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比较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与冰川的地质作用有何不同

作者&投稿:旁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对岩层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流经的岩石可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的产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沉积下来。因此,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潜蚀作用。按作用的方式分为机械潜蚀作用与化学溶蚀作用。工程地质学中的潜蚀概念不包括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  
① 机械潜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流速缓慢,动能很小,机械冲刷力量微弱,只能将松散堆积物中颗粒细小的粉沙、泥土物质冲走,使其结构变松,孔隙扩大。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至引起地面陷落,出现落水洞和洼地。这种现象常见于黄土发育地区。疏松的钙质粉砂岩也易受到冲刷破坏。地下水充满松散沉积物的孔隙时,水可润滑、削弱、以至破坏颗粒间的结合力,产生流沙现象;或浸润粘土物质,使之具有可塑性,引起粘土体积膨胀,导致土层蠕动和变形。  
② 化学溶蚀作用。地下水可溶解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喀斯特作用。地下水中普遍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水是一种较强的溶剂,它能溶解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使碳酸盐变为溶于水的重碳酸盐,随水流失。碳酸盐岩中常发育裂隙,更易遭受溶蚀,岩石中的裂隙逐渐扩大成溶隙或洞穴。在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作用可产生一系列如溶沟、石芽、溶洼、溶柱、落水洞、溶洞、暗河、地下湖和石林等喀斯特地形。  
搬运作用 地下水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由于流速缓慢,地下水的机械搬运力较小,一般只能携带粉沙、细沙前进。只有流动在较大洞穴中的地下河,才具有较大的机械动力,能搬运数量较多、粒径较大的砂和砾石,并在搬运过程中稍具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这些特征类似于地表河流。  
地下水主要进行化学搬运。化学搬运的溶质成分取决于地下水流经地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状况,通常以重碳酸盐为主,氯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较少。搬运物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化学搬运的能力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随地下水温度增高和承受压力加大而增大。地下水化学搬运物除少数沉积在包气带的中、下部外,大部分搬运至饱和带,最后输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全世界河流每年运入海洋的23.4亿吨溶解物质中大部分来源于地下水。  
沉积作用 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地下河流到平缓、开阔的洞穴中,水动力减小,在这些洞穴中形成砾石、砂和粉沙等堆积。由于水动力较小,地下河机械沉积物具有粒细、量少、分选性与磨圆性差的特征,沉积物中可能混杂有溶蚀崩落作用产生的呈角砾状的崩积物。  
含有溶解物质的地下水在运移中,由于温度、压力变化,可发生化学沉积。例如,由于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二氧化碳逸出,重碳酸钙分解而发生沉淀;或由于水温骤降或水分蒸发,水中溶解物质达到过饱和而发生沉淀。  
地下水中溶质在粒间孔隙内沉淀,可把松散堆积物胶结成致密的坚硬岩石。常见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有铁质(氧化铁或氢氧化铁)、钙质(碳酸钙)和硅质(二氧化硅)等。  
地下水中溶质在岩石裂隙内沉淀或结晶,构成脉体。如由碳酸钙组成的方解石脉,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石英脉。含铁、锰的沉淀物在裂隙面上呈柏叶状,称假化石。  
饱含重碳酸钙的地下水,沿岩石的裂隙或断层流入溶洞,压力降低,二氧化碳逸出,水分蒸发,碳酸钙沉淀。沉淀物呈锥状、柱状,横切面具圈层构造,称为溶洞滴石,包括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含有溶质的地下水流出地表,在泉口处沉淀形成的化学堆积物,称为泉华。泉华疏松多孔。成分为碳酸钙的称钙华或石灰华,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称硅华。 答案补充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1. 机械潜蚀作用
2. 化学溶蚀作用
二、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
1. 动能小,故机械搬运弱,只能搬运细小泥沙。
2. 大洞穴地下河内有类似河流的机械沉积(以化学沉积为主)。
(1) 泉口附近(泉华):压力降低,CO2逸出使 CaCO3 沉淀,形成疏松多孔的物质,称钙华;因温度降低SiO2沉淀,形成疏松多孔的物质,称硅华。
(2) 溶洞内:Ca(HCO3) 2溶液因压力降低,CO2逸出,CaCO3沉淀,形成各种各样的溶洞滴石。石钟乳、石笋、石柱。
(3) 缝隙中沉积作用: 薄板状矿脉,剖面形态为脉状,方解石脉、石英脉。
(4) 粒间孔隙中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在岩石中颗粒之间沉淀下来的沉淀物,常形成松散沉积物中的胶结物。钙质、硅质.
(5) 石化作用: 地下水中矿物质与掩埋在沉积物中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生物体内物质溶蚀流失,其空间被地下水中矿物质(SiO2,CaCO3)沉淀充填, 物质成分改变了,但仍完全保留着生物原有的构造。 硅化木,石化的树木。大部分化石就是这样形成的。

