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月份发生了什么大事 和船有关 所有和船有关的故事、传说、越具体越好……

作者&投稿:隐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是郑和下西洋
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郑和下西洋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身负永乐皇帝的秘密使命,怕一旦大开杀戒,沿路西洋各国恐惧明朝前来
郑和下西洋路线
侵略,之后又得知这是一场误杀,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爪哇岛三宝垄纪念郑和六百周年活动组委会成员向记者谈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傲。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
郑和下西洋地图
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1409年)夏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多人。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满剌加当时是暹罗属国,正使郑和奉帝命招敕,赐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域为满剌加国,暹罗不敢扰。满剌加九洲山盛产沉香,黄熟香;太监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直径八九尺,长八九丈的标本6株。永乐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捧诏敕金银供器等到锡兰山寺布施,并建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此碑现存于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趁贼兵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献亚烈苦奈儿与永乐帝,朝臣齐奏诛杀,永乐帝怜悯亚烈苦奈儿无知,释放亚烈苦奈儿和妻子,给予衣食,命礼部商议,选其国人中贤者为王。选贤者邪把乃耶,遣使赍引,诰封为锡兰山国王,并遣返亚烈苦奈儿。永乐九年(1411年)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剌,率领妻子陪臣540多人来朝,朝廷赐海船回国守卫疆土。从此“海外诸番,益服天子威德”。八月礼部、兵部议奏,对锡兰战役有功将士754人,按奇功,奇功次等,头功,头功次等,各有升职,并赏赐钞银,彩币锦布等。21条航线[21]:航线起点昼夜终点1太仓刘家港
福建长乐太平港2福建五虎门10占城国3占城3真腊国4占城10暹罗国5占城10交栏山6占城20爪哇国7满剌加9苏门答剌8满剌加3阿鲁9苏门答剌1龙涎屿10苏门答剌12锡兰山国11苏门答剌20榜葛剌国12龙涎屿5翠兰屿13锡兰山国10古里国14锡兰山国7溜洋国15锡兰山国21卜剌瓦国16古里国10忽鲁谟斯17古里国20剌撒国18古里国22阿丹国19古里国20佐法儿国20小葛兰国20木骨都束国21忽鲁谟斯国4天方国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郑和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郑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赐占城王冠带。1413年郑和船队到苏门答剌,当时伪王苏干剌窃国,郑和奉帝命统率官兵追剿,生擒苏干剌送京伏诛。1413年郑和舰队在三宝垄停留一个月整休,郑和费信常在当地华人回教堂祈祷。郑和命哈芝黄达京掌管占婆华人回教徒。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榜葛剌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榜葛剌进麒麟图
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郑和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宋末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之侄蒲日和,也与太监郑和,奉敕往西洋寻玉玺,有功,加封泉州卫镇抚。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帝以外番多不来朝贡,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0年1月),郑和率领二万七千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经徐山、十日到江苏太仓,二十日出太仓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驻留约一个月,在此期间,郑和在刘家港北漕口修建天妃宫,宣德六年(1431年)春天,天妃宫修建完毕,郑和立《通番事迹记》碑:“……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海船数百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涉苍溟十万余里……明宣德六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左少监张达等立”。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抵达福建长乐港。郑和船队在长乐停留约半年,在此期间,郑和曾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和州府官员,到福建湄州屿,卖办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宫[38]。又在长乐县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长乐天妃宫,十一月建成,树立《天妃灵验之记》碑[39],并铸造铜钟一口,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二十四日到占城。七年正月从占城起航,二月六日抵达爪哇。六月十六日起航,二十七日抵达旧港。七月一日启航,八日抵达满剌加。八月八日启航,十八日抵达苏门答剌。十月十日启航,十一月六日抵达锡兰山。十日启航,十八日抵达古里国。二十二日启航,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忽鲁谟斯。八年二月十八日开船回洋,三月十一日到古里国。返航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二十日大船回洋。四月六日到苏门答腊。十二日开船,二十日到满剌加。五月十日回昆仑洋,二十六日到占城。六月一日启航,经南澳山,望郎回山,碗碟屿,二十一日进太仓,七月六日到南京。第1次下西洋第2次下西洋第3次下西洋第4次下西洋第5次下西洋第6次下西洋第7次下西洋1405年6月(永乐三年)1407年10月13日(永乐五年)1409年10月(永乐七年)1412年12月18日(永乐十年)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1421年3月3日(永乐十九年)1430年6月29日(宣德五年)编辑本段菩萨保佑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和技术环境有关。据其本人所述,因为修摩利支天法,得到摩利支天菩萨帮助才能平安的出游。
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 癸未)“郑和“32岁正月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明成祖实录》卷十六)五月,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明成祖实录》卷十九)八月,命京卫及浙江,湖广,江西,苏州等府卫造海运船二百艘。(《明成祖实录》卷二十一)八月二十三日,姚广孝题记郑和刊印《摩利支天经》云:“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施财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胜报,非言可能尽矣。福善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永乐元年岁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录司左善世沙门道衍”。(《摩利支天经跋尾》)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 丙戌)“郑和“35岁郑和等第一次出使西洋诸国途中,历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等国

