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文化有哪些 围棋体现了哪些中国的文化内涵?

作者&投稿:欧阳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认为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棋界才女杨晖认为:围棋是只有棋理,没有风格的。

  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毫无变化。棋子除黑白为对以分二方外,所有棋子没有区别,无谁大谁小,无分工,不知性能。可一落到棋盘上,突然活起来,都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或满盘皆输,变幻莫测,不可端倪。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有一位我所佩服的先生着文说:「象棋的最大优点,也是较围棋的最大进步是:每一个棋子有每一个棋子的性能。」这真使我大失所望。他不知道围棋的无可无不可正在个中,且又不知道中国人对于他手下的东西最讨厌有固定的性能。再看下去:「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少则容易控制,多则眼花缭乱,满盘密密麻麻,真能看出青光眼。」倒还有些意思的是称这是「象棋和围棋的最大差别」,则又大谬不然矣。

  围棋和象棋比,棋子无固定性能,这就比象棋对人的主观依赖性为大。中国象棋每个子,与生俱来有一身本领,人服从于这一性能。象棋的每一个棋子的作用是固定的,而且看起来有天赋的优越条件,例如车可以横冲直撞,马可以斜过去吃子,当然这是他们的好处,但是也是一种限制,总是一种天赋吧!车好像出身高贵,似乎是纨绔子弟,旧时代的王公贵族。兵很可怜,只能往前,只能走一步,过了河才能横行,横行也只能走一步。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将,将死了就是棋局终了,即使别的子很多也是输了。象棋布局也是先布好,像罗马方阵图一样,摆出阵地决一死战的架势。围棋就不同,每一个子都靠人的主观,它本身没有天赋,全仗人,下棋人,临时决定,临阵决机。这样围棋形而上的成分高,象棋形而上的成分少……象棋的布局先固定死,再分头冲杀,而围棋的宏观布局先存于心,且边走边布,重在占位。我以为围棋是典型的真正的中国式。

  中国象棋落子非常明确,为的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围棋落第一手时,战场上空无一物,第一手下去,根据你的第二手才有第三手。棋手在布局上很下功夫,绝对不是为了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说的,是很有辩证法的,要能收缩,一定要先扩张;要想放弃,一定要先张扬;要想夺取,必定先要给予。这样的辩证的思考,是在围棋手的心中一直在进行中的。根据实际的情况临阵决机。围棋的棋子没有大小,但一旦落到棋盘上,变化就开始了,都在谋在杀,而且是阴谋阳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弃子战术,吃亏一点,是为了叫你上大当。围棋可以说是明明白白,却又是居心叵测。 围棋和中国人的通脱老辣相象。中国人中间的一些人非常潇洒,但他又是老奸巨滑的。二三十年代人论中国民族性中就提到这样的特点。好多作家说过,我记得林语堂就说过这个意思。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凶巴巴的样子,就像老子说过的「和光同尘」,不那么直露,光芒不那么耀眼。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但这又不是真正的超脱,表面上装出一种消极的超脱这里面埋伏着老滑。

  所以我从这些地方,认为它和中国的哲学扣得特别紧,正是在这种地方使围棋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有最典型的中国哲学气息。

  围棋又可以和中国人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相映照。中国人往往说「引而不发」。中国人不是讲中庸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我们就举个普通的例子,就如弓箭,假如有十个人包围我,我手里只有一根箭,我采取的办法只能是引而不发。当我拉开了弓威胁着每一个人,「谁过来?」这十个人唯也不敢过来。假如我将箭一下子射出去呢?射死了一个人,但是,余下的九个人全部过来了,我就完了。

  《易经》讲时,讲位。每卦有六个位:初、二、三、四、五、上。某一特定的时,某一特定的位,再加上一个度。围棋上的位也跟走的时间、局面的程度有关。我的棋子啪地下去,一下子对方可以傻眼。两个高手的棋还一点点往下走,进行肉搏,收官子之类;低手的棋,布局时位就被高手悉数占到,不战而败。棋子根本用不着走下去了。 《易经》的位经常在调整,比如同一个第二爻,刚说他是好的,到第三爻又说第二爻是坏的。怎么会这样?实际生活中也不稀奇。我想围棋是和《周易》相通的。一个子落到棋盘上,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正如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利弊,利多还是害多?如是利多,就可以上了。两个高手下棋,很难有万全之策。

