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 与中国的佛教区别,, 泰国的佛教和中国的佛教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原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泰国是小乘佛教,中国是大剩佛教,小乘叫做“解脱道”;大乘叫做“佛菩提道”。小乘的极果是阿罗汉;大乘极果是佛。大剩能普渡众生,这是最大的的区别。

1.佛教派别不同。泰国为上座部佛教,中国为大乘佛教。
2.国内地位不同。泰国95%的人信奉佛教,因而佛教是其国教。佛教在中国只是众多信仰教派中的一种。
3.普度范围不同。泰国佛教只求自度不可济人。中国佛教度己济人,普度众生芸芸。

泰国的佛教是根本乘佛教,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

看其他网友的回答,感觉有点贬低泰国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其实我觉得南传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
上座部寺院依据的是巴利三藏,这和北传佛教的经典有很大的不同,与北传佛教的《阿含经》相似,但不同。上座部佛教没有北传佛教的那么多佛菩萨,只有苟达玛佛陀(释迦牟尼佛)、以前的古佛还有弥勒菩萨。还有上座部佛教僧众是可以吃三净肉的,北传佛教僧人不吃肉,上座部佛教的僧人要持227条戒律(比库,僧人),没有比丘尼的传承了,现在只有八戒、十戒尼。上座部佛教要在雨季过雨安居,半月诵戒,不接受金钱,托钵乞食,过午不食,北传佛教这些已经几乎没有了。
http://club.st001.com/thread-1173-1968355.html

泰国的是声闻乘佛法,而中国是菩萨乘佛法。

中国的佛教和泰国的佛教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中国佛教还是泰国佛教都是印度释迦摩尼佛教法的分支

所以共同认释迦摩尼佛为本师

中国佛教无论是藏传还是汉传都是大乘佛法,以利益一切众生为根本目的,最后果位为究竟佛果

泰国佛教偏向于小乘佛教,其以自身获得最终解脱为目的,最高果位为阿罗汉

大体就这些,阿罗汉以修四圣谛而成就,缘觉修十二因缘成就,大乘佛法以六度四摄成就菩萨道,

但是大乘佛法必须以小乘佛法为基础。

主要是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宣说的佛法,其实从究竟意义上都一样,法与法,佛与佛之间不违背

1、流派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样。
泰国属于南传小乘佛教,为佛早期所说入门根基,只可自度,济不得别人,所证之最高果位为阿罗汉、辟支佛。中国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实为如来本意。自度度人,可证佛果。
2、泰国礼佛和泰国佛牌与中国是不一样的。
礼佛礼仪泰国的拜佛姿势和我们不同,僧人的“五体投地”式,双肘,双膝,头都要着地,手掌张开向下三拜。男女跪拜脚的姿势不同,男立女平。跪拜时要遵循好看、文雅、大方,不可过快或过慢。
3、佛教派别不同。泰国为上座部佛教,中国为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其实是比较传统的佛法,就是释迦摩尼佛在传道的时候所宣扬的佛法。而中国大乘佛教有一些规矩更加的本土化了。
在泰国小乘佛法是允许吃肉的,释迦摩尼佛在传道的时候也是可以吃肉的。因为施主所布施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而中国是不能吃肉的。
4、国内地位不同。
泰国95%的人信奉佛教,因而佛教是其国教。佛教在中国只是众多信仰教派中的一种。

扩展资料:中国佛教的宗派:
1、三论宗
依据鸠摩罗什(343—413)传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研究讲习而形成的学派名 “三论宗”。它的宗义,是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从真空的理体方面揭破一切五蕴诸法虚妄不实,彻底破除三毒(贪嗔痴)迷惑,以建立一切无所得的中道正观。
隋末的吉藏大师系统地阐发了这一理论。这一宗,实际就是印度中观系统的的流派,龙树、提婆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2、瑜伽宗
依弥勒讲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名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600一664)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之作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
他的宗旨是广泛分别万有性相皆不离识。阐述诸法因缘体用,修唯识观行以转识成智(转依)。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3、天台宗
天台宗是以罗什译的 《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顗(538~597)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4、华严宗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所以又名贤首宗。
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企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中心思想,着重阐明法界缘起的道理和观行的方法。
天台、华严的宗义虽说导源于《法华》、《华严》,而实际上为中国所独创。天台的一心三观、圆融三谛的学说和华严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都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展现了中国独创的的大乘精神。
5、禅宗
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突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相传此宗的禅法是五世纪初的菩提达摩由印度传来。虽有单传心印,不立文字之说,实际上禅宗是以《楞伽》、《金刚》和以后出现的《六祖坛经》以及许多的 “语录”为依据的。
在八世纪,它又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
从唐至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出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下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称为七派,都曾盛极一时,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尤为兴盛。
6、净土宗
净土宗是依据《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五世纪的慧远是它的创始者,六世纪的昙鸾和七世纪的善导是它的重要的弘扬者。
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静坐专修,只要信愿具足,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由于简便易行,不拘形式,能摄受广大群众,因而使净土宗在中国得到特别广泛的流行。
7、律宗
在戒律方面,依据昙无德部四分律而加以大乘教义的解释,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律宗”的学派。它的重要人物是与玄奘同时的道宣。由于这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习岁乘三学中,仍注重上座部戒律的止作二持的遵行。
8、密宗
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等传入中国,形成密宗。此宗依《金刚顶经》、《大日经》建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三密瑜伽。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这便是中国汉语系佛教的八大宗派。此外还有专宗俱舍论的俱舍宗,专宗成实论的成实宗,以及专宗摄论、地论、涅槃经的各宗派,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盛行一时,但不久便失去传承,或并入他宗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国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