泰坦尼克号沉没,泰坦尼克号由位于爱尔兰岛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是当时最大的客运轮船,1912年4月14日,船上时间夜里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2小时40分钟后,即4月15日凌晨2点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
1949年,4月2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百万解放军乘坐木帆船向长江对岸冲去,突破了敌人的三维立体防线!
1950年4月16日,解放军第一梯队四十军六个团共18700名指战员分乘300多只帆船与载有四十三军两个团共6968名将士的81只帆船,从雷州半岛并肩启航南渡,于17日登岛,在琼崖纵队和先期登陆部队的接应下,随即向纵深发展进攻,为国民党在海南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1934年4月1日:改四台子村为富家庄村、西平房村为桑林子村、薄家村为鸭子厂村、康家窝堡村为常兴村、古家子村为西佛牛村、老虎卧子村为黄沙坨村。
⊙1938年4月1日:台安县邮政局内附设电报取报所,开始收发官商电报业务。
⊙1941年4月1日:台安日伪当局将全县1街23村合并为1街12村。根据街村废合,全县小学由21个主校变为19个主校。县警务科下属机构改为台安、桑林、黄沙坨3个警察署,17个分驻所和17个“义务自卫团”。
⊙1946年4月1日:国民党台安县党部以宣传“三民主义”和“礼义廉耻”为宗旨,曾创办《台灯》①油印小报。
⊙1947年4月1日:国民党台安县保安大队长周文奇向辽宁省保安司令部报告全县武装配备状况(迫击炮3门、机枪5挺、其它枪支355支)。

〔注释〕:
①《台灯》油印小报创办一事,只听当年有关人士介绍,解放后未见报刊样流传。

四月二日

⊙1933年4月2日:大张窝堡(今大张乡)郝家学坊起火,烧毁房屋98间,烧死一老妪。23户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1950年4月2日:召开青年团台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青年团台安县第一届委员会。出席大会代表163人,选举书记任芝华,副书记江真,委员5人。
⊙1951年4月2日:根据上级指示撤销县人民政府武装科,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辽西省台安县人民武装部。任命杨贯一①为副部长,第一政委姜鲁军(兼)。受省军区和县委双重领导。
⊙2007年4月2日:辽宁省副省长胡晓华一行来台安调研。在县领导陪同下走访了金山钢构彩板公司、博达化工厂和高屯村温室葡萄示范区等。

〔注释〕:
①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杨贯一,至1952年4月提任为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兼第一政委姜鲁军,时任中共台安县委书记。

四月三日

⊙1950年4月3日:辽西省人民政府拨给台安县67.5万公斤高粱和干菜,救济去秋遭受水灾的灾民①。
⊙1986年4月3日:鞍羊公路台安县城至绕阳河桥21.1公里路段,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公路。
⊙1988年4月3日:桓洞镇小河子村农民李德芳家一头母猪被狂犬咬伤,伤猪咬了圈内三头肥猪后死亡。李将受伤三头肥猪卖给个体屠户赵某,杀掉一头卖肉。造成该地区近千人食用狂犬病猪肉发病。县公安局得知后,派人员查清情况,并协同县卫生防疫站,组织当地医院及时为食肉者注射狂犬疫苗。经多方努力,未死1人。
⊙1989年4月3日:台安籍的长春水产研究所渔业科技信息部主任李壬生编著的《庄稼的化学语言》、《肥料的家族》农业科技专著出版②。

〔注释〕:
①因1949年台安遭受水灾,淹死20多人,淹没房屋12367间,淹死牲畜281头,房屋倒塌12367间,受淹庄稼886637亩。
②李壬生,新台镇西新村人,1936年生。1960年吉林农业大学毕业。

四月四日

⊙1948年4月4日:富家区六台村南沟屯(原属盘山五区,1951年划归台安富家区)14岁的儿童团长陈德生,勇敢阻拦逃窜的国民党军,惨遭杀害。为纪念这位小烈士,不久南沟屯改名德生屯。
⊙1975年4月4日:中共台安县委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致死的,原县政协副主席杨国权作出“因公死亡”的平反正确结论。
⊙1984年4月4日:台安县政协第四届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委员69人。选举董维廉为县政协主席,选举朴振远、樊恕、陈希凡、邱菊秀、潘恩良为副主席。选举常务委员18人。