溶蚀或侵蚀地层

为什么说地下水是地质作用的重要营力~

地下水通过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能够强烈改变地表和地下形态,因此说地下水是地质作用的重要营力。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剥蚀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冲刷:地下水流体一般分散,流速缓慢,冲刷力微弱,只能冲刷细小的颗粒,使岩石的空隙逐步扩大。
2、溶蚀:地下水中含有CO2 ,易溶解石灰岩或含碳酸盐类矿物的岩石。其反应式如下: CaCO3 + CO2 + H2O = Ca2+ + 2HCO3- 此处分解而成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便随水带走。
3、喀斯特:由于地下水的运动是发生在岩石空隙中,水与岩石的接触面大,而且地下水流速缓慢,因而溶蚀作用极为显著。特别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溶蚀是可溶性岩石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并形成特特殊的地貌。
(二)地下水的机械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机械剥蚀能力很小,在非可溶性岩石中作渗透性流动时,基本不产生机械剥蚀,在可溶性岩石中,当地下溶洞系统连通形成地下河流后,其机械剥蚀作用与河流相同。
二、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除溶洞水有较强的机械搬运外,地下水的搬运主要是以化学方式进行,包括真溶液及胶体溶液两种形式。搬运物以重碳酸盐为主,有时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二氧化硅、磷酸盐、氧化锰以及氧化铁等也很重要。
(二)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主要有以下三类:
1、溶洞沉积:富含Ca(HCO3)2的地下水,沿着孔隙、裂隙渗入空旷的溶洞,由于温度、压力改变,CO2逸出,加之蒸发作用加强,就沉淀出CaCO3。
2、温泉沉积
发生在温泉出口处。沉积物疏松多孔,称为泉华,钙质的称为钙华或石灰华,硅质的称为硅华。
3、置换沉积
指地下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可逐渐与生物体内的有机质进行置换。如硅化木的形成。

地下水的流动以缓慢渗透为主
地质作用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包括侵蚀,搬运,沉积三方面
冰川由于受上层冰的压力和重力作用而运动
冰川的搬运方式全为机械搬运,分为推运和载运

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基本特征:
海底地形:开阔、平坦,有相对隆起的沙坝和浅滩,有相对低洼的沟谷(影响:三角洲、风暴、海流)。
水动力:以波浪和海流为主,静水低能。
沉积物:粉砂和泥为主,砂少。砂岩的成熟度高。常见海绿石。
沉积构造:水平层理为主,可发育交错层理,丘状层理是浅海陆棚沉积所特。缺乏曝露标志。 化石特征:化石丰富,保存完整,生物遗体有时可富集成介壳层,潜穴和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对岩石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及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地震的空间活动规律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上
时间无活动规律

水文地质基本知识
答:由于水流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钾盐、石盐等)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破碎为辅的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产生了特殊的地质现象(如石芽、溶沟、溶洞、石林、峰林、地下暗河等),将这种作用称为岩溶作用,将这种现象称为岩溶现象或岩溶形态,将这种地表岩溶现象,称为地表岩溶。由此可见,地下岩溶是岩溶水贮存和运动...

地表流水地质作用的类型和产物有哪些
答:地表流水地质作用有:流水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地表流水地质产物有: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我国最大),华北平原即黄河下游的河漫滩,称冲积平原.还有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的奇观

河流的地质作用
答:河流的流水动能和水动力特征及其变化,制约着河流地质作用的进程,是以破坏作用为主,抑或以建造作用为主。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水破坏组成河床的岩石、松散沉积物的作用。河水破坏河床有3种方式:水力冲击(蚀);磨蚀(流水挟带的沙、砾对河床的磨损);溶蚀(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根据河水对河床的...

河流地质作用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或者关系?希望大家详细的概括...
答: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河流地质作用和特点
答:河流地质作用:河流普遍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带,是改造地表的主要地质营力之一。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基本分类: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

研究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答:流水的作用是促使地表的形态发展、变化的最重要的地质动力之一。暂时性流水包括片流和洪流,它们对坡面进行面状和沟状侵蚀,形成不同规模的沟状地貌,如细沟和冲沟等。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答:地表水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不断地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的作用。搬运作用——地表流水带走地面上被破坏的破碎物质的作用。沉积作用——当地表流水流速降低时,部分物质不能被继续搬运而沉积下。地表水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结果?地表流水对坡面的洗刷作用及对沟谷及河谷的...

地下水环境有哪些
答:4. 基岩山区地下水:基岩山区地下水分布在我国的许多山区,如长白山、武夷山等。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环境是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然而,人类活动的干扰往往会改变地下水环境的自然状态,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保护...

水文地质与水化学条件
答:但是,整个径流区的水质类型仍可说明,盆地西部的构造单斜区是具有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地带,应列为重点工作和探索的地区。 地下水的矿化度不仅可以阐明研究区水文地质作用的总方向,而且还可以作为铀及伴生元素在水中迁移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一种定量尺度。地下水的矿化度和离子成分对放射性元素从...

地下水水化学系统分析
答:同时,地下水是各种化学物质的载体,所以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或储存)过程中,各种元素亦随着载体而溶滤、迁移,其地下水化学场与地下水动力场相关密切。地下水含水层系统是在长期地质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其中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亚系统、古近-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亚系统、第四系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