  这个子落到棋盘上,还可能有许多的功能,别的子还能受到它的影响。有时它的「位」原来是好的,走到一定的时候,它又不好了,它又碍手碍脚了,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这与《周易》也有一点相像。我在研究《周易》的时候发现,有时很好的爻位,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碍事,可能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或者开始不错,但走下去会给对方做了件事情,对方可以马上利用你这东西,这是他开始时没有想到的。但是以后又可能起作用。像《周易》中说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呼应起来了。围棋中的包围,反包围,大包围,这样的千变万化,也与《周易》相通。 围棋和《周易》最终什么东西都归结到一个「数」。中国人对这个数,讲天数、气数,如果撇开它的迷信思想,实际上什么都是由数决定的。《周易》虽然是「象」,实际上「易者数也」。为什么?「象」实生于数。离开了数就没有「象」。可以举个例子。「某人,某地,淋雨两小时,第二天起,感冒发烧,三天后痊愈。」这是一个「象」,但这里,还不是有许多数目字?离开数无所谓「象」。围棋也是一个「象」,但是核心是数,都是数目字。 围棋每个子都没有成见,没有给某一个棋子如象棋一样先定什么调子,不赋予你任何特权,平等竞争。棋盘死得不能再死,里面是很平等的。下棋人和对手也是非常平等。而且一开始不如象棋一样占好位。我非常讨厌象棋(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谈),把位置预先弄好,令我很不喜欢。我非常赞赏围棋一律平等,看自己的作用,这正是希望所在

我认为围棋本身反应独特的围棋文化的有几方面:围棋规则区别于其他棋类;下法区别于其他棋类,也就是取胜之道很中国,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围棋器具也体现围棋文化。总之围棋就是一种文化,他的魅力超过了棋类博弈。

围棋相传是仙人教化人类学习阴阳天地之学所设,用作天地算盘,上可用其观算天象,下可以此分大路人间大事,历代兴衰,纵横家,阴阳家 都是以此为基础 分纵横线,黑白棋,后来经过无数代人的演练 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竞技游戏

看似无路,实则有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凌乱,实则规律;看似黑白,实则多彩...

什么是围棋文化~

一分钟了解围棋

应该说围棋文化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主要是道家精神,其间有和禅理相通的地方,这就是与中国文化暗合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就如此定论,因为对弈时中所表现出来的杀伐阵阵,起起伏伏,是不能忽略的。古人仿效《孙子十三篇》,编出了《棋经十三篇》,其中的奇胜正和无不包含着兵家的思想,甚至有很多言论可以算作是《易经》的注脚。中国历史上的围棋皇帝梁武帝的《围棋赋》中,有“尔乃建将军,布将士,列两阵,驱双轨徘徊鹤翔,差池燕起。”这分明是兵家行军布阵了。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几首围棋诗,其中一首为:“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这里的围棋,也许不仅仅是围棋了,那是李世民征战多年军事经验的总结,甚至包含着政治理念。帝王读弈,自是不俗啊。围棋中也包含着做人的道理,《棋经》有言,“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这哪里是在下棋,分明是教做人。清朝的尤侗也有一句,“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四史。”这高度也不低,围棋和史家也挂上钩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等中国古典小说中,更是常常能看到围棋的影子。

象棋中什么是别马腿
答:别马腿也叫做蹩马腿,所以当“马”走直步的方向上有其他子的时候(不管是哪方的子),就是蹩腿,按照规则不能走。 俗话说“马蹩一条线”;也就是说,“马”在落子方向上如果有另外一颗棋子挡住去路,就叫做“马蹩腿”。在中国象棋里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

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
答: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有一个大夫说:“想十二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会很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

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
答:3、无所作为:明朝学者黄宗羲与陈羽对弈时,黄宗羲故意拖延,不愿下棋,最终导致失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明明有机会行动却迟迟不行动,最终导致不利后果的行为。4、棋逢对手:这个成语出自《唐诗纪事》,描述的是晚唐时期和尚释尚颜与诗人陆龟蒙相遇对弈,两人棋艺相当,相互欣赏,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遇到旗鼓...

象棋每一方各有多少棋子最强蜗牛
答:象棋每一方16枚。中国象棋共有32枚棋子每方16枚。象棋(英文名:Xiangqi),也叫"象碁"、中国象棋,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

下五子棋有什么技巧?
答:五子棋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五子棋既有现代休闲的明显特征"短、平、快",又有古典哲学的高深学问"阴阳易理";它既有简单易学的特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有深奥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国际性比赛;它的棋文化源渊流长,具有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直观;既有"场...

棋中高手深不漏是什么意思
答:深藏不露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隐藏自身的才学、技艺,而不表现出来。象棋,亦作“象_”、中国象棋,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

中国象棋中什么可以吃帅?
答: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

五子棋先走的有什么规矩?
答:五子棋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五子棋既有现代休闲的明显特征 “ 短、平、快 ” ,又有古典哲学的高深学问 “ 阴阳易理 ” ;它既有简单易学的特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有深奥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国际性比赛;它的棋文化源渊流长,具有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

中国象棋中将什么都可以吃吗
答:中国象棋中将什么都可以吃,只要进入了老将的范围内。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仕各两个,兵五个。黑棋子将一个,...

象棋平几进几是指什么
答:具体来说,“平几”就是将棋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几格,例如“马二平三”表示将马从第二行平移到第三行;“进几”就是将棋子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几格,例如“炮八进五”表示将炮从第八行前进到第五行。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