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旧日本海军16吋以上主炮战列舰的资料 日本海军战列舰的二战时期

作者&投稿:犁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门级战列舰

Nagato Class

长门级共有2艘,分别是长门号和陆奥号

长门号

Nagato

战舰长门号,是日本海军本愿的八八舰队计划中的一号舰.一次大战后,各国竞相建造巨型战列舰,认为应建造防护力超强,火力超大的巨型战列舰,以击沉
敌人的海军舰艇.巨舰大炮主义的最高峰正是华盛顿海军军缩会议之前,各国都计划建造各型的巨型战列舰,而日本打算建造八艘战舰,八艘巡洋战舰,这就是八八
舰队,但是华盛顿会议却限制了各国主力舰的数量,要是放任各国继续竞争下去,二次大战可能就会成为巨舰大炮主义者的天下了.这八八舰队之中至今仍存有舰名
的有:长门,陆奥,加贺,土佐,天城,赤城,高雄,爱宕,纪伊,尾张,骏河,近江.

长门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拥有四十厘米(十六吋)主炮的战舰
,速力竟达到了二十六点五节,但是在公开的时候,日本海军将其速度隐瞒为二十三节,当时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么大一艘战舰竟能达到二十六点五节吧.(可要记
得长门号竣工时是1920年代).当时各国的战舰,德国,英国,美国,甚至是日本既有的战舰,主炮都是三十六厘米口径,而速力都是二十五节以下,而长门号
就是当时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是日本海军的精神象征,国民崇拜的图腾.相对于后来世界最大的大和号,长门号虽然根本比不上,但却为国民所熟知,因为大和
号在建造甚至下水都是在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的国民根本不知道,反之,战舰长门号深为国民所崇拜,拥有着守护国家的精神象征.
深为国民所信赖,"长门号是世界最强的战舰!"

长门号在昭和九年四月开始了她的近两年的近代化改装,一直到昭和十一年才完成.在近代化改装中,长门号的那支弯曲的烟囱终于被取消了,而将第二烟囱
加粗来因应.此外,舰身在全长和全幅方面都有增加,加装了高角炮,对空机枪等加强了防空能力.日本的旧型战舰在建造的时候都尚未考虑到舰射水上机的问题,
因为时间太早了.长门号在近代化改装时增设了水上机弹射器及甲板.我们可以看到金刚级的水上机弹射器是加装在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间,这样一来势必对第三炮塔
的射击多少有点影响,因为是巡洋战舰,所以金刚级的舰上空间可以说是较多的,相较之下,在相同长度之内,要装用六个炮塔的扶桑型战舰就没有地方布置水上机
弹射系统了,所以像扶桑号就只能架设在第三炮塔之上,这对不管是炮塔还是飞机都有极大的不便.后来的伊势号,日向号虽然将弹射器加装到船尾,但是舰尾空间
有限,又会影响到第五,第六炮塔的作用.而长门号由于只装用了四个连装炮塔,所以就将弹射器将装在后部舰桥和第三炮塔之间,就没有以上的问题了.结果,长
门号成为了一艘四万吨级的大战舰. 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长门号作为联合舰队的旗舰,也是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座舰,停泊在江田岛附近柱岛泊地,直到昭和十七年
二月十二日才将旗舰的宝座让给了大和号.中途岛大海战中,长门号是属于山本长官亲领的主力部队之一,在遭受大败北了之后,和姊妹舰陆奥号一起被编入了第二
战队,在同年八月进入了土鲁克岛,参加所罗门一带海域的作战.然号直到昭和十九年六月的马里亚那海战,和十月的雷伊泰海战,长门号才和大和号,武藏号一起
被编到第二舰队第一战队中,司令官正是栗田健男中将,并在雷伊泰海战中参加了对美军空母群的炮击.

