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举例说明,造成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作者&投稿:伏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 中国贫困地区的特征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贫困地区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 自然条件恶劣 导致中国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变。西部干旱少雨,南北气温和温度相差较大,跨越热带、亚热带和寒温带三个气候带。近海大陆多台风,内陆多寒潮,西北、华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国灾害气候多,旱、涝、冻、风、沙等灾害频繁不断。贫困地区多处于条件差的区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区。这些地区或是干旱严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透严重;或是高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不适合第一产业农业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大多数地区降自然条件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娄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 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水资源短缺。中国贫困地区大多缺水严重。80年代中期,全国农村有2.4亿人(占农村人口的27%)、1.5亿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有8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常年缺水,分布在贫困地区的就有70%。 --电力供应不足。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1.2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西藏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1.2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本峡、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交通不便。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西藏至今还没有铁路,云南每平方公里只有铁路4.5米,公路170米。广大边远贫困山区,尚有一半至2/3以上的乡村不通公路,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十分困难。 3、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与经济落后、增长缓慢相反,中国贫困地区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据统计,贵州自1949年至1987年的人口平均增长水平比全国高16.7%。河北省贫困山区1949年到1988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基本生存条件恶化,无法保证正常的营养供给,贫困地区群众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加上一些地区近亲结婚和水土条件造成的地方病,人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文化教育落后。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分散、偏僻,办学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加之贫困户生活困难,无力支持子女上学,适龄儿童失、辍 学率较高,青、壮年文盲比例偏大。据1997年的统计,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数仅达小学文化程度6.12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动者比重高达21.9%,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 --卫生保健水平低。按UNDP1994年统计,我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在全世界108位。最能反映卫生保健社会服务水平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指标,前者全国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6-8倍,贫困地区则比发达地区高出20-30倍。后者中国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6-8倍,贫困地区则比发达国家高出20倍以上。 4、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则更少,1993年人均仅0.3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97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10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国定贫困县累计财政补贴101亿元,县均1706万元。由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二) 贫困标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和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贫困标准还只能是一个低水平的贫困标准。 中国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 1、 综合国际和国内最低限度的营养标准,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的必须营养标准。 2、 用最低收入农户的食品消费清单和食品价格确定达到人体最低营养标准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作为食物贫困线。 3、 假设靠牺牲基本食物需求获得的非食品需求是维持生存和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的。并根据回归方法计算出收入正好等于食品贫困线的人口的非食物支出(包括最低的衣着、住房、燃料、交通等必需的非食品支出费用),作为非食品贫困线。 4、 用食品贫困线(约60%)与非食品贫困线(40%)相加得到贫困人口的扶持标准。 中国现行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6年由国家统计局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经测算算,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扶持标准206元,此后根据物价指数变动逐年调整。到1990年这一标准相当于300元,1999年为625元。 中国的贫困标准是一个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虽然这一标准与国际上通用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费支出贫困标准有很大的差异。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实事求是、可以帮助绝大数贫困人口在2000年底达到的解决最基本生存的标准。

记得采纳啊

造成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条件恶劣 ,大多数地区自然条件差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类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3)电力供应不足 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1.2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西藏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1.2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4)--交通不便 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
(5)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6)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中国贫困地区的特征与贫困标准

  (一) 中国贫困地区的特征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贫困地区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 自然条件恶劣 导致中国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变。西部干旱少雨,南北气温和温度相差较大,跨越热带、亚热带和寒温带三个气候带。近海大陆多台风,内陆多寒潮,西北、华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国灾害气候多,旱、涝、冻、风、沙等灾害频繁不断。贫困地区多处于条件差的区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区。这些地区或是干旱严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透严重;或是高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不适合第一产业农业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大多数地区降自然条件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娄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 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水资源短缺。中国贫困地区大多缺水严重。80年代中期,全国农村有2.4亿人(占农村人口的27%)、1.5亿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有8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常年缺水,分布在贫困地区的就有70%。
  --电力供应不足。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1.2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西藏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1.2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本峡、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交通不便。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西藏至今还没有铁路,云南每平方公里只有铁路4.5米,公路170米。广大边远贫困山区,尚有一半至2/3以上的乡村不通公路,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十分困难。

