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莲的诗句 关于荷花古诗

作者&投稿:烛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荷莲”的诗句包括:

1、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唐代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3、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4、南宋杨万里《小池》

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汉乐府诗《江南》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曲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园田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



关于荷莲的诗句,比较有名的诗句如下:

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四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其中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堪称经典。

  • 作品名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创作年代~南宋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    者~杨万里

  • 全诗如下:

  •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2-3] 

    白话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2]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3]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1]  [2] 

    名家点评

    恒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杨诚斋《晚(按:应为‘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亦犹东坡《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之意。坊刻《千家诗》误以为东坡作。二如亭《群芳谱》亦沿其谬。《广群芳谱》亦未改正。又按《月令辑要》亦载此首,题曰:‘苏轼湖上诗。’”(《月山诗话》)

    倪其心、许逸民:“写西湖盛夏景色,一意只写莲荷。……浓笔重抹,碧荷满纸,红蕖生辉……觉尺幅之间,气象万千,有吞吐万里之势。”(《宋人绝句选》)[1]  [4] 

    作者简介

    杨万里像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自古关于荷花或者莲花的咏叹诗句数不胜数,这里,仅选取其中3首作为参考。
1.《荷花》
清代: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莲花》
唐代: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3.《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宋 ·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先秦 · 屈原《离骚》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宋 · 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关于荷花的诗句10首~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释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释义: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4、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释义: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
5、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释义: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释义: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释义: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释义: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释义: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10、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释义: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莲曲二首》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关于莲花的诗句背景
答:荷莲的 颜容实在秀美绝伦,然而,它们散发出来的香气,有谁为之喘播 呢?眼看霜露满地的深秋就要降临,红凋绿谢,已是无可避免的 了。生长得真不是地方,多么希望能把自己移栽到那华贵的池塘 边上去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为世所用,施展才能的愿望。 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借生于幽泉,婀娜多姿,但无人...

关于荷花的古诗中,哪一首描写了最浪漫的场景?
答:"吴王宫畔,薛某的诗句描绘出荷花的繁华与沉静:"荷花满池,静默无言,尽显皇家风范。"……荷莲之美,如诗如画,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生活哲理。让我们在这些古诗中,感受荷花的雅韵,品味古代文人的情怀。至此,荷花的诗篇已为你铺展开来,期待你与古人一同沉醉在那一池碧波荡漾中。

描写秋荷的诗句赏析
答:惬意怡和梳暮夜,荷莲依旧绿添愁。蟾宫惹梦酌香桂,蟋蟀忧眠润玉喉。潮露抚枝辞暑夏,凉风掠叶报新秋。碧池西子琼台坐,听惯弦音看月幽。(第十一首)瑟瑟秋风渡冷船,清愁漫卷过池莲。残枝折尽心头雪,枯叶划开泪底泉。岸柳怜惜随落叶,云波眷恋起寒烟。芳姿倩影归何处,一缕香魂过九天。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写出类似的诗句
答:荷 诗/贵谷子 荷。芙蕖,水灵。欲鲜翠,露尖角。擢荡叶长,住湖人家。头莲五月采,别样不待期。人静看荷赏景,风漪小浪映红。邀绿浩渺吟明月,并蒂荷莲漾拂波。梅 诗/贵谷子 梅。岁寒,傲蕊。腊月里,一枝梅。微隐自开,暗香有来。隆冬含枝俏,悄翘春快到。严霜风雪碧园,雅君淡雅芬芳。青...

荷花的别名,历史,品种,用途,诗句!
答:三、作四季有花可赏中的夏花:四时景观的不同,是中国造园家恪守的造园规则,如梅花耐冬,柳丝迎春,绿荷消夏,桐叶惊秋。荷花的绿色观赏期长达8个月,群体花期在2-3个月左右。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使人心旷神怡。[11]四、作多层次配置中的前景、...

关于荷花的资料
答: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

柳絮飘飞抚红颜,青蜓点水戏荷莲的诗句
答: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人生之若如初见,又何必承受人走茶凉的心疼。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

莲在古诗文中被赋予含义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人高洁的品性。

柳絮飘飞抚红颜,青蜓点水戏荷莲的诗句
答: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何必多情,何必痴情。花若多情,早已凋零。情意浓,爱意浓,怎知红丝错千重,路同归不同。欢亦忧,乐亦忧,踏雪寻梅方始休,回首天尽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忍做繁华主,忍听繁华曲。痛苦的相思引燃了另一种独孤,颠簸...

关于冬天植物的诗句古诗
答:此时的荷莲,已经香消玉殒,露冷莲房,生气索然。 10、在寒冷的冬季腊梅花开的最旺盛,下过雪后,在雪地里可以清晰的看见腊梅花的身影。腊梅花虽然在其他季节没有被人们看到过,但是它还是无怨无悔。在最寒冷的冬季绽放自己最精彩的瞬间,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一份色彩。 6.冬天植物的诗句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