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教的现状,在新的时期如何加强“道风”建设? 如何在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道士

作者&投稿:訾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切实落实是关键道风建设是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今年省佛教工作的重点,这次会议既是一个动员会,也是一个工作的部署会议,加强道风建设的工作交流会,各位主持要切实把这次会议精神带回去,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和个人修行中。以学习戒律、坚定信仰,典型引路、弘扬正气,整肃僧仪、纯正道风,加强规范、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进行部署,抓好落实,切实推进道风建设。首先要抓好学习。学习是坚定正信的基础,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纯正道风的前提。各地佛教协会和各个寺庙要集中一定的时间组织僧尼认真学习,要落实好学习内容、安排好学习时间,切实把学习作为道风建设的基础工作。要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深刻地认识国家的发展大局,明确新时期僧尼的责任;要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宗教方面的法规,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懂法、守法和依法管理寺院,依法进行宗教活动的水平;要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僧尼的道德水准;要特别重视学习佛学经典、清规戒律,明确学佛的目的,端正学佛的态度,明确僧尼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处事原则。通过学习树立依法为师、以戒为师的自觉性。自觉主动地“以法为师”,认真学习佛法,端正态度,坚定信仰、纯正信仰、坚持正行,真正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自觉主动地以戒为师,戒律是佛法昌盛的根本,也是加强道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以戒律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守戒持戒,不仅要在众目睽睽之时,保持心正行端,更要在独处时保持戒慎之心,养成清净超然的僧格,行一切善,止一切恶。通过学习,提升认识,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规范意识。在学习中要引导僧尼发扬江苏佛教的优良传统,以典型为榜样,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以大道心砺己,以平常心处世,以菩萨心行道;做到以爱国爱教为荣,以勤修三学为荣,以守戒遵规为荣,以团结和合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无私奉献为荣,以服务社会、服务人群为荣,以利乐有情为荣,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行为,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风。其次要查找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对照《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以查找;二是要对照佛教戒律和丛林规约加以查找;三是要对照《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等中佛协以及省佛协制定规章制度认真查找。各级佛教协会领导和寺庙的住持要带头自查存在的问题,自我剖析存在的问题,依戒依规指出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进行教育、提高认识。第三,制定措施,切实整改。各寺院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突出问题,要重点研究,着力在解决问题,转变道风上下功夫。要建立加强道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首先要加强学习制度建设,通过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佛法、学习清规戒律不断提高僧尼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坚持寺院僧人的修持制度,要按照中国佛教协会的要求,坚持僧装、素食、独身六字方针,坚持早晚功课、参禅念佛、过堂用斋等修学活动。要完善寺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完善、改进和规范财务管理,推进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加强财务监督、财务审计,切实管好寺院的资产。要根据宗教事务条例,中国佛教协会的各种制度要求和清规戒律完善对僧尼的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僧尼认定、日常管理和考核。要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宗教活动和僧尼行为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僧尼的行为,用制度来止恶行善,用制度来保持良好的道风。对于个别违犯戒律、败坏道风者,应视不同情况,予以教育和必要的处分。省佛协要加强对道风建设的指导和督导,适时选择道风建设好的寺院召开道风建设现场会,进行道风建设经验交流。还要对全省寺院道风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寺院和窗口寺院道风建设进行指导。各市佛协要组建道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道风建设的组织、指导和抽查,保证道风建设活动取得成效。道风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寺院住持的素质和道风,我希望住持们要带头高举以戒为师的旗帜,纯正道风,正信正行,带动我省佛教界的道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僧尼的素质,展现我省佛教的良好形象,迎接第二届佛教论坛在我省举办,促进我省佛教健康发展,促进我省佛教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1、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下,少数道教徒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衣冠不整、道不像道。因此,道教界要加强建设,宣明道规、纯正信仰、整治道风、严肃规绳。只有通过严格管理,加强道风建设,才能树立和维护道教的良好形象。
2、加强道教的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是关系到道教事业兴衰、传承进步的大问题。信仰是内在的,道风是信仰的外在表现。人们正是通过道教徒所展示的道风来了解道教、认识道教。如果没有良好的道风,道教在社会中便难以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就会影响道教在当代的生存以及未来的延续和发展。威仪、教相是道教徒外在的标志,是社会各界认识道教、了解道教的第一步。
3、良好的道风、道貌来自于纯洁的道教信仰。没有坚定的正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道风。我一直认为,道教徒不要把道教作为职业,而是要以道教为事业,把道教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这样,道教徒才能有纯洁清静的心态、慈悲济世的精神、高尚超越的追求。道教徒只有慈悲、纯洁、高尚,才能超越、脱俗,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4、如果道教徒名利熏心,不能脱俗,甚至庸俗,就会为社会所鄙夷,为信众所厌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道教真正意义上的纯朴、逍遥、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道教徒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信众的拥护,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道教也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才能向社会展示道教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

