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有哪些流派,分别有哪些中心思想 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南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道家

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墨家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名家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扩展资料:

先秦诸子之书,初时多以篇行,如《韩非子》原有《孤愤》、《五蠹》等篇,后来才被集结成书,并以韩非的名字命名。

并且,诸子之书的成书过程一般较为复杂,其著者一般习称自撰而成,但从其内容来考察,实际上有的是收集本派主要言论而成书,更多的是在师门传承过程中,由其后世弟子编辑而成。

总之有可能是众手修成或者经过长时间的编纂、增补。正因为如此,诸子之书多传闻异辞、流传异本,有的还掺杂有他人的言论。这些都反映了早期文献的特点。

在中国学术史上,先秦是诸子百家争鸣、学术发展繁荣的黄金时代。各家代表人物以及诸多学人士子,或著书立说,或聚徒讲学,或质疑辩难,既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发挥余地和想象空间。后人应该更好的保护与继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法家及其主要思想家

法家,在春秋时期是比较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他们主张法治,喜欢社会在维护私有制的观念中向前发展,他们以为,社会是需要秩序的,只有拥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中向前发展,因此,法家总是推崇法律的至高无上,认为社会就必须要有严厉的法律,违法必纠,做到法律的绝对权威,即今天的人们常言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因为法家的思想观念是维护私有制已经形成的社会,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这样,就必然已经迎合了统治阶级的心理需要,当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喜欢,法家因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具了统治地位,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喜欢讲儒家思想的“仁政”,以达到麻醉人民的作用,但在竭力维护他们的统治和利益的同时,更喜欢法治,因此,实际上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以法律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实际上,法制从来就是阶级社会的有效统治工具,奴隶社会如此,封建社会如此,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更如此。可见,法律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是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目的就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法家思想家:

商鞅:商鞅原名卫鞅,春秋卫国人;应该说,商鞅是最早提出法制观念的思想家,奴隶社会虽然进行法制,但从来不向人民解释为什么要法制,而商鞅的出现,向人们阐述了法家为什么要提倡法制;当时,商鞅在卫国并不得志,因此,他最终离开了卫国而到秦国,在一些机遇中,他接近了秦穆公,并向秦穆公阐述了他的思想,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持;商鞅执行法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用简单的事例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并逐渐健全了秦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军队管理体制,其保甲制使秦国达到了全民皆兵境界,即秦国的农民平时作农业,战时则成为士兵,实际就是现在的义务兵役制,所以,秦国得到了强大的机会,最后,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比如,商鞅最初的城门赏金的事例就相当简单,为了显示秦国国君和他的诚信,他在城门立了一木,任谁只要移却了此木到另一城门,就赏千金,终于有人尝试,他就真赏了千金,从此,商鞅的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赢得了秦国人的尊重。

韩非子: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人物,他在法家思想中的地位,远比商鞅等人高得多;韩非本是韩国的王族贵人,但是,他的思想却偏偏无法在当时的韩国实现,其中的原因当然复杂,韩非在流落到秦国时,向秦国国君阐述了他的法制理念,并详细地为秦国制订了一整套的法律法规,秦国国君虽然没有重用韩非子,但是,却采纳了他的思想和观念;因为,秦国自商鞅以来,历代都重视法制手段,比如,范睢,吕不韦、李斯等,他们都顺势而为,尊重了秦国的实际,都推崇法制观念的。

李斯:李斯是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一环,正是李斯的出现,使得法家思想真正开始走上统治地位;李斯是战国末期秦国的思想家,他原是吕不韦的门人,在吕氏的帮助下,渐渐走到了秦国国君秦赢政的面前,成为宰相,在他的影响下,秦始皇更加推崇法家思想,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体系,最后,秦始皇终于完全了秦国吞灭六国的壮举。

应该说,法家思想在社会的进步中有一些积极影响,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法家思想消极负面的一面,法家思想虽然提倡社会的有序性,但是,更注重的是阶级统治,是彻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法律更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当前,我国的社会,同样是法制的社会,有些人也喜欢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法律最重要的不是法律本身,而在于法律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我们常常看到,我国的法律几乎是形同虚设的,许多领导干部根本是没有法制观念和意识的,他们常常把自己与法律对立起来,以为自己应该在法律的约束外,他们常常以权代法,无视于法律的重要,比如,有些人的儿子,搞官倒,把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财产偷跑到国外去了,法律对他们有效吗?难道,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也是官僚资产阶级的附属品吗?