  3、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与经济落后、增长缓慢相反,中国贫困地区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据统计,贵州自1949年至1987年的人口平均增长水平比全国高16.7%。河北省贫困山区1949年到1988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基本生存条件恶化,无法保证正常的营养供给,贫困地区群众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加上一些地区近亲结婚和水土条件造成的地方病,人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文化教育落后。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分散、偏僻,办学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加之贫困户生活困难,无力支持子女上学,适龄儿童失、辍 学率较高,青、壮年文盲比例偏大。据1997年的统计,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数仅达小学文化程度6.12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动者比重高达21.9%,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

  --卫生保健水平低。按UNDP1994年统计,我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在全世界108位。最能反映卫生保健社会服务水平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指标,前者全国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6-8倍,贫困地区则比发达地区高出20-30倍。后者中国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6-8倍,贫困地区则比发达国家高出20倍以上。

  4、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则更少,1993年人均仅0.3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97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10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国定贫困县累计财政补贴101亿元,县均1706万元。由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二) 贫困标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和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贫困标准还只能是一个低水平的贫困标准。

  中国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

  1、 综合国际和国内最低限度的营养标准,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的必须营养标准。

  2、 用最低收入农户的食品消费清单和食品价格确定达到人体最低营养标准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作为食物贫困线。

  3、 假设靠牺牲基本食物需求获得的非食品需求是维持生存和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的。并根据回归方法计算出收入正好等于食品贫困线的人口的非食物支出(包括最低的衣着、住房、燃料、交通等必需的非食品支出费用),作为非食品贫困线。

  4、 用食品贫困线(约60%)与非食品贫困线(40%)相加得到贫困人口的扶持标准。

  中国现行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6年由国家统计局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经测算算,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扶持标准206元,此后根据物价指数变动逐年调整。到1990年这一标准相当于300元,1999年为625元。

  中国的贫困标准是一个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虽然这一标准与国际上通用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费支出贫困标准有很大的差异。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实事求是、可以帮助绝大数贫困人口在2000年底达到的解决最基本生存的标准。

  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fzzc/fzzc2.htm

...西部的地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帮助这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答:同时新的适应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社会发展的调节、控制机制还未形成,或很不完善,又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人口增长失控,劳动力素质下降,妇女地位下降,以及宗法关系加强、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蔓延、犯罪率上升等。因此,加强社会调节控制机制的建立是贫困地区社会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

全国有多少个贫困地区?在这些地方又贫困到哪种程度?
答:28 个无电县中,西藏 21 个、新疆 6 个、青海 1 个。 1.2 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本峡、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交通不便。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2/3 以上,但铁...

全国52个贫困县名单一览表
答:贫困县的认定主要基于县域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等多项指标,旨在确定国家重点扶贫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这些贫困县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不足,贫困人口比例较高。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发展状况,...

党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说明了什么
答: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中西部一些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贫困问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脱贫工作已进入啃...

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绝大多数分布在( )。
答:【答案】:B,C,D 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绝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目前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都是条件最差、脱贫最难的贫困人口,要使他们全部脱贫,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精准扶贫的更大功夫怎么下
答:1年最多吃3顿肉;家里连一面严格意义上的“墙壁”都没有;所谓的“门”就是一块由竹篾编成的“板”;不少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最近,通过媒体的报道,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

中国十大贫困县?
答:重点县数量的确定采用“631指数法”测定: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占60%权重(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各占80%与20%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数(占全国比例)占30%权重;人均GDP低的县数、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数占10%权重。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为标准,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为1500元...

贫困的地区有那些??
答: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在全国中西部21个省区市确定了592个县(旗、市)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它们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特困地区,其中老、少、边县的比例分别由"八七计划"的18.43%、6%上升到31%、45%、9%。据初步测算,重点县覆盖的贫困人口(625元)占全国的54%,低收入人口(865元)占57%。

中国历年贫困人口数据是怎么样的?
答:六年来,我们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去年底的1.7%,减少了将近9个百分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从12.8万个减少到2.6万个,有十万个贫困村已经脱贫退出了,全国832个贫困县已经有153个宣布摘帽,2018年预计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