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后期为什么要疏远大将军卫青? 《汉武大帝》当中汉武帝后来讨厌卫青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段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后期疏远大将军卫青原因如下:

卫青是皇后的弟弟,还是是太子的舅舅,这样两重关系重叠起来,汉武帝对卫青的感觉就变化了。汉武帝是一个极端独裁的人,也是非常精通帝王之术的人。

当他发现了卫青,重用了卫青,重赏了卫青,封他为大将军之后,他其实对卫青有了戒备之心。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替代卫青。

一方面重用他,但是一方面他已经有了防卫青之心。两人关系进入微妙时期。这个时候,卫青已经被汉武帝惦记上了。所以汉武帝要把卫青这个色彩给淡化掉,他不允许一个外戚的出现,重复吕后干政的乱局。


扩展资料:

卫青主要成就

1、龙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汉军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溃败无功,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取得胜利。被封关内侯。

2、收复河朔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自云中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通称“新秦中”)。

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朔方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东,离包头大约200公里。

3、奇袭高阙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汉军所有将领归其统辖。

4、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斩获万余人。

5、漠北大战

元狩四年(前119年)两路出兵,远涉漠北,和单于兵相遇,卫青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



其实也不算疏远吧,《汉武大帝》明显是经过加工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少类似这样的迹象。
一、卫青已经是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统帅了,漠北之后还加了大司马,还要怎么厚待?不升官论赏赐,武帝前脚赏他钱,后脚卫青往往就分给部下或别人了,电视剧里连人家的赎金他都包了,可以说卫青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二、真要制约或者防范卫青,那么必然要扶植一个能和他唱对台戏的人,可武帝扶植的是谁?霍去病。骠骑将军肯对付舅舅么?李敢可是光伤了舅舅就被霍去病给射死了,射之前还要大骂“你敢对大将军不敬?!”亲不亲娘舅亲,在小霍这里真是充分体现了。
三、功高震主者要震主才能让主子猜忌,刘彻也算千古一帝,凭卫青还威胁不了刘彻。关键在于,卫青自己不忘本且谦退,武帝也了解他的为人,在自己的威信和能力有绝对自信且对方也有自知之明的情况下,君也没理由随便动臣吧?况且外边有匈奴,武帝不会自毁长城。
典型就是宁乘那件多此一举的事情了,卫青听了宁乘的话后送了五百金,武帝听说后,第一反应居然是“哭笑不得”,然后马上就断定这绝对不是卫青自己的主意,可想而知他对卫青何等的了解。最后把宁乘送出京城作官,明升实发,意思更明白了:让他少在卫青耳边出馊主意。同时也是摆明信得过卫青,不会对他怎样。

卫青与刘彻的关系 卫青墓二人的关系发展经历一个由姻好、亲信至知心朋友再至君臣的发展过程。二人开始接触时刘彻正处于建元新政失败开始大力培养自己的亲信的时候。此时卫青作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的弟弟又年轻聪明自然很容易被刘彻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由于卫青比起刘彻其他的亲信多了一份亲戚关系才能更比他人高出一筹而为刘彻更加倚重。十年的朝夕相处刘彻对卫青的了解和情谊远远超过他人。这也是刘彻后来对卫青不断破格提拔不吝封赏的原因。而卫青也确实为他争气即为他立下盖世奇功又为他赢得了一个识人的名声。但随着卫青的地位和声望不断的提高二人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微妙起来。刘彻隐隐感受到了来自卫青的可能的威胁。自古君王最怕的就是大臣功高震主、势大压主。因此功臣往往不得善终权臣则往往不是篡权就是被杀。很不幸卫青既是战功赫赫的盖世功臣又执掌兵权宫内还有身为皇后的姐姐与太子的外甥。有了这一切卫青一旦存有野心则外有兵权在手内有强援为依靠刘彻的处境会变得非常危险。试想一下若卫青与卫子夫里应外合逼迫刘彻退位扶植太子早登大位卫青大权在握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刘彻不可能不想到这点。因此对卫青逐渐疏远提防打压也就不可避免了。此时二者的关系就不再是姻好、朋友的关系了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人主与重臣之间的关系了。但是我觉得即使到后期刘彻对卫青也只是“防”而绝没有“疑”。如卫青让其产生怀疑依刘彻的为人及手段不可能得到善终。事实上二人一直到最后都应该基本还是能够彼此信任坦诚相待的。如在卫青送王夫人母亲五百金以为寿刘彻知道后就说这绝不是卫青自己的主意并没有去怀疑卫青勾结后宫。而刘彻招卫青来问卫青也不隐瞒直接告诉其是宁乘所教。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卫青被后世某些文人所诟病得“柔和事主”的问题。我认为柔和事主不等于阿谀谄媚。相反上述事例还可从另一方面证明卫青决不是谄媚的小人。向王夫人母亲送礼不符合卫青的惯常所为否则刘彻不可能如此轻易就得出那是别人所教的结论

