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应该怎样选购?价格如何? 用途:家用,旅游,看星星可以么 请问如何选用望远镜?

作者&投稿:侯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双筒望远镜可分为两大类:普罗棱镜(Porro Prism)及屋脊棱镜(Roof Prism)。普罗型构造简单,透光率较同级屋脊型高,由于物镜距离较宽,影像较富立体感;亦由于工艺要求较低,售价一般较便宜。屋脊型相对结构比较复杂,需要精度较高,不易研制,成本及售价均较高;两组棱镜成一直线使其体积较细,手感较佳,密封性能较好,最近对焦亦较普罗型为短。
  望远镜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四型:
  手持式双筒望远镜 ;
  单筒式赏鸟镜;
  巨型双筒望远镜;
  单筒天文望远镜;
挑选望远镜,千万不迷信广告或者指标,请用眼睛去比较和选择。
光学性能
  1. 倍率(宜介乎于8倍至10倍)
  望远镜上均标示着10 x 42,8 x 32等字样,前者代表倍率,后者代表物镜直径。使用10倍的望远镜看一只站于100公尺的鸟,就如用肉眼在10公尺看一样近。由于倍率逾大,视角愈小,搜寻目标较为困难,亦较易因双手颤抖而影响清晰度。光线非常充足时,10倍较8倍清楚;光线不足时,8倍反而比10倍更能看到细节,故不应盲目追求高倍率.
  2. 口径(宜介乎28mm至42mm)
  口径愈大愈好,物镜直径影响进光量。尤其在明暗对比强烈、晨昏、多云的情况下,口径愈大,进光量愈高,眼睛便可看到更多的细节;但同时望远镜便愈重,长时间观望较易造成疲倦。宜按个人体能选择较大口径。
  3. 视野(愈大愈好)
  视野指的是在1000米起时可以看到的范围,视野宽度宜高于104米即6度。视野愈大,搜寻目标愈快愈易。但视野愈大时,边缘扭曲变形及模糊的情况愈严重,像差的修正会愈复杂困难,所需技术及成本亦愈高。
现在,国际各大品牌在扩大望远镜视野方面一直投入了大量精力。特别是迷你便携望远镜在望远镜市场的崛起,用户追求小体积,大视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迷你望远镜10X25由于口径小,传统的设计又不合理,导致视野非常小。在这个扩大迷你望远镜的视野过程,最为成功的是博士能奖杯8X32,以超小体积,超大视野,超清晰,赢得了全球迷你望远镜客户一直认同,2011年以40%的全美市场份额荣登迷你望远镜销量冠军。这款望远镜8X32的指标,体积仅仅一个手掌大,重量400G,视野达到了传统7X50的望远镜的视野,同时采用超高清镜片和镀膜。被业界称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下图就是博士能奖杯8X32.
  4.色彩保真度(愈自然愈好)
  高质素望远镜须忠实反映景物原色及色泽饱和度。有些生产厂商为增加望远镜的亮度,刻意增减某段光波,导致失真现象,使景物偏蓝或偏红。
  透光率和镀膜的关系密不可分,并直接影响色彩保真度。全部的光学玻璃高透光率和全表面多层镀膜,亮度比较高,颜色还原准确。一般厂商不会全部公布所有数据(很难做到),有些厂商会公布局部光学玻璃的透光率或镀膜,以此误导消费者。
  最好的办法是用自己的眼睛去作观测比较。
使用性能
  1)景深
  对观鸟的人来说,景深是个比较矛盾的参数,景深大,则不需要频繁调焦,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对于观察林鸟来说,前景和背景不容易虚化,鸟儿不容易突出。而景深小,虽然观察林鸟时前景和背景虚化明显,鸟儿主题突出,但距离一变就要重新调焦,手指要始终搭在调焦轮上,比较累。这个要看个人喜好了,没有什么固定标准。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所谓自动对焦的望远镜,都是靠提高景深来实现的,市面上其实没有真正自动对焦的望远镜,真正自动对焦的望远镜是需要电池作为动力,同时需要内置芯片,判断目标进行实现。目前市面上没有这样的望远镜。换一个意思说,自动对焦的望远镜,前景和背景不容易虚化,会影响观测鸟这种远处的小目标(与背景容易融合混淆).
下图是视得乐 5810,号称自动对焦的望远镜。
  2)密封性
  望远往往都在户外进行,观察环境多变,最好选能防浸水(水压防水)的望远镜,这样才能使镜子内部保持密封和稳定,不起雾不长霉。
  3)舒适性
  舒适性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对于表面包胶的望远镜,不但防震效果好,而且握持起来也更舒适;镜身重量决定了长时间使用和携带是否方便;通常,大家会选择耐用性能高的望远镜。
所以购买望远镜视,建议选择金属结构,包胶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结实,使用还输入。

