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越王国在哪里? 赵佗的南越国是在哪个地方?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83年8月,在广州发掘了一座汉代南越王墓,这是继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和长沙马王堆汉轪候墓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1983年8月,在广州象岗山发掘一座大型汉墓,墓主身上有一颗龙钮金印,印面阴刻篆文“文帝行玺”四个字,还有“赵眜”私印、“帝印”封泥、“文帝九年”铭刻,可以确定这是第二代南越王的墓葬。这颗金印,书体端庄,刀法谨严;钮背蟠龙疾走,霍霍有生气(见图)。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一颗汉代金印,也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唯一的一颗帝印。这座汉墓的发现,对于南越国历史和秦汉间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这里,不妨就“南越国”的历史,稍作简单的回顾。
  原来在战国秦汉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及岭南一带,聚居着一种支族众多的越人,被统称为“百越”。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越人,因地处“南楚之南”,被称为“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建立南海、象郡、桂林三个郡,并把南下的士兵留戍在这里,第二年又迁徙

  龙纽金印
一大批中原汉人与越人杂处。当时的南海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为郡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是南海郡所属的龙川县令。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任嚣见中原群雄争立,便与赵佗密谋反秦自守。然而事未举,任嚣病死,赵佗遂行南海尉事。他移檄各县,诛秦所置长吏,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祖十一年(前196),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关系和好。吕后时,因禁绝铁器和牛马羊供应南越,赵佗曾多次发兵攻打长沙边邑,并自僭号为南越武帝。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一张《驻军图》,反映当时双方交战的紧张关系。文景时期,赵佗表示“愿长为藩臣”,双方关系处于缓和状态。武帝建元四年(前137)赵佗死,孙赵胡(昧)继立。赵胡(眜)受闽越攻击,遣太子婴齐入长安为武帝宿卫,以求汉廷的保护,但又暗自僭号为“南越文帝”。赵胡(眜)在位十多年,病死后婴齐继立。婴齐为表明一心向汉,废弃其父祖的武帝、文帝僭号,遣子次公入长安宿卫,立后妻邯郸女子樛氏所生子兴为太子。这时,南越统治集团中握有实力的吕嘉一派谋图叛汉纂权,内部矛盾很尖锐。不久,婴齐死,兴继立,樛氏为王太后,与吕嘉一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汉武帝支持赵兴,吕嘉公开反叛,杀赵兴及太后樛氏,拥立婴齐元配越女所生之子建德为王。武帝对吕嘉的叛乱劣迹早有觉察,并作了充分准备,于是调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兵十多万人,自湘、赣、黔、桂分道出击,水陆并进,经过一年多的苦战,于元鼎六年(前111)讨平之,即以其辖地设儋耳、珠崖、南海、苍梧、九真、郁林、日南、合浦、交趾等九个郡。从此巩固了汉廷对我国南方的统治。
  南越王国从赵佗僭越称帝到元鼎六年灭亡,共传五主九十三年(前203到前111)。
  需要说明的是,《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南粤传》都说赵佗传孙胡,但发现的名章作“赵眜”。有人怀疑赵佗年寿不可能享至一百一十有余岁,断言《史记》夺“佗卒子继立”五字;也有人认为“外藩事略”故失载。如果单从名章考虑似可斟酌,但“赵眜”印与“文帝行玺”同出,说明这个赵眜只能是《史》、《汉》记载中的赵胡。《史》、《汉》为什么误“昧”为“胡”,现在已难于说清楚了。但这一字之别,并不妨碍对南越王国的认识。
  《史》、《汉》本传着重记述南越政权的更迭和政治斗争,很少涉及经济文化问题。有些历史学者摘取其中对越人有“地广人稀”、“断发文身”、“好相攻击”的片断描写,认定南越是“蛮夷”,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确,在秦统一岭南以前,这里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之中原内地有较大差距。自秦乎岭南置三郡以后,岭南与中原内地的交往就频繁起来了。南越政权的出现,属于当时中国内部的政治分裂,并不等于经济文化的隔绝停滞。南越政权存在的九十三年间,除去吕后时期被人为的短暂隔绝以外,始终是持续发展的。南越五主形式上据地僭号,实际上同汉朝诸侯王没有多少区别。汉初诸侯王可以自己设官置吏,“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汉书·诸侯王表》),可以有自己的国号和自己的纪年。通过对第二代南越王墓的发掘,对照已发掘的汉朝诸侯王列侯墓,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看得更加清楚。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



南越国在哪里?~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秦末暴乱赵佗一统南海三郡建立南越国,创造了一段和平兴盛的传奇

南越王和云南王的区别
答: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统治范围主要涵盖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的部分地区。而云南王皮罗阁是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领袖,其统治范围主要在云南地区。2、历史背景不同:南越国的建立始于秦末汉初,而云南王皮罗阁则是盛逻皮的儿子,唐朝时期在云南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后来被唐朝封为云南王。

海南岛在并入汉朝版图以前是否属于南越国?
答: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王国势力和影响当及海南岛。

南越国是哪个国家?汉武帝是怎样灭南越国的?
答:等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南越国就主动做了汉朝的附属国,后来这南越国和汉朝是好好坏坏,到了公元前137年,活了103岁的赵佗去世,因为活的实在太久儿子都不在了,所以他的孙子赵胡继位,就是第二任南越王。在赵胡继位两年以后,东边的闽越发兵攻打南越国,因为继位时间不长,国家还不够稳定,赵胡就向汉朝发去了...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其组成人员主要有哪些?原来的百越人去哪了?
答:南越国是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比刘邦的西汉王朝还早2年,南越国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广西自治区、福建省西南一小部分、海南省、越南北部、香港、澳门等地。 说起南越国的建立得从秦始皇的南征百越开始说起,公元前219年,为了开疆拓土,彻底解决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秦始皇发动50万大军兵分5路攻打...

南越王的历史
答:吕后七年(前181年)秋,吕后临朝,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

南越国的分封制,有多少个王和侯?
答:秦朝灭亡后,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196年(即汉十一年),南越国归顺汉朝,汉高祖刘邦正式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180年,南越国的疆域达到了巅峰,南越国国王(南越武王)赵佗正式称帝——“南越武帝”。 巅峰时期的南越国,北越南岭、南抵交趾、东囊括闽越国、西至夜郎地区,...

西汉南越王墓是谁的陵墓,出土了什么?
答:西汉南越王墓位于我国广东省广州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吞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从赵佗最初称王以后,南越国共...

秦朝副将赵佗:熬死秦始皇,熬死刘邦,熬死自己儿子,最终称王
答:与此同时,赵佗还把中原冶金、丝纺织、玉器制作等技术也传播到岭南,经过当地人的 探索 和开拓,在制陶业、纺织业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创新。 赵佗十分重视利用沿海地利发展造船业,当时越国建造的大船,已经能够容纳3000人同时乘坐。 南越王国的海洋捕捞业也相当发达,业已能够捕捞珍贵的海底珊瑚和珍珠贝、紫贝等。 南越王国...

南越国宫署遗址在什么地方
答:从目前我国的旅游发展角度来说,正在逐步迈入优质旅游的发展阶段,甚至衍生出了一系列文旅线路,而越来越多的游客也不满足纯商业化的城市旅游,而逐渐钟情于一些文化古迹,那么,你知道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具体位置在哪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南越国宫署遗址坐落于广州北京路与中山四路交会处,其详细位置为...

西汉南越王墓的概况
答:赵眜,在《史记》称为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王,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他的陵墓位于今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 ,再从前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