世界最大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在建造的时候都是在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两艘超级战舰,但是,相反的,长门号是日本海军的象征,具
有相当的名气.但是,这三艘巨舰都参加了日本海军最后的大作战,雷伊泰海战.在战争之中大部分的时间,这三艘大战舰大多停泊在大后方,毕竟已经到了航空机
的时代,巨舰大炮主义已经随着当年一句"Tora ! Tora! Tora!
"(虎!虎!虎!)而消逝在历史之中.长门号和大和号,这两艘以强大火力自傲的大战舰第一次发炮就是在以成败势的莱特湾大海战,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长门号后来回到横须贺港,在昭和二十年七月十八日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猛攻,以中破的状态来迎接终战.长门号的命运真是日本海军众舰中最曲折离迷的,
起造时是满怀希望的八八舰队首舰,后来八八舰队被终止,而长门号和陆奥号也就成了八八舰队唯一的完成舰.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身为巨舰大炮的一员,只能
退居二线,眼看着僚舰一一被击沉,而自己却只能苟且偷生,于是,长门号成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唯一残留的战舰.但是,更悲惨的命运正在等着他,昭和
二十一年七月一日,长门号成为了美军在比基尼环礁原爆实验的一舰,生而为战舰,却要跟原子弹这种恶魔般的兵器搏斗,真是悲壮.长门号在七月二十五日的第二
次试爆后整整五日才沉入海里。

起工 大正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进水 大正八年十一月九日

竣工 大正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排水量 32720吨

全长 225.8m

全幅 28.96m

速力 26.5节

航续力 16节/时5500浬

兵装 40cm45倍径主炮8门

14cm副炮20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8门

近代化改装后

昭和十一年5月20日近代化改装完了

改装后的变更要目

排水量 39130吨

全长 224.94m

全幅 34.6m

航续力 16节/时10600浬

速力 25节

兵装 40cm45倍径主炮8门

14cm副炮18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20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部

丧失:昭和二十一年(1946)7月30日

陆奥号

Mutsu

战舰陆奥号的竣工大约是在长门号完成的一年后,但是真是生不逢时,刚刚好就愈到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这是由英国提出的裁军计划,当时各国都在彼此竞
争海军的实力,像日本的八八舰队计划,而美国更是打算建造更多的主力舰,如此下去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并很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冲突,造成难以收拾的大战.所以
在华盛顿海军军缩会议中就限制了日美英三国的主力舰保有量,于是,在日本的许多旧型战舰或新建造的八八舰队舰就因此遭到悲哀的命运,前者如战舰香取号,鹿
岛号,萨摩号,安艺号,摄津号,巡洋战舰生驹号,伊吹号,鞍马号等,都遭到解体的处分,而后者如新造的战舰加贺号,被改成航空母舰,未完成的土佐号,被拿
来当做标的舰,而长门级的二号舰,陆奥号,也差一点成了废舰.

军缩的问题-陆奥号,本来是在美国提出的废舰表中,但是问题在此,军缩会议从大正十年十一月一直开到第二年的二月六日才落幕,而陆奥号的竣工日期却
是在开会之前几天的十月二十四日,所以日本方面的回答是"本舰为一艘完成舰",但是英美仍不承认,决议要废止这艘四十厘米主炮战舰.为此,还真是伤透了日
本交涉人员的脑筋,但是,说实在的,陆奥号是一艘刚刚完工的战舰,怎么忍心将之废弃呢?所以,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全权代表下定了决心要让陆奥号战舰能起死
回生,因为如果陆奥号被取消了,那么日本就只拥有四十厘米主炮战舰一艘长门号了,也有传闻说是因为陆奥号的名字"Mu-Tsu"相当于日本发音的"睦"
字,而那正是当今大正天皇陛下的名字-睦仁的第一个字,当然啦,当作是一则笑话吧.结果,和英美双方多次妥协的结果是,将同种的英美战舰加以复活,而日方
也只好答应.结局是,日本保住了陆奥号,而英国原本被删除的四十厘米主炮战舰纳尔逊号及美国的同级战舰科罗拉多号,西维吉尼亚号则将付诸建造.