所以,法律在当代社会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一个国家真正要搞好,还不在于法律,恰恰在于人们的思想,只有用先进思想的引导人们,使人民真正有正确的是非曲直观念,才会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法律真正能够执行起来。说到底,法律只是强制手段,而思想的先进,才是一个社会的最终根本。

墨家

墨子的墨家学说,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得志,只是民间产生的思想,但是,墨家思想的许多东西无疑是科学的,是符合当时社会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现实的,是属于人类社会追求完美的思想先驱。

墨家的一些思想,重构先生比我有发言权,以下摘自重构先生的《老子与墨子――在社会实践上,老子不如墨子》:墨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大禹(工程师鼻祖,能吃苦耐劳),他的主要思想或政治主张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墨子强烈主张对社会管理结构进行改革,并明确指出上至天子、下至各级官吏,都应当由人民选择推荐产生,当国家遇到饥荒时则首先减少官吏的俸禄;墨子组织了一个有能力干预社会的学术团体,成员多达数百人,而且组织纪律性非常强;这些弟子既能游说诸侯君臣,又能文能武担当各种官职;他们的信念非常坚定,为了拯救天下民生,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子掌握着这样一支队伍,因此他多次阻止了诸侯间的战争,实践了自己“非攻”的主张。

从重构先生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墨家思想的精髓,并且,墨子与诸子百家不同的是,墨子在追求思想的同时,更重于墨家思想的实践性,他们常常直接面对普通的人民群众,向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墨家的思想更接近于人民群众。至于墨子阻止诸侯间的战争,我们从《公输》一文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墨子的实践:楚国欲攻宋,借公输盘之巧技,制订了攻宋之策,但是,墨子却用实际的策略,先从公输盘入手,破解了输盘的作为,然后与楚王相辩,最后阻止了楚国的攻宋之举。

可见,墨家思想是接近于人民的,其中充满了人民意识,许多思想是爱民为民的,并提出“对社会管理结构进行改革,并明确指出上至天子、下至各级官吏,都应当由人民选择推荐产生”,这虽然超越现实,但是,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虽然墨子最终没有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之类的唯物史观,但是,他尊重普通的人民群众,这是相当符合历史的最终规律的。所以,墨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探讨的。

纵横家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尚有周天子,但是,东周时期的周朝,实际早已名存实亡,这一点,在战国时期表现得更为透彻。春秋时期还只是诸侯国的争霸,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经过吞并,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争霸了,各诸侯国实际已经开始有了吞并天下的野心。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争天下之间,我国产生了以游说诸侯国施展自己才华的纵横家,他们常常游历于诸侯国之家,以利易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说,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赋予了他们特别的作用,同时,他们的许多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以来的外交思想的原始出发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较为纵横家:

范睢:范睢生于当时的魏国,才华横溢,思想活跃,但是,在魏国却从没有用武之地,并遭到当时魏国大夫须贾的妒嫉,最后逃亡至秦国;在秦国为相时,范睢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为秦国的进一步强大奠定了基础;

苏秦:苏秦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纵横家,在当时,他身为赵国宰相,并身佩六国相印,提出以“合纵”制约强秦,以维持各诸侯的安全;

张仪:张仪是楚国人,与苏秦同师于当时最为著名的思想家鬼谷子,当时,张仪在苏秦的巧妙安排下,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他提出了“连横”的策略,意思地以钱帛等结交各诸侯国,破去苏秦的合纵之策;可见,苏、张虽然同门,但是思想却相异,苏秦以六国拒秦,张仪虽然得到苏秦相助,但却以“连横”破去了苏秦之策。