顺其自然

新时期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如何在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道士?



能在天师府传度入道的道友,实在是根基深厚、道缘殊甚!《北斗真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天师府是历代天师修道炼丹和传度授箓之处,也是历史悠久的正一万法宗坛所在。自宋代起,第三十五代天师受朝廷敕封,提举三山符箓,就奠定了龙虎山祖庭在道教传度授箓活动中的神圣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道协恢复的授箓活都也都是在龙虎山举行。能在龙虎山参加传度入道,正是因正信正行、正身正修,拜谒正一祖庭,方得遇正法,将来才能通过自己的勤修苦炼,与道合真。




传度之后,就踏入道门,成为了道教徒。对自身的修行更要持之以恒、毫不懈怠。古人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修道之人亦是如此。如果仅满足于眼前的成果,放弃信仰、修行和自我约束,投机取巧,不行正道,甚至沦为邪魔,就会前功尽弃。那么应该怎样增进修行呢?

第一,依戒修行。正一重演法,而道法的施行,还是要以道士平时持守戒律为前提,否则行法者自身不正,如何召神役将,如何考召处分?第四十三代天师在《道门十规》中说:“凡行持,以戒行为先。”传度后依戒修行,可以“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道教的戒律很多,比如三皈九戒就是其中最基本的戒律。三皈依戒,就是要庄严宣誓皈依道经师三宝,维持有序传承。九真妙戒就具体规定了要做到克勤、敬让、不杀、不淫、不盗、不嗔、不诈、不骄、不二等行为准则。由此可见,规戒修道的要求,也是我们发自内心向神仙做出的保证。如果违背誓言,不守规戒,将来不但神职法位得不到,还要遭受上天的惩罚和地府的冥考,后果非常严重。


第二,要通晓经典。如果说传度是入道的证书,那么经典就是要获得证书必须学习的课程和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经是道门三宝之一。道经说:“经者,由通之路也。”《道教义枢》云“妙文示法是谓经宝”,也就是说,经是记录和传承道法的重要载体,是通往大道的必经之路。学道之士必须通晓经典,掌握经文中传承的真言要义,依科修行,才能得证大道。对于道士来讲,只有提高自身学修水平,道法和道术才有牢固的根基和内涵,所施行的法力和所做的法事才能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果不修习经典,即使形式上入道了,也就好比让一个小学生水平的人拿了大学毕业证,却做不了大学生的工作一样。

第三,要积功累德。历代祖师和经典都告诉我们,要想得道成仙,必须通过积功累德。如《抱朴子》中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这里的善也是功德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功德呢?《说文解字》上说功通公,“以劳定国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德是道在天地万物上的具体表现,正所谓“道之在我谓之德”,积功累德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坚持依道而行,多做积极贡献。对于初入道门弟子来说,积功累德既是修行的需要,也是入道之后应当必须坚持的行为。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冥冥之中,自有尊神在奖善罚恶。当功德积累到一定程度,将来不仅能够领受法箓,将来必定神仙可期。