如此辛苦才保住一条命的战舰陆奥号,和长门号一样,在昭和九年到十一年之间进行了近代化的大改造,防空兵装的强化,长宽的增加,加装了水上机弹射装
置,还有将那被弯曲了的第一烟囱撤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较粗的烟囱.陆奥号和长门号是日本海军的象征,深受国民的喜爱和信任,他们是当代最大最强的战舰,
给予了国民伊种日本绝对不会遭受他国的攻击的信念及安全感.对于长门号,陆奥号更是受人欢迎,有"国民最爱的战舰"的称号。

悲剧发生了,昭和十八年六月八日午后十二时十分时,系留于柱岛的陆奥号的第三炮塔附近突然冒起白烟,接着一声轰天巨响,弹药库大爆炸,陆奥号的巨体
沉入大海.此时舰上共有一千四百七十名的乘员,其中只有三百五十三名生还.为了调查这次的爆炸事件,成立了查问委员会,但是陆奥号的大爆炸至今仍是个谜.
从一诞生就遭逢坎坷命运的陆奥号,连临终都是如此的悲命,陆奥号的一生真是充满了不幸,但是相对于一直存活到战后,还被拉去当作原爆试验舰的兄长长门号,
真不知道哪一种命运是比较可怜。

建造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七年六月一日

进水 大正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竣工 大正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改装后的变更要目

排水量 39130吨

全长 224.94m

全幅 34.6m

航续力 16节/时10600浬

速力 25节

兵装 40cm45倍径主炮8门

14cm副炮18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20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十八年(1943)6月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战舰,所以依古国名来命名.所谓的陆奥是指陆奥国.就是现在的福岛,宫城,岩手,青森四县所涵盖的地域.以源平时代的奥洲藤原三代,江户时代的伊达氏,南部籓闻名.

大和级超级战列舰

Yamato Class

大和级是日本建造的最后一型战列舰,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战列舰,该级共2艘,分别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大和号

Yamato

1936年日本海军明确提出在海上截击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战略。由于日本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所以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
方在数量上的优势。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第三次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另外,根据"第五次舰艇补充计划"开工
的该级三号舰信浓号于1942年在建造中改建为航空母舰,四号舰(111号舰)在1940年11月动工,于1942年3月停工。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
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
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
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
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
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

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指向同一舷射击时,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号
却肥硕多了。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舰首
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

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大和”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大和”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
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
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
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
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
(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
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
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大和”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
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
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后甲板是它最大的识别特征。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
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后部上甲板
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
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
吊放装置等。

大和号服役以后作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其后马里亚纳海战中面对美国海空军的优势无所作为。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大和号
被多枚炸弹击中受伤,武藏号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后沉没。1945年4月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开赴冲绳
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自杀特攻,途中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集中攻击,被10枚鱼雷以及24枚炸弹命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于九州鹿儿岛西南海
域。

标准排水量:64000吨

满载排水量:72810吨

全舰长263米

水线长256米

舰宽38.9米

吃水10.4米

动力系统输出功率150000马力

航速:27节

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9门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

三联装155毫米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

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改装增加6座)

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改装增加132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

炮塔(正面)650毫米

炮座560毫米

弹药舱顶板270毫米

上层甲板55毫米

主甲板200毫米

指挥塔(最大)495毫米。

舰载机:6架水上飞机

舰员:3300人

战损:1945年4月被美国飞机轰炸沉没于九州鹿儿岛西南海域。

武藏号

Musashi

武藏号是著名的大和级的二号舰,也是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绝笔之作。它于1941年完工,“武藏”号标准排水员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09吨,
舰身长263米,宽38.9米,舰上有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主炮,该炮最大射程40公里,弹重1460公斤;还有4座三联装155毫米火炮,6座双联
装127毫米高炮。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在吨位和舰炮火力上能和“武藏”号及其姐妹舰“大和”号相提并论的战舰。当初日本人是在绝密的情况下建造这两艘海上
“巨无霸”的。它们的装甲防护极好,并有分层叠装的船身,占整艘战列舰长度53.5%的主防御区被410毫米厚的舷侧装甲,200-230毫米厚的装甲甲
板和350毫米厚的横舱壁保护的严严实实,即使2吨重的航空炸弹从2200米高度投下,也无法击穿这坚盔厚甲。战列舰的水下防护在船肿宽达6.25米,装
甲舱壁厚度达64—194毫米,舰体被分成2
4个主水密隔舱,同时几乎全部主横舱壁都达到了上露天甲板,防水隔舱总数1147(防护甲板以下1065个)。按照测试,武藏舰能够经受住装药相当于
500-600公斤TNT鱼雷的打击,试航排水量(69100吨)状态初横稳心高为3.35米,储备浮力57450吨(当然,实际上没有1艘战列舰是在储
备浮力用完的状态下沉没的)。

