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

作者&投稿:溥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在不同时期或区域始终都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政府的决策和运行、政策法规制定以及社会某些制度的形成,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它甚至还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越低下,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明显。而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导致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肯定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努力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尽可能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片面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克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全面进步、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短视行为,要时刻注意在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在改变生态环境中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就是变生态环境物为社会财富的过程,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解决人类需要增长与生态环境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当前,尤其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价值及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配套的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尽快摆脱高投入、高开发、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模式诱发的生态环境危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丽水实际出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科学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繁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两大目标,也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辩证对待、不可偏废。加快经济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 我国在加速向着工业化强国迈进的步伐,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与此同时,也在提示开展环境保护运动的必要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单从遏制环境恶化,制止大气环境、水环境恶化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当然,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还必须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技术升级,拓展和研发替代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发电,提高单位产量的能源利用率。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随着高科技在各个产业渗透,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使得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从技术上讲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将成为制胜的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进一步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创新,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才能在未来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生产企业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亦如此。科技是生产力,技术创新也是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没有科技为动力,没有技术创新为推力,我国的经济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我国航天技术航空技术的发展,全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技术升级既有助于产品升级,也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当代生活工作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多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少开车,楼层不高就尽量少乘电梯,徒步上楼,还锻炼了身体,下班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演变过来的。 我们要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降低碳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怎样才能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发展
上面是一句空话 缺少主语或者说主体
首先要说的主体是经济发展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谁在经济发展的时候考虑可持续发展
是企业还是政府还是民众
首先假设是政府
--我就想问了 政府居庙堂之高又怎么知道什么是真真的可持续发展呢。
再者假设是企业
--那个要死的企业会去大搞环境呢,如果不是政府和民众压迫
在这假设是民众
--民众知道的只是个人利益你以为真是环保与发展吗!但话锋一转民众的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发展利益的体现!
下面是一张图
民众制约企业 企业欺骗民众 政府也被欺骗 大家心安理得
另一张图
民众制约政府 政府强迫企业 企业欺骗政府 政府欺骗人民

要达到目的 还需要两样东西 1民众的权力 2明辨是非的政府 需要好的政治家兼科学家
文官可能是永远搞不好发展与环境关系的 我相信!

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途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这对我们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绿色发展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从本质上讲就是把资源消耗强度、生态系统状态等环境要素作为评价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将二者看作互为关联的一个整体。


扩展资料: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重要意义: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获得了新认识、走出了新路子。
绿色发展打破了环境保护末端治理的单一模式,实施前端保护、过程严控、污染严惩的治理模式,跳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能够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绿色发展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生产绿色产品、推动绿色消费、营造绿色文化,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答:正确处理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民生问题也将相应得到解决。而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民生问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因为民生的矛盾影响经济...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答:要研究综合环境和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在多大...
答: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个看似矛盾的挑战: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有人认为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有可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请你谈一谈该如何把握和处理好改革、 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适应变革、灵活应对: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和适应变革。在处理好三者关系的同时,要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系统思维、整体考虑:改革、发展和稳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与稳定密不可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一)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二)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只有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
答: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城镇是为人的聚集和发展提供场所,因此城镇化需要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来推进。不仅要给城镇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产品,还要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水、电、路、气、生活垃圾处理等...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