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简述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

作者&投稿:邹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中国古代设计的思想渊源
孔子——“兴”、“观”、“群”、“怨”设计美学标准
  “兴”、“观”、“群”、“怨”本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但其后被单独提炼作为一种评审艺术作品的美学准则。“兴”指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孔子的美学一方面十分注意审美对陶冶个体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审美对协和人群的社会效果。他审美的心理学、论理学特征,在4个字中表达的非常清楚。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设计审美准则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工匠与学者,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有“儒墨同是尧舜”之高度评价。他是中国设计史上最为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他的才能不仅仅局限于设计与制作方面,而且对物体运动中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光影关系,针孔成像、点线面原理、几何学方面的论证具有先驱的意义。墨子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认识论命题,“所谓功,利于人谓之功,不利于人谓之拙”是其对于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只有有益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设计作品。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也被他同时应用于社会的建设中,从而将其“兼相爱,交相利”的精神意蕴落实到一个极具实践色彩的层面上。
管子——“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志趣
  管子名管仲,曾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使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他曾从5个方面阐述为君临政需要注意并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废弃雕饰”。管子视装饰为忤逆的理论提出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然而与近现代西方实用主义设计准则不谋而合,其精髓是追求素朴、质真的设计审美原则和崇高的社会、道德理想,所贯穿其中的主题是充满激情的精研沉思和清醒宁静的冥想、静观。
老子——“阴阳五行说”对设计的审美品评
  阴阳五行学说体系是老子最为本体的哲学观点,“五行”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其本意不过是将物质区分为5类,言其功用及性质而已,及至西周始明确五行不仅仅是5种具体的民生材料,而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性物质元素,五行学说至此方有了哲学意义。
  老子运用五行的原理提出新的哲学命题“万物负阴而饱阳,冲气以为和”,即通常所说的“阴阳”理论,于此“阴阳”学术兴起,成为新的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普遍原理。“阴阳”学说在后来的发展演化中被抽象、纯粹提炼出来,形成“道”派。老子体系不仅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宇宙本原“道”之学说,而且还提出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与无”、“无为而无不为”等一系列重要的命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构作出了阐释和规定,而且还提供了人类感知与行为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老子的返璞归真、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等道家真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并毫无例外地将古代设计思想引入到这个新本原的境地。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虽不成系统, 但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设计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概括地看,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

  一、“ 坚而后论工拙”—以实用为根本中国古代设计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这一点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都十分强调和重视的, “ 坚而后论工拙” 就是要求产品设计首先要有实用的价值, 其次才考虑好不好用, 最后才解决好不好看的向题。这与现代设计思想是相通的。比如, 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就强调, 制作椅子要讲究如何让人坐得舒服。他认为, 冬季和夏季的椅子做法要有所不同。对于茶壶, 李渔同样要求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进行设计。他说“ 置物但取其适用, 何必幽渺其说, 必至理穷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 其嘴务直, 购者亦然, 一曲便可忧, 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 酒无渣滓, 一斟即出, 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 星星之叶, 人水即成大片, 斟泄之时, 纤毫入嘴则塞而不留, 吸茗快事, 斟之不出, 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 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 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1〕可见李渔十分重视产品“ 好不好用” 的问题, 这与现代“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十分吻合。

  二、“ 体舒神怡,—实用和装饰互相促进实用与装饰是工艺品性能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者只有巧妙结合, 才会使两方面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工艺品设计趋于完美, 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 就会成为失败的设计。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很早就开始将工艺品的审美与实用相结合。中国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装饰和实用互相促进的历史。陶瓷造型的不断变化, 最初多是出于增强、改变器具实用功能的目的, 与此同时带来陶瓷新的审美效果, 发展到后来, 出于审美考虑而对造型加以改进也就渐渐成为陶瓷发展的一个新动向。陶工们把实用和装饰两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陶瓷工艺品。比如陶扇的足是由陶鼎的三足而来, 但在改进时, 为了在使用中扩大陶扁的受热面积, 缩短烧煮时间, 因而把三个实心的足改为肥大中空的款足, 在造型上给人以浑朴庄重的美感。此外,陶工们在许多器物上设置了方便使用的部件,如盖、钮、把手、高足等。这些部件的设计往往别具匠』臼, 如将某些部件设计成动物形状等, 体现了设计者追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设计观念。有的美学家还提出了装饰对实用有促进作用的观点。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有“ 青则益茶” 的说法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以镜子的制作为例阐述了装饰对实用的促进作用。他说“ 古人铸鉴, 鉴大则平, 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 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 故令微凸, 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 增损高下, 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古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镜子照人的实用功能, 根据材料的大小, 采用不同的造型进行制作, 说明古人已经对凹凸透镜的原理有所了解, 并且以此为依据选择不同的造型, 使镜子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实用功能, 同时又不失美观。

  李渔对实用与美观的问题作过很好的总结, 他在《闲情偶寄》中多次表达了实用和装饰需要结合的思想。比如他在谈到“ 床” 的制作时, 就强调装饰和实用的结合问题“ 其法维何一曰床令生花, 二日帐使有骨, 三日帐宜加锁, 四曰床要着裙。” 〔3〕所谓“ 床令生花” , 是说在床头摆上鲜花。李渔认为这样的摆设有两个好处一来花可以对卧室起装饰作用二来花的清香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可助人入睡。李渔甚至把花的作用上升到了“ 庄周梦蝶” 的审美境界, 认为到此境界时, “ 人非人也, 仙也” 。“ 帐使有骨” , 就是将蚊帐挂得平整利落, 看去美观且实用“ 帐宜加锁” ,就是在蚊帐上加上质料、色彩、造型相和谐的锁, 不仅可以起到防蚊的作用, 而且可以增强蚊帐外观的美感“ 床要着裙” , 一方面是使整个床具完美统一, 避免“ 精其始而不能善其终, 美其上不得不污其下者” , 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床的干净整洁。李渔对床的设计思想,不仅合乎人对床的生理要求, 而且更注重生活环境对人的美感陶冶作用。

  三、“宜简不宜繁, 宜自然不宜雕琢”——外观形式要简朴自然

  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一直崇尚简朴的风格。虽然个别时期的个别设计也有极尽雕琢之能事的情况,但从总体上讲, 中国古代的工艺设计者对外观形式基本上都是强调适度, 反对华丽奢侈的。李渔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风格归结为“ 总其大纲, 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 宜自然不宜雕琢。凡事物之理, 简斯可继, 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 栽其体者易坏。” 他还认为“ 土木之事, 最忌奢靡, 匪特庶民之家, 当崇简朴,即王公大人, 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 贵新奇大雅, 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 非好富丽, 因其不能创异标新, 舍富丽无所见长, 只得以此塞责” 。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对简朴形式的崇尚有其丰厚悠久的文化渊源, 占据封建意识形态重要地位的封建礼教对设计者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设计者设计得美还是不美, 必须首先按封建礼教的要求来评价。礼乐精神主导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中国你会发现任何事物都受到过礼乐的影响, 古代设计自然也不能例外。

  礼教不仅在理论上建立了一整套的纲领,而且也提出了不少实现这些原则和纲领的方法。《礼记》“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憎巢。•一后圣人有作, 然后修火之利。范金, 合土, 以为台榭、宫室、煽户。• 二以降上神与先祖, 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齐上下, 夫妇有所。” 这样建筑在设计上就应体现