作为新时期的道士,除了求依戒修行,还应该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一是要祛邪扶正,传扬正法。我们的教派称为正一派,“正一”就是要持奉正教,真一不二,要以正驱邪、以一统万。《崆峒问答》曰:“何谓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在当今时期传承正法,就是要自觉抵制歪门邪道和歪风邪气,努力传播道教文化的正能量、真精神,把道教尊道贵德、积极向善、正己化人、和谐共生的精神弘扬出去,对道教的教义做出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阐释,为构建社会公序良俗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道教积极的贡献。

二是福国佑民,多做贡献。爱国爱教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道教徒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法箓是“从凡入圣之门,助国治身之业”,也就是说,我们拥有了法箓,有了道位和主持斋醮法事的能力,应该首先想到的是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而不能仅想着为自己谋取私利。比如我们所举办的斋醮法事要为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民族复兴祈福祝愿,要为广大信教群众提供满意的宗教信仰服务,满足他们的信仰需求,调节疏导他们的心理,传播向上向善的理念。切不可夸大其词、坑蒙拐骗、借教敛财,到头来浪费了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损害了道教整体形象。

三是真心修持,纯正道风。道风是内在修行的外在体现,也是道教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志,关系到道教的前途和命运。每一个道门中人都有责任承担起纯正道风、振兴道业的义务和使命。能够领受法箓,说明大家都是当今道教界的优秀人才,更应该承担好责任使命,成为道风纯正的楷模。希望大家今后的修道和生活中,真心修持、学经明道、严守戒律、内外清静,做出表率,为树立道教良好形象和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当下就是要遵守玄门纪律,虚心求道,虔心奉道,做一名合格的道士!

中国道教现状。
答:还有初一十五开光就是在做早晚课的时候把开光的的物品往桌子上一摆,等念完早晚课了,这光也就开完了,呵呵,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欺骗。殊不知开光是 有开光科仪的吗? 第四,对设立道教协会和道教学院看不惯。这两个组织可以说对道教本身来讲,没一点用处,根本就是异形。道教协会就是zf派到道教...

道家管理哲学思想国内外研究现状
答:老子哲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在我国和世界各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至今对老子的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阐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老子思想研究现状的调查,说明了老子思想的深远作用。同时从哲学意义和社会归止上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探讨,并对老子哲学的思想体系做了初步的介绍。同时对老子哲学思想的从...

山东省道教协会的协会章程
答:(二) 加强对全省道教徒的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学习各项政策和法令法规,提高道教徒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三) 努力办好教务,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加强对全省宫观和道教界的管理,制定宫观管理、收徒、传戒...

道教是宗教吗?
答:其中瑶、壮、京、白、毛难、仫佬族以信奉道教为主兼信其它宗教;苗、侗、黎、彝、羌、土、水、阿昌、土家、布依、纳西、朝鲜、达斡尔等民族中有一部分人以信仰道教为主,同时又信奉别的宗教,或以信奉别的宗教为主兼信道教。当然也应当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教的教理教义、斋醮科仪、组织机构等皆有发展...

正乙派的现状
答:到1957 年,全省道教界人士还有130 余人,分属于全真、正乙两大派。建国以来,道教界人士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在开展正常的道教活动的同时,协助政府清理蒙骗群众的反动会道门如“无为道”、“先天道”等的组织和活动,为新中国道教事业的正常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的国教是什么?
答:中国的国教是道教。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9000余座,乾道、坤道5万余人。道教院校5所。信仰人数众多,难以统计。道教产生于公元2世纪,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老子为道祖,以符箓、炼丹、行气、服食为主要道术。宋元时期,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系统的格局基本形成。新...

中国道教现状
答:还行,不算受重视,很多只是需要普及,比方行礼的方式,很多信众行礼的方式不对,道教没有合十这种礼

请教中国道教历史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

信佛能否到道教上香
答: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

中华道学百问丨道教的第一位改革家是谁
答:寇谦之在北方大力整顿后的道教,出现了新的转机,使政府得以更加重视和支持,信教人数激增,道风日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在道教史上,世称“北天师道”。由于寇谦之的革新和改造,为道教能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和影响。寇谦之也因此成为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后世道教徒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