射文字、事物让人根据字面说出答案的隐语。呓语【yì yǔ】:比喻荒谬糊涂的话。谚语【yàn yǔ】: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语塞【yǔ s...

语的拼音怎么读
答:语的拼音为yǔ、yù。一、基础释义:1、[yǔ]:(1)话。(2)说。(3)谚语;成语。(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5)姓。2、[yù]:告诉。二、详细释义:1、动词,告诉,使知道。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2、吾语女。——《论语·阳货》3、若引其许,若至...

语 的拼音是第几声?
答:“语”是一个多音字,拼音为第三声和第四声:一、拼音:[ yǔ ]释义: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二、拼...

"语"的多音字组词
答:1. 语 [yǔ]2. 语 [yù]语 [yǔ]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说:细~。低~。语 [yù]告诉:不以~人。参考资料:百度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