武藏服役后一直无所事事,由于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丧失了航空母舰的优势,缺乏空中掩护的战列舰群一直龟缩在日本内海。直到1944年10,武藏终于
等到了参加莱特湾海战的机会,但这也将是它的死亡之旅了。1944年10月24日,航行在锡布扬海域的日本舰队遭到美国飞机的猛烈攻击,10:25,17
架美国轰炸机首先向武藏舰发动了攻击。穿过凶猛的高射炮火的美机将炸弹投向武藏舰,其中4颗炸弹落在右舷附近,掀起数百尺高的水柱,黑烟笼罩着战列舰,被
弹片毁伤的舰艏水线以下浸入了海水。另外一颗重60公斤的炸弹则命中了一号主炮塔顶部,却被炮塔上厚达270毫米的装甲弹了回来。这些炸弹没有给武藏舰造
成什么损害,但在轰炸机飞过后不到2分钟,紧接着飞来的3架下BF鱼雷飞机投下的鱼雷就拖着尾迹射向武藏舰右舷,并且都撞上了这艘来不及规避的超级战列
舰。但却只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另外2条鱼雷却从舰底溜了过去。对于可以承受500-600公斤TNT打击的巨舰而言,这条击中第130号肋骨的
MK13型航空鱼雷(装有270公斤混合炸药,相当于3
50-400公斤TNT)造成的损害对舰体微不足道,但由于其爆炸所造成的的震动却神使鬼差的造成主炮前主方位盘出现故障,无法旋转。这一瞄准装置的失灵
使武藏舰的9门主炮无法和大和舰一起使用威力巨大的3式对窆弹对来袭的美国飞机同时齐射,更重要的是打击了舰长猪口用世界上最大的海军炮轰击美舰的信心。
这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舰长直到临死都没有忘记在遗书中要求造舰部门改进主炮主方位盘防护。

在鱼雷命中的同时,又有6架鱼雷机和6架轰炸机几乎同时发动攻击。3条鱼雷命中左舷(第80,110,145号肋骨),轰炸机投下的2颗炸弹命中前
甲板和左舷机舱区,第一颗炸弹击穿前甲板并从左舷外壳处穿出,第2颗炸弹从左舷第四号高炮左前方一直穿到中甲板第十兵员室才爆炸,造成的大火蔓延到了第二
机械室。左舷机舱充满蒸汽,迫使人员离开,战列舰4轴中停转了1轴。虽然日舰的高射炮手们疯狂的射击,可是25毫米高炮的威力对防护优良的美国舰载机几乎
起不到什么作用,自然更谈不上有效阻止其攻击了。在遭到4条航空鱼雷打击后,战列舰向左倾斜5度,第二水压室进水,纵倾虽然不明显,舰艏也已经进水1米
——这主要是那颗穿出舰艏外壳的炸弹造成的。

在紧急采用反注法,用海水淹没右舷部分舱室后,武藏舰被扶正到左倾1度。同时由于增加其余三轴转速,受到重创的武藏舰航速仍然保持到了22节,但由于被炸弹穿透的舰艏钢板向外翻卷,增大了阻力,武藏还是渐渐落在了舰队后面。这使该舰在美国人的第二轮攻击中变成了首要目标。

第二轮攻击大约在12:07开始。不少于13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扑向了武藏舰。近失弹弹片对甲板上的炮手造成了杀伤。1条鱼雷命中了右舷第60号肋
骨,淹没一些舱室,使舰艏纵倾增至1.8米。30分钟后,美国飞机投下的4颗炸弹直接命中了武藏号,炸弹破坏了三层甲板,部分内部装置和高炮被炸毁,高射
炮手非死即伤。武藏舰的甲板被炸的一片狼籍,血水横流。TBF鱼雷机造成了的损害更是惊人。1颗鱼雷命中战舰左舷第70号肋骨,3条击中了右舷第
70,110,138号肋骨。数千吨汹涌的海水从被鱼雷爆炸撕裂开的破口涌入了舰体,增加了横倾,舰艏没入水中达4米。虽然在继续注水后,武藏舰再度被扶
正到了左倾1度,但航速却降至16节,后来又降至12节。超级战列舰和舰队的距离越拉越远,此时她已经承受了9条鱼雷,7颗炸弹,和不少于15颗近失弹的
打击。