后期 汉武帝并不是疏远大将军 设两个司马位置,刘彻早就要牵制制约卫青的军权,却用了他的外甥霍去病来分担,霍去病死后,大司马又变成了只有卫青一人。
如果要制约谁,为什么不用他的对头?这是最起码的权力均衡之术,刘彻不可能昏头昏脑不知道吧?
答案只有一个:刘彻不会在卫青活着的时候,让任何外人(小霍明显算卫家人)拥有威胁到卫青地位的可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91dbd80100wmnf.html

疏远个鬼,大司马当到死,拿着最高的俸禄,而且两个人经常结伴四处溜达,这叫疏远??

《汉武大帝》当中汉武帝后来讨厌卫青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重用卫青,一是因为汉武帝需要用自己的人,打倒那些专权的外戚,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二是卫青姐姐是卫子夫,正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女人,这里也有汉武帝自己的私信。
汉武帝控制了所有的权利之后,他设置内外朝,他将兵权全部都交给了卫青并且命令卫青去攻打匈奴。
对于这个问题,汉武帝后来讨厌卫青是从这几件事情开始的。



第一件事情:最开始的导火线是匈奴赵信决定直接带士兵去偷袭汉武帝所在的甘泉宫,事情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卫青来不急给皇帝禀告直接用皇帝亲授予他的虎符调动皇帝的羽林军打退了匈奴。卫青晚上突然带领士兵攻进了汉武帝的寝宫,这立刻就让汉武帝大怒,汉武帝觉得这是卫青在逼官,随之就收回了卫青的虎符。
第二件事情:随后就是对匈奴的决战漠北之战,皇帝下密诏给卫青叫他不要任用李广为先锋,可是卫青公然违背皇帝的命令叫李广为先锋去吸引匈奴的主力,随之李广的死让汉武帝大怒,这也是后来卫青的士兵都没有被封赏的原因。

第三件事情:卫青被李广之子刺了一件,霍去病要为舅舅报仇选择用箭射死了李敢,汉武帝闻之大怒让霍去病朔方,李敢之死虽是霍去病造成的,可汉武帝难免不会怪罪在卫青身上。
第四件事情:霍去病在去朔方的路上突然去世,这让汉武帝悲痛不已,更重要的是,当时皇帝设了二个大司马,霍去病一死就没人能够去牵制卫青的兵权了,这无疑不让皇帝感到忧心。
第五件事情:卫青劝谏汉武帝改变内外政策。这是卫青在临死之前最后给汉武帝的建议,他叫汉武帝不要好大喜功,马不停蹄地攻打匈奴,这样会造成劳民伤财以及国库空虚,可汉武帝有着自己远大的报负和雄心,卫青的建议正好和他的远大报负相反。



