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怎么划分层次,还有各层次的概括? 对古诗《春江花月夜》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内容

作者&投稿:实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江花月夜》层次划分及其概括:

第一层次:开头八句为第一层次,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第二层次:接下八句为第二层次,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主要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与感叹。

第三层次:余下二十句为第三层次,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潮水来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似的。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里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啊!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着,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雪白的雪珠在闪烁着光芒。

月色如霜,所以霜的消失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清楚。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先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先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那么相像。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下忧愁不已。哪家的游子今晚在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啊。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本诗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诗作)



层次分析:
第一段: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是分两层写的。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后四句为第二层,写月照花林景色。
第一部分极写春江花月之美,是写景,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第二段: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主要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与感叹。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分为三层:一9至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之苦。
二、至鱼龙潜跃水成文,写高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为三层,抒发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
在结构上,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人生思索、思妇游子为基本着眼点,以月亮升起到月亮坠落的过程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第一层:前10句 写月光下花林美景
第二层:后四句 写作者面对月景感叹人生短暂与对宇宙的向往
第三层:不知江月待何人到最后 从感叹人生到写思妇与游子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美满爱情的向往

这主要就是看你自己来进行划分就可以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如何对古诗《春江花月夜》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内容?~

第一层(“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思妇和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为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曲折有致。
第二层(“可怜楼上月徘徊„„鱼龙潜跃水成文”)八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主要用 “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诗中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为传神,似乎月光也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去,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孰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深,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这里的“卷”、“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亲人吗?共望明月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正像一首歌里唱到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潜跃,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又凭添几重愁苦!
第三层(“昨夜闲潭梦落花„„落月摇情满江树”)最后八句,写游子思乡恋亲之情。
作者在这里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游子在外,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逝,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想: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家?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层次分析:
第一段: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是分两层写的。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后四句为第二层,写月照花林景色。
第一部分极写春江花月之美,是写景,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第二段: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主要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与感叹。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分为三层:一9至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之苦。
二、至鱼龙潜跃水成文,写高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为三层,抒发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
在结构上,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人生思索、思妇游子为基本着眼点,以月亮升起到月亮坠落的过程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春江花月夜第三部分还可以怎么划分三部分
答:抒情、写景三者都以月贯穿,使得全诗显得神气凝聚,浑然一体。诗人不仅以清丽动人的生花妙笔,出色地描绘了一幅多姿态多彩的春花月夜、浩浩江水的巨幅画卷,而且由此生发了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霄里天各一方的惋惜。4:层次划分我在原文已经标注,请参考,有疑问请你追问!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构思巧妙,情、理、景完美的结合?
答:1、构思巧妙,紧扣题目 诗的题目为《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逐层展开,又以月贯穿,而且对“月”的描写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初月——空中的月——斜月——落月,以月亮的起落这条弧线串起全诗,构思极为巧妙。2、章法整齐而有变化 《春江花月夜》基本上是四句为一个韵群,但...

简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几幅图景,每一幅图景蕴含了作者怎样...
答: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主要描绘了四幅图景,每一幅图景都蕴含了作者凄婉的思念、思归的思想感情。第一幅图景,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气势宏伟。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前四句诗两现春江、两现...

名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音乐旋律特点和主题,十 ...
答: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

春江花月夜原文
答:今天,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选入高中课本让孩子们赏析,也因为如此,我一个教高中的朋友向我提出一个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这首诗歌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层次间的关系蕴含的诗意的潜质性的关联是什么?怎样逐层递进的.? 我以此问题浏览了很多资料,大多是:(一)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

<<春江花月夜>>
答: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写景特点
答: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这首诗运用多角度写景的手法,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直写到月落,辅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

张若虚以及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何以“孤篇盖全唐”?
答:到了张若虚手里,他却将这种宫体的题材从内容到情感都大为拓展,张若虚只留下两首诗,但他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大家的地位,其原因就在这首《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从春江花月夜写起,将这种乐府的短题扩充到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再归结到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诗中层次错落有致,将诗情画意和哲理融为...

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答: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原诗:《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答: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选自高二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选修课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