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哪些是愚孝? 鲁迅为什么称《二十四孝图》为愚孝?

作者&投稿:侯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愚 孝

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人们以为孔子孟子都是提倡这种愚忠愚孝的。其实不然。孟子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关系。虽然说 君为臣纲 ,但并不是绝对服从的关系。儒家有的说 君不正臣投别国 ,有的说无道之君,要诛之,或者换掉。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在《韩诗外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 您受伤了没有? 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 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 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这是 不逃 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不管当时鲁国人怎么夸奖曾参,孔子还是严肃地对待此事,以便给后人留下正确的意见。很显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说法,孔子是不同意的。不该死的,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战国后期的大儒荀子认为: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荀子·子道》)当鲁哀公问孔子: 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 孔子没有回答,出来告诉他的学生子贡说: 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同上)子从父,怎么能说是孝子呢?臣从君,怎么能说是贞臣呢?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从命,才可以说是孝、是贞(忠)。可见,听话、盲从的,孔子不认为就是忠孝的臣子。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忠孝双全
望云思亲
上书救父
彩衣养亲
哭竹生笋
打虎救父
鹿乳奉亲
笼负母归
弃官奉亲
单衣顺母
卖身葬父
亲尝汤药
卧冰求鲤
闻雷泣墓
负米养亲
挨杖伤老
跪父留母
孝感继母
劝姑孝祖
孝感动天
兄弟争孝

如“尝粪心忧”那种是绝对的愚孝。

如“王祥卧冰”那类就是有些危险的至孝。

如是黄香那样的至孝,却还有效仿的必要。

现代人应该抱着学习态度而不可以模仿行为的精神去面对二十四孝。

愚孝指的是哪些呢!
以前只听说过愚忠
但是那也只是说对混用的皇帝忠实才叫愚忠
但是你这种话怎么解释呢!
不管怎样 尽量找着爸妈的意思来!
他们只是太关心你的缘故

24孝故事哪些是愚孝~

古代的《二十四孝》,确实有神话,有真孝,也有愚孝
二十四孝里面也有好多现代应该排斥的愚孝,就比如:埋儿奉母,郭巨为了他老娘竟然埋掉自己的儿子,孝顺是过头了,要是当时没挖到金子,他儿子的小命也就完蛋了。这难道是孝顺吗?
传统的“二十四孝”中充满了“愚孝”,除了“郭巨埋儿”外,还有“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哭竹生笋”“闻雷泣墓”也属于此类。

因为《二十四孝》中却是有不少故事在愚孝的范畴之内,属于封建糟粕,孝顺父母是好事,但是愚昧之“孝”反而使孝变了味。

那么为何说《二十四孝》的愚昧之“孝”呢?我们拿那里面的一些故事来讲一下为何是愚孝。在《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家境贫穷,养不起生病的老母,但是“孝子”为了完成自己的“孝道”便要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幼子埋掉,以减少家中的开支来更好的照顾自己的老母,但是“孝子”最终孝感天地在院中挖出了父亲留给他的金子,最后既不用埋儿子也能照顾母亲“孝名”也被人传颂,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子》。试想一下郭巨没钱第一个想到的是埋儿子,如果并未挖到钱那么郭巨的幼子,那个有着无线青春的孩子就早早的葬送在泥土之中,即便是长大里再次听到这个故事的,幼子心中会做何感想,再者没钱想到的不是赚钱而是埋子,若是“孝”有一天威胁到郭巨自己的生命时,郭巨会不会再一次想到埋自己的老母呢?

除了《郭巨埋子》外,《卧冰求鲤》给人的也是愚孝之感。孝顺的儿子因为生病的母亲想要在冬天吃鱼,便跑去河边爬在冰上妄图将河冰融化,最后他的孝顺感动了鲤鱼,鲤鱼自己跳出冰面,被儿子带回给母亲吃掉,而吃掉鱼的母亲也很快的好了。这个故事看完简直让人控制不住的吐槽,大冬天暖河冰不被冻死,也应该是“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如果河冰真的裂开了那么后来的剧情也应该没有了,明明可以找擅长捕鱼的人在冬季帮忙凿开冰面网鱼,却要卧在冰上守株待兔等鱼自己跳出来,如果鱼一直没有出了,儿子一直在河上卧冰,那么重病的母亲得不到照顾后面又该如何?

因此这样的故事宣扬出来的孝又怎么可能不是愚孝,宣扬孝道是好事,但是也要以正确的内容去宣扬。

二十四愚孝具体指哪些?有怎样的故事?
答: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14 拾葚异器 蔡顺,...

「求助」愚孝的事例~!
答: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

《二十四孝》读书心得
答: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读书心得4 最近几天,我读了《二十四孝》,一个个都吸引着我,但我最喜欢“卖身葬父”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读完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卖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年纪幼小时母亲早亡,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湖北),后来父亲也...

二十四孝分别指的是哪二十四孝,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十三、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十四、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

二十四孝图故事里面的人为什么这么蠢
答:因此孝道被赋予了必须执行的意义,凡稍有违背,必为不孝,会遭到整个社会群体的唾弃。因此封建社会的孝在我看来始终存在极高的强制性,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孝顺。但在那个时代,这些被看成是理所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能说,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每个孝图故事概括
答:从实而论,《二十四孝》实是众多作家的集体创作,郭居敬只是从历史典籍、笔记小说、民间传说中进行了筛选、集纳,并加以有限的修饰和润色而已。其中,良莠并存,精华与糟粕同在。对于这一历史的产物,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持批判继承态度,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古为今用,使之符合现今的社会...

《二十四孝图》的感悟和思考?150字
答: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成书背景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答: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

你知道哪些愚孝的故事呢?
答: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图》作者在读?“郭巨埋儿”的时候为什么“替这孩子捏一把汗...
答:但是,鲁迅的功力在于,把这样可怕的事批判得这样隽永有趣。这是要反复欣赏才能体悟到的。二十四孝中还有“郭巨埋儿"的故事,说是郭巨这个人因为担心孩子(婴儿)分了母亲的食物,就挖个坑准备把亲骨肉活埋了,结果是挖到了黄金。鲁迅这样写道: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