说了这么多,最后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皇帝要制衡卫青的权利,卫青的夫人也在剧中说过这个原因。
首先卫青是皇帝最信任的大将军,无论是地位还是功劳都是很高的,还有就是卫青同样也是国舅,皇帝怕以后要是太子刘据继承帝位后都要靠着卫家,这样的话刘家的天下就姓卫了,这是皇帝绝对不允许的,汉武帝也是一个很向往自由的人,他不喜欢被拘束着。
虽然说汉武帝在卫青权利膨胀的时候并不太喜欢他,但是在老年时两个人的情谊还是很深的,我特别看好这一对君臣。

在58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当中,汉武帝和卫青本是一对很好的基友。卫青本来是一个马奴却被汉武帝独具一格的眼光看用,可见汉武帝的远见以及识人的才能。
汉武帝重用卫青,一是因为汉武帝需要用自己的人,打倒那些专权的外戚,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二是卫青姐姐是卫子夫,正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女人,这里也有汉武帝自己的私信。
汉武帝控制了所有的权利之后,他设置内外朝,他将兵权全部都交给了卫青并且命令卫青去攻打匈奴。
对于这个问题,汉武帝后来讨厌卫青是从这几件事情开始的。


直接原因

第一件事情:最开始的导火线是匈奴赵信决定直接带士兵去偷袭汉武帝所在的甘泉宫,事情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卫青来不急给皇帝禀告直接用皇帝亲授予他的虎符调动皇帝的羽林军打退了匈奴。卫青晚上突然带领士兵攻进了汉武帝的寝宫,这立刻就让汉武帝大怒,汉武帝觉得这是卫青在逼官,随之就收回了卫青的虎符。

第二件事情:随后就是对匈奴的决战漠北之战,皇帝下密诏给卫青叫他不要任用李广为先锋,可是卫青公然违背皇帝的命令叫李广为先锋去吸引匈奴的主力,随之李广的死让汉武帝大怒,这也是后来卫青的士兵都没有被封赏的原因。

第三件事情:卫青被李广之子刺了一件,霍去病要为舅舅报仇选择用箭射死了李敢,汉武帝闻之大怒让霍去病朔方,李敢之死虽是霍去病造成的,可汉武帝难免不会怪罪在卫青身上。
第四件事情:霍去病在去朔方的路上突然去世,这让汉武帝悲痛不已,更重要的是,当时皇帝设了二个大司马,霍去病一死就没人能够去牵制卫青的兵权了,这无疑不让皇帝感到忧心。
第五件事情:卫青劝谏汉武帝改变内外政策。这是卫青在临死之前最后给汉武帝的建议,他叫汉武帝不要好大喜功,马不停蹄地攻打匈奴,这样会造成劳民伤财以及国库空虚,可汉武帝有着自己远大的报负和雄心,卫青的建议正好和他的远大报负相反。


间接原因
说了这么多,最后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皇帝要制衡卫青的权利,卫青的夫人也在剧中说过这个原因。
首先卫青是皇帝最信任的大将军,无论是地位还是功劳都是很高的,还有就是卫青同样也是国舅,皇帝怕以后要是太子刘据继承帝位后都要靠着卫家,这样的话刘家的天下就姓卫了,这是皇帝绝对不允许的,汉武帝也是一个很向往自由的人,他不喜欢被拘束着。
虽然说汉武帝在卫青权利膨胀的时候并不太喜欢他,但是在老年时两个人的情谊还是很深的,我特别看好这一对君臣。

汉武帝晚年时,为什么要诛杀卫子夫和卫青一家人
答:1.那个时间卫家的权势已经不可了,卫青已经不是大将军了,霍去病也已经病去世,卫子夫也失宠,朝中已经没有卫家掌握实权了。2.要说为新太子拔除异己就更不大概了,那个时间卫子夫的儿子是太子,是光明端正的将来之君。并且汉武帝也曾经对卫青说过:太子勤奋爱民,将来肯定能做一个爱本身子民的好天子。

武帝为何会狠心灭卫青九族
答:在汉武帝流出的执政后期,出去了著名的巫蛊之乱,汉武帝听信谣言。太监江充,大将军李广利宰相刘去毛。把太子刘焗,逼迫造反。最后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上吊自杀。汉武帝刘彻最后迁怒众人。把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但所有亲戚诛灭九族。最后在,霍光等人的坚持下,重新调查了此事。原来是一场冤案。汉...