望远镜主要看焦距,口径,放大倍数

旅游望远镜怎么选,价格多少~

关于倍数:每架望远镜上都标有主要参数,如7*35表示该镜为7倍,物镜口径35mm。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0倍为中倍率,10倍以上为高倍率。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最高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的景物无法稳定下来,很难正常观测。世界各国如美国、俄罗斯装备部队的望远镜品种虽很多,但大多以6-10倍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蔡司、尼康等所产望远镜同样也是以中倍率为多,这是因为一个清晰而稳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 关于口径: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重量就越大,成本也越高,一般可根据需要在30-50mm之间选用。 关于视场:视场是指千米处可观测的视界,如1000/93m,是指该望远镜在一千米处可以观测到93米宽的范围,也可以换算成“度”来表示为5°30′。视场大小的比较必须是在口径相近、倍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视场大小关键在于棱镜系统目镜部分的设计,一般名厂的高级品种及军用望远镜都采用广角大视场设计,这种广角大视场望远镜会给人一种宽广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 关于镀膜:镜片镀膜的作用是为了减少反光,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观测亮度。镀膜颜色不同与质量无关,镀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但近年来各地市场上出现了反光很强、亮闪闪的各种红膜、黄膜望远镜,很吸引消费者,其实这种劣质镀膜反射损失了很多光线,使色彩偏冷变暗,清晰度下降,更有甚者有人竟将这种劣质红膜望远镜称为“可暗光夜视”“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来欺骗消费者,实际上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全完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结构材料:为降低成本,市场上普通望远镜大都采用塑料镜身、镜筒,只有少数高级产品及军用型采用全金属结构,价格昂贵,但其坚固耐用性是无可比拟的,笔者手中收藏的几架几十年前的苏制全金属军用望远镜外观虽十分陈旧,但各部分依然操作灵活,光学性能优异。 军用测距型望远镜在右目镜中装有测距用密位线,可以通过计算概略地测定目标间的距离。但对于旅游观光来说其中的的密位线倒有些碍事,再者测距型望远镜是左右目镜分别调焦,稍麻烦点,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可不必选购测距型。 有些所谓“自动对焦望远镜”实际上是把焦点固定在几十米远,利用有限的景深来达到一定的清晰度,从而省去调焦机构降低成本的劣质望远镜,笔者目前还未见到过真正的自动调焦望远镜。 望远镜可以看到什么:这主要和望远镜的性能、天气状况、目标大小有关,据笔者测试:用俄产8*40民用双筒望远镜在天气晴好时可以看清百米处电线杆的昆虫、几百米外人的面目、几十公里行驶的车辆,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月球上密密麻麻的环形山、木星的四颗卫星、星团星云等,对天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实际上,一架优良的望远镜带给您的乐趣和用途往往会超出您的想象。 有的广告中称某望远镜可以看清几十上百公里外一米的目标,其实从理论上讲,由于地面附近大气密度大灰尘多,更重要的是地球是圆曲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在地面上水平观测到五十公里外一米的目标。 选购:一般来说,世界名牌望远镜无论是光学性能、外观手感、包装都令人赞叹,当然售价也不菲,一架名牌7*50双筒镜在一二千元以上。国产军用望远镜光学质量也不错,售价约千元左右,但市场基本见不到。此外国产名牌民用望远镜质量也可以,价格在二三百多元,一般人都可以接受

……楼主!1:看星空 看星空的,拿就要天文望远镜啦,挑天文望远镜第一要点看口径,口径是一切的前提,口径越大越好,新手一开始要用折射式的天文爱好者,放射式的难用难弄难保养,但便宜一些。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建议买口径九十的,价格在一千到两千之间。(口径八十,八百左右,九十一千五左右,一百,两千上下),第二看支架和赤道仪,支架建议不锈钢的,稳,否则的话,轻微的晃动也会导致无法观测,赤道仪建议EQ3,不好的赤道仪也会导致晃动。第三看天顶镜,九十度的适合看星星,四十五度的适合观景。主要就这些,口碑比较好的如牧夫,天狼,博冠,星特朗等。 二旅游望远镜要是单孔的建议口径为六十毫米或一下的,在加个支架就可以了,主意,因为是观景建议多准备些不同焦距的目镜。单孔的可以加个背包就可以方便的携带了。双目的,放大倍数不要 太高十倍以下,因为手一振动就会看到头晕。个人感觉单筒好,物镜焦距÷目镜焦距=放大倍数,在可以看清楚的前提下可以放大的极限倍数是物镜口径(毫米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