纵横家的思想是很广泛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绝对的统一,而是常常因时、因地而不同,他们注重个人的因素,喜欢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达到国家利益的实现,但是,纵横家的思想,实际是外交思想的起点,他们的许多思想和方法,不仅适合去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适合于当代的世界局势。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情况,那么,当前的世界几乎就是春秋时期的翻版,各国之间,常常也是以各人各国的利益出发,进行外交活动,如果我们仔细深悉春秋战国的时期纵横家思想,那么,我们就会对当今的世界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认识世界,制订出正确的外交措施。

兵家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争天下的时期,那么,争者,最终无非用兵也,因此,在当时战争不断的时期,我国产生了一些影响后世的兵法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武子,他写下了我国兵法史上的最为重要的《孙子兵法》。

应该说,孙武子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兵法家,实际上,早在商末周初,我国就产生了第一位兵法家,姜子牙,他帮助周文王、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且,他还写了名为《六韬》的兵书,启迪后世。孙武在研究姜子牙《六韬》的基础上,并根据当时各诸侯国的著名战例,如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等,写下了《孙子兵法》,并且,还根据兵法的各种指导思想,指挥了吴灭楚的一系列战争,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

这里并不准备和大家讨论《孙子兵法》,而是向大家阐述一下《孙子兵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首先,它是唯物的,孙武子在写兵法的时候,是非常注重唯物主义思想的,他写下的《孙子兵法》中,常常在对于客观世界的深知熟虑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尊重客观存在的规律,达到对军事的高度认识,如九天、九天的讨论等,重视了物质世界对战争的影响,要求指挥员做到知天知地,知己知彼;

其次是辩证的:也许是中国古人对《易经》的高度重视,孙武子的兵法中,常常以《易经》的对立统一来研究兵法,以辩证法的思想统领自己的兵法思想,比如谈论的正奇篇、虚实等;

最后是以人为本的,孙子兵法第一篇就论述了用兵的不得已性,他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生亡之道,不可不察”、“百战百胜非善战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状况之状况战者也”的观点;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兵不能成为娇子兵,要成为真正纪律严明的雄师之旅,反观现在我国有些人,根本不懂军事,只知道强调物质因素,却不知道人的重要性,把军队都养成了“娇子兵”,这是极端错误的。

其它及后语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以来思想最为活跃、最为开放的时代,其产生的“诸子百家”是难以言述的,比如辩论家、史家、鬼谷子、列子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总之,诸子百家都有特色,各有所长,人们对于诸子百家的正确态度是融合各家之所长,找到当今社会的真正良药,治愈当前糜烂的社会风气,做到对社会的客观认识,真正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道路,这就是我们研究诸子百家的出发点和目的!

八斗文学(http://www.8dou.net)

楼主,等等啊```

[思路分析]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贵族政治逐渐消失,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此外,教育的推广和思想的自由因此诸子争鸣,百家蜂起。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道、阴阳、法、墨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

[解题过程]
诸子百家
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下面详细介绍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尽管新儒学作为儒家思想的余韵予以抗争,但儒家思想构成未来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已经完全动摇。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图一统宇宙,把「自然」、「科学」和「人」、「社会」的问题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下,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呈现日渐增长的状态,因而过去宗教的设论不断地变成谬误;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各种宗教则做了各种编造。儒家思想关注的并非「自然」、「科学」,而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百家争鸣主要的代表是: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儒家",以孟子为代表",创始人是孔子.孟子主张"施仁政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道家",以庄子为代表,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他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是说要反对掠夺战争,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

1.儒家倡导忠恕仁义:孔丘,孟轲,荀况

2.墨家倡导兼爱非攻:墨翟

3.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李耳,庄周,杨朱,宋鈃,尹文,彭蒙,田骈

4.法家倡导信赏必罚:重法-商鞅,重术-申不害,重势-慎到,三者合一-韩非

5.名家倡导明辩推论:公孙龙,惠施

6.阴阳家倡导阴阳五行:邹衍

7.杂家倡导兼容并蓄:吕不韦

8.农家倡导以食为天:许行

9.纵横倡导合纵连横:苏秦,张仪

兵法家因拮取九流之论点自成一格.以用兵胜战为目的.代表人物有孙武.鬼谷子等(也有人将小说家列为第十家.但因小说家缺乏相关论著不成流派.代表人物为虞初、燕丹子)