汉武帝时卫青为何失宠?
答:卫青并未失宠,最终病逝。西汉武帝时,设置内朝,卫青作为皇帝亲随担任侍中等内朝加官和太中大夫,参与朝政的参议听闻,掌管议论 。公元年前124年,卫青被汉武帝封为常置大将军,位置仅在汉武帝之下,甚至还让其他臣子给卫青跪拜,足见汉武帝有多赏识卫青,当然这也和卫青精于人事很有关系,若换其他...

卫青是一代名将,为何他死了汉武帝就诛杀他一家族?
答:但是这样一来,刘据在朝堂之上,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被诬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帝,刘据能够带兵造反,就证明了他的实力。虽然有一定实力,但比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据还是差了不少。所以才会有造成失败而自杀的结局。说了这么多,再来看卫青家族与太子刘据的关系。废话,谁不知道卫青是卫子夫的亲弟弟...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要将他满门抄斩,背后的原因竟是这样?
答:而且在抗击匈奴的这个过程中立下了很多的军工,所以这样积累下来,他们的家族势力就相当的强大了,甚至有一点超过了皇室的感觉!而且卫子夫又是当朝的皇后,皇帝就更加害怕了,虽然卫青还在的时候,汉武帝并没有对他怎么样,因为他的确也需要卫青,但是在卫青死的时候,他就立刻选择把这个不定时炸弹铲除,...

卫青究竟犯了多大的罪,卫青一去世,汉武帝灭了他整个家族?
答:他派卫青去讨伐匈奴,卫青总共去了7次,每一次都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被卫青收复的失地不计其数。所以卫青被封为大将军,而且十分的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因为汉武帝太喜欢卫青了,所以导致其他的人羡慕嫉妒恨,所以就想方设法的想要搞他。但卫青毕竟是汉武帝身旁的红人,所以想搞他不是那么容易的。这...

晚年的汉武帝,为什么要执意把卫青这一个家族全部给杀光呢。?
答:汉武帝时期,国家发展强大,做出了许多伟大的事情。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的交流,大破匈奴维护汉朝的安定,这里面功劳最大的当属卫氏家族。在卫青击败匈奴之后,名声大震被封为大将军。再加上,卫子夫成为皇后,刘据是太子,可以说卫氏家族是当时势力最大外戚。不仅如此,由于卫青抗击匈奴有着很大的...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着急诛杀卫氏家族?
答:为什么会受冷落?这与霍去病崛起关系密切。二人原本为舅甥,卫青用兵持重稳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厉,汉武帝从内心来说更欣赏霍去病的用兵策略。汉朝用兵日久,国力消耗太盛,汉武帝希望速战速决。而霍去病的用兵思路和自己不谋而合,自然要受到格外的关爱。 《汉书》对此有记载:“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

汉武帝晚年时,为何要诛杀卫子夫和卫青家人呢?
答:汉武帝废掉了出身高贵的皇后陈阿娇(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立奴婢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之后又开始提拔卫青,这是在培植自身的亲信势力。卫氏出身低微,在汉武帝看来,是易于控制的。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卫氏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皇家的豪门大族,皇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

汉武帝晚年,为何要杀卫子夫和卫青家人?
答:汉武帝晚年,为何要杀卫子夫和卫青家人?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卫子夫不是被逼死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失败后,自杀的。我们应该探讨,为什么太子会被逼造反。我们看看,卫氏集团在汉庭的人脉资源。卫子夫,皇后。卫青,大将军。并取了平阳公主,三个儿子都是侯爷。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