〔注释〕:
①原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委杨国权因不堪忍受“文革”运动的迫害,于1968年7月25日投水而死。

四月五日

⊙1929年4月5日:中共台安县特支,根据上级指示,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46年4月5日:辽中、台安、盘山三县的民主政府保安团,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组成了辽河支队①。在队长苏克之的带领下,阻击和破坏北宁路国民党的运输线路。
⊙1968年4月5日:根据上级“文革”部门的部署,台安县全面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全县共揪斗3397人。其中干部142人,中小学教师3034人,五类分子221人。
⊙1984年4月5日:台安县第十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0人。会议选举孙祥德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孟禹、李广山、胡承明、白云海为副主任。选举曹振军为县人民政府县长,宋华林、刘国璋、张大才、王华斌、叶素君、王化民为副县长。选举庞显德为县人民法院院长,杨柳、杜秀春、黄庆阁。闫维祥为副院长。选举朱广安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卫平、郭延富为副检察长。

〔注释〕:
①当时担任辽河支队两名副大队长的是辽中县保安团长赵品山(台安县达牛镇三岔子村人)、台安县保安团长郑扶(台安县西佛镇鸭子厂村人)。

四月六日

⊙1952年4月6日:辽河左岸吴家窝堡大堤改线时,新开河区民工晚间收工渡河,因船超载造成沉船事故,淹死6人。
⊙1958年4月6日:鞍山新华机床厂①下放到台安县,不久并入到台安县机械厂。
⊙2005年4月6日:省禁毒委员会在台安县召开全省“推广台安创建无毒县工作经验现场会”。国家、省各市县,中国刑警学院禁毒办等领导参加会议。省政法委书记,禁毒委主任李峰,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省精神文明办主任张仁地,鞍山市有关领导,县领导杨德显、刘彦明、郭显军、闻然等出席会议。
⊙2007年4月6日:县京剧戏友协会张志新、任文荣、田雨军、蒲萍等4人登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周六大家唱”的舞台。

历史上的四月四号发生了什么大事~

1968年4月4日 成千上万的民众参加了在佐治州亚特兰大市举行的马丁·路德·金的葬礼

1990年4月4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公布
1987年4月4日 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逝世
1979年4月4日 布托被处绞刑
1975年4月4日 张志新为真理而献身
1968年4月4日 美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1959年4月4日 英国考古学家利基发现“东非人”化石
1949年4月4日 毛泽东发表评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1949年4月4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39年4月4日 陕甘宁边区颁布《土地条例》
1936年4月4日 中共西北局颁布土地政策
1896年4月4日 首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
1885年4月4日 中法签订《停战条件》
208年4月4日 文姬归汉

《草船借箭》课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功,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冰海沉船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上的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磷光。泰坦尼克号以22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了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为头等舱定制了镀金的楼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编织地毯,白星公司却没有给了望员配备望远镜!!11点40分,了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要么是加速的同时左满舵,冒一些风险;要么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这次碰撞的结果,后来为人们所熟知。但当时船上的乘客和船员们却反应不一。头等舱和二等舱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惊醒了。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感觉到的震动剧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块掉到了船舱里。底层统舱的移民乘客更是心惊肉跳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正从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漫过门缝。船很快停了下来。一些乘客披上外套来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气温则低达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四根高大的黄黑两色烟囱中冒着白色的蒸汽烟雾。突然,有三根突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嘶叫声。懂得蒸汽机的乘客知道,这是船上的锅炉安全阀门在释放掉多余的过热高压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长和哈兰•沃尔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斯一道检查受损情况。前面的五个隔舱都涌进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条不紊地漫过H甲板。在邮件舱昏暗的灯光照耀下,成包的邮件漂浮在海水上。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安德鲁斯平静地对史密斯船长说:“这艘船没救了”。史密斯船长问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点5分,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艇。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定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卡纳德公司的喀尔巴阡号、俄国货船缅甸号,还有法兰克福号、弗吉尼亚号……都在加速向出事地点赶来。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亚人号的收发报员则在这时关掉电报机睡觉去了。这艘船已经被浮冰困了将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没什么大事,好像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0点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0点55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是乱七八糟,尽管妇女和儿童(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到1点40分,最后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象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凌晨1点35分,海水浸入了锅炉室。2点10分,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2点13分,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2点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们很快就失去了知觉。等待他们的是迅速的体温丧失,神经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们也被冻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紧紧扒住翻覆的2号救生艇。6号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坚决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员狠狠地威胁了一通。一直到3点30分,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亚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卡帕西亚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卡帕西亚号的船长和牧师在大餐厅主持了一次悼念仪式。8点50分,掉头返回纽约。

4月18日,卡帕西亚号抵达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皇威廉二世也拍发了吊唁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