14:45,75架美国飞机对武藏舰发动了第三轮攻击。此时,脱队的武藏舰大部分高射炮已经不能使用,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垂死恐龙,很快武藏舰又
吃了11条鱼雷,9条打中了左舷(其中3条几乎打在同一个位置上,也就是第140号肋骨,其他被命中的有第40、60、75、125、145、165
号),2条打中右舷的第80、105号肋骨。10颗炸弹直接命中上层建筑完全破坏,另有6颗近失弹落到了战舰附近,巨大的水柱覆盖了山一般巨大的战列舰,
使护航的清霜驱逐舰航速一下子由36节降至20节。武藏舰的舰长升降口,中央高射炮手待命室被毁,第2号主炮塔顶部被击中(自然没有被穿透),25毫米高
炮炮弹库进水。位于舰桥顶端的防空指挥也被击中(第一舰桥与作战室起火),在上面进行指挥的舰长猪口敏平少将右肩受伤,高射炮长广濑荣助少佐被击毙。第一
舰桥内的航海长也被打死。整个舰桥内一共死伤了78人。战列舰的指挥暂时失灵。这时,呆在第二舰桥内(这里是战列舰的预备指挥所)的副舰长加藤宪吉大佐接
过了指挥权。但没过多久,受伤的猪口却来到第二舰桥继续指挥。此时,舰体左倾已达10度,在向右舷注水后也只能勉强恢复到6度。舰艏下沉8米,只有安装着
巨大菊纹章(直径1.2米)的顶端还冒在上面。武藏舰遭到了任何一艘军舰都未遭到过的巨大打击,但凭着庞大的舰体和严密的防护设计,它仍然浮在水面,虽然
只是暂时的。

大约在下午3时,舰队司令栗田下令令要求武藏舰回航返回基地,由清霜和滨风驱逐舰护航。但此时的武藏舰已经不可能依靠自身动力回到基地了。为了挽救
这只垂死的超级海上钢铁巨兽,舰长下令战列舰争取在西布扬海北岸抢滩。排水量7万吨的庞大战列舰体内已经灌入了3万5千多吨海水。由于机械室被淹,武藏舰
上的电力已经消失。3个主机舱都已经灌满了海水,只剩1个还在运行。为保持平衡,全体舰员和能够搬的东西都被集中到了右舷,舰艏几乎淹没。

19:15,战列舰向左横倾12-14度,航速降至6节,机器全部无法使用。武藏舰在缓缓下沉,海水已经没过了前甲板,淹至第一号主炮塔处。舰长猪
口敏平少将终于意识到他的战舰已经无法保全了,于是命令各指挥官来到第二舰桥集合。由于舷梯被炸坏,这些人只能使用应急网来到里面。19:20,在已经很
难站直身体的舰桥内,猪口将此前他刚刚于19:05写完的遗书交给副舰长加藤宪吉(在遗书中,这个大舰巨炮的崇拜者承认了他的失败,并向他的国家请罪),
并名令他率全员撤退即将沉没的武藏舰(有1376人获救)。猪口本人则留在了第二舰桥内,已经准备好和硕大无朋的武藏舰共存亡。

19:35,武藏舰左倾已达30度,7万吨巨舰突然急剧向左倾斜,像山一样庞大的鼠灰色钢铁船体猛地翻转过来,同时舰体内部发生了2次剧烈的连续爆
炸。在经受了150架飞机,20条鱼雷,17颗炸弹和不少于20颗近失弹的打击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之一武藏终于带着1021名舰员沉入了海
底,位置是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

排 水 量 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载   机 6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   速 最大27节

主   炮 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   炮 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高   炮 127mm防空高炮24门,25mm高炮113座