诸子百家指哪十二家学派,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春秋时期文化氛围比较宽松,所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但是从影响范围和流传广度来考虑,真正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大约只有12家学派,它们分别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和医家。
一、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主要思想是“仁、恕、诚、孝”,孔子很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倡教化和仁政。秦始皇时期,他焚书坑儒,打压儒学,儒家开始衰落。汉武帝时期,由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加入了忠君思想、天人感应等,让儒学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推到了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成了我国的正统思想。


二、法家。法家没有具体的创始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但法家思想成熟于春秋时期,它被称为刑名之学,经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发展后,逐渐成了一个学派。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主要思想是“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即用法治国,法家思想也被历朝统治者采用。


四、墨家。墨家出现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由于墨家思想中带有政治属性,所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时候,墨家遭到了打压,从此一蹶不振,晚清时期,墨家又被学者挖掘了出来,有复苏迹象,但还是影响不够。
五、阴阳家。战国末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流派,创世人为邹衍,学说被称为“阴阳说”,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该学派留下的典籍有《黄帝四经》、《列子》、《易传》、《阴阳家佚书辑本二种》等著作。


六、名家。名家是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被称为"名家",也被称为"辩者"、"察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名家”和“儒家”、"道家"等并列为"六家"。名家擅长论辩,很注重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
七、杂家。先秦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想流派,杂家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它是将其他各家的思想加以柔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杂家的学说非常庞杂,这也要求杂家广泛涉猎各学派知识,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杂家弟子都很博学。代表人物是秦朝丞相吕不韦。


8、农家。农家也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农家以注重农业著名,民以食为天,所以农业要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农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所以这个学派起源很早。农家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农家的思想也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理念相契合。
9、小说家。小说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大学派,代表人物是虞初,他的事迹多已散佚。小说家主要是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所以小说家虽为一学说门派,但很多人认为它并不入流,所以有了“十家九流”之说。


10、纵横家。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主要从事外交活动,鬼谷子有两个著名的徒弟,张仪和苏秦,他们两个就在战国时期,在秦国和六国之前推行连横和合纵策略,从而帮助秦国对抗六国和帮助六国对抗秦国。纵横家出身的人多为谋士,从事外交活动,但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很注重实用性和应变性。
11、兵家。兵家是先秦、汉初时期以研究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关于兵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兵家鼻祖是吕尚,有人认为兵家源自道家,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不过最让人信服的说法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兵家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韩信等。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补充回答:
儒家是主张“德治”和“仁政”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名家:因从事论辩名(名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称、概念)实(事实、实在
纵横家:合纵和连横。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
农家: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儒家, 仁 ,爱
道家,无为。相对
法家,以法治国
名家,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
阴阳家,阴阳五行学说
纵横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杂家。兼儒墨、合名法
农家,注重农业生产
小说家,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诸子百家有哪些
答: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此外,兵家还是大型3D回合制网游《创世西游》里面的一个流派。法家:...

诸子百家分别是哪几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答:8. 杂家:吕不韦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杂家思想融合了多种学术流派。9. 兵家:兵家以《孙子兵法》等著作为主,代表人物有孙武等。10. 医家:扁鹊是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医学成就至今仍被尊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分别是什么?又分别主持什么思想,谁能告诉我啊!比如说这样 墨 ...
答: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请介绍一下诸子百家 姓名作品流派等
答:《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

诸子百家分别是哪些?以及代表人物和主张的思想.
答:3.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非攻,强调实用主义和节俭。4. 法家:以韩非子、管仲、子产等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规范作用。5. 名家:以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为代表,注重逻辑和辩论,探讨名与实的关系。以上是对"诸子百家"的简要介绍,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

诸子百家中都有哪些派别?
答:诸子百家是对 春秋战国时期 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杂家 、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

诸子百家有哪些?
答: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有哪些流派?
答: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答: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儒家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其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君主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儒家学说对后世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也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有什么?
答: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墨家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