舰   员 2400人

日本海军二战时拥有多少艘战列舰?~

日本在二战中前后一共拥有过12艘战列舰,大和级2艘,金刚级2艘,山城级4艘,长门级2艘,长门改进型2艘。

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第一战队 长门号、陆奥号(长门级)、大和号(旗舰)、武藏号(大和级)第一舰队 指挥官:高须四郎中将第二战队 伊势号、日向号(伊势级,此二舰原为扶桑级3、4号舰,后因扶桑级预算的拖延而进行改装成为伊势级)、扶桑号、山城号(扶桑级)第三战队 金刚号、比叡号、雾岛号、榛名号(金刚级) 偷袭珍珠港 比叡号、雾岛号中途岛海战 全部瓜岛战役 比叡号、雾岛号马里亚纳海战 长门号、大和号、武藏号、金刚号、榛名号莱特湾海战 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金刚号、榛名号、山城号、扶桑号冲绳岛 大和号(自杀攻击) 伊势级建成时标准排水量31260吨,1930年代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6000吨,1943年改装航空战舰后标准排水量降至35350吨,满载排水量38600吨尺寸:全长208米/宽28.65米/吃水8.7米,1930年代改装后全长216.5米/宽31.6米(1943年改装后33.8米)/吃水9.5米动力:主机功率45000马力,改装后主机功率81000马力;最高航速:23.6节,改装后航速25节。续航力:9680海里/14节,1937年改装后7870海里/16节,1943年改装后9000海里/16节。武备:12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943年改装后减为2×4),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1937年改装后16门,1943年全部拆除),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中拆除),1937年改装后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4座,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0座;1943年改装后16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57门三联装25毫米高射炮(1944年104门25毫米高射炮)。1944年安装6座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炮座305毫米,甲板(最大)85毫米(改装中弹药库顶部敷设水平装甲135毫米),司令塔330毫米。装甲重量9525吨(1930年代改装后装甲重量12644吨)。舰载机:1937年3架水上侦察机,1943年22架(11架“彗星”俯冲轰炸机,11架“瑞云”水上攻击机)。舰员:1360人/1460人扶桑级(改造前/后对比):标准排水量 29330吨/34700吨;满载排水量 35900吨/38536吨全长205米,宽28.65米,吃水8.7米,改装后全长212米(水线长210m),宽33米,吃水9.4米动力:24座油/煤混烧锅炉,改装后8座燃油锅炉。主机功率40000马力,改装后76000马力;4轴最高航速:23节/24.7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续航力11800海里/16节武备:12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6门152毫米/50倍口径副炮(改装后14门,靠近舰艏2门副炮因高速航行时受海浪影响而被拆除);4门76毫米高射炮(改装后8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16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0门25毫米高射炮);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现代化改装中拆除)。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炮塔顶部114毫米(改装后150毫米),炮座203毫米,甲板64毫米(改装中机舱顶部敷设水平装甲51~102毫米,舰体侧面加装装甲64~76毫米,增加防鱼雷隔舱),司令塔(最大)350毫米。装甲总重:8588吨(1915年)/12199吨(1935年)。舰员:1193人/1396人金刚级标准排水量:27500吨,改装后31720吨;尺寸:长214.6米/宽28米/吃水8.38米,改装后长222米/宽31.7米/吃水9.6米动力:36台油煤混烧锅炉锅炉,改装后8台重油专烧锅炉;主机功率64000马力,改装后136000马力;航速:27.5节,改装后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9800海里/18节;武备:8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6门(改装后14门)152毫米/50倍口径副炮;12门76毫米炮,改装后12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4门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后拆除);舰载机3架。装甲:舷侧水线装甲带(最大)203毫米,甲板35-57毫米(改装后96-165毫米),穹甲133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改装后280毫米);司令塔254毫米。装甲总重:6502吨(1913年),改装后10918吨(1936年)。舰员:1221人-1118人大和级标准排水量:65000吨,公试排水量:69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动力:12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航速:27节,储油量6300吨,续航力:7200海里/16节。武备: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3座(前2后1),三联装155毫米/60倍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大和号改装增加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大和号改装增加到132门、武藏号增加到150门)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顶板)27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230毫米,指挥塔(最大)495毫米。装甲重量21266吨弹射器:两座舰载飞机:6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舰员:2415人 1945年7月24日、28日,日向号、伊势号分别被美军舰载机炸沉在吴港中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战中扶桑级两舰都遭美军战列舰炮击和鱼雷攻击后沉没1942年8月13日比睿号被击沉,15日雾岛号被华盛顿号战列舰击沉1944年11月金刚号被美潜艇击沉,1945年7月榛名号遭美机轰炸沉没1944年10月武藏号被美机命中19条鱼雷和17枚炸弹沉没,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前往冲绳岛进行自杀特攻,命中10枚鱼雷24枚炸弹沉没

战舰炮最大的口径是多少
答:是二战日本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主炮,九四式舰炮。口径为460 mm×21.13 m 九四式舰炮,对外名称45倍口径九四式40公分炮(460 mm×21.13 m),是日本帝国海军二战时期最重型的舰炮,也是世界海军史上口径最大而且威力最大的舰炮。虽然编号上叫做40公分,但实际上,为了弥补日本海军战列舰总吨位只有...

美国轰炸机炸沉在二战中日本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
答:“大和”号是日本海军超级大型战列舰。1937年11月在吴港造船厂动工建造,1940年4月5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点击查看:历史上的今天4月7日 1942年5月29日,作为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旗舰首次参战(中途岛海战)。标准排水量为6.5万吨,航速27节,装备有9门460毫米口径主炮,在防御能力、航海性能等...

日本海军在二战使用的战列舰资料 要全的!
答:也是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绝笔之作。 排水量 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载机6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 速 最大27节 主 炮 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 炮 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高炮127mm防空高炮24门,25mm高炮113座 舰员2400人 扶桑号 标准排水量 30600吨/34...

比睿号战列舰
答:同时日本派出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新型主力舰的制造技术。2、3、4号舰将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在日本国内自行建造。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2年11月21日下水,1913年8月4日完工。舰籍:佐世保镇守府。标准排水量27500吨,航速27.5节,主炮等部件均由维克斯公司提供...

大和号战列舰的装备与结构是怎样的?详解大和号战列舰
答:当时欧美在设计战列舰主炮炮塔装甲时,总是将侧面和后部的装甲设计的比顶部厚很多,而大和舰却恰恰相反,其原因除了当时日本人对远程炮战中大角度落弹的警惕外,恐怕也和大和舰建造过程中,海军航空制胜论者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 主炮底座的前部,侧部装甲厚度均为560毫米,后部装甲则为380-440毫米。为了加强大和舰主...

Big 7的各舰简介
答: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高航速重火力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补充量的不足。安装当时战列舰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主炮塔采用背负式艏艉对称布局。主炮仰角达到30度,射程达到3万米,副炮在顶层甲板与上甲板采用炮廓式安装。长门级最具特色的是,为远距离观测以及指挥的需要,采用七根...

求日本扶桑级战列舰资料
答:日本海军造舰史上有许多因设计不良而浪费资源与付出人命的例子,山城号只是其中一例而已(龙骧号航母可说是另一例)。扶桑级的主炮采用与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相同的360mm主炮,但由四座双联装增加为六座双联装,火力增加50%,防护也比金刚级增强了不少。作为代价,航速降低到22节。同旧式战列舰区别,其炮塔采用中央轴线...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舰炮
答:大和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主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主炮为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3联装主炮塔三座,两三联装460毫米舰炮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

大和号战列舰的装备与结构是怎样的?详解大和号战列舰
答: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舰体左舷中部和后部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主炮弹药库发生爆炸,全舰2,498名官兵中仅有269人获救。总体来说,大和级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的战列舰。但由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大和级在建成后始终...

旧日本军舰史(十六):战列舰 镇远号 大清的血泪尽在不言中
答:镇远号是一艘由德国建造的7,670吨级战舰,拥有15.4节的航速和4,500海里的续航力。装备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两门150毫米副炮,装甲防护强大,吃水线装甲356毫米,甲板装甲76毫米,乘员363人。即便在威海卫被俘时,它的实力依然让对手敬畏。1885年,镇远号服役,次年作为中国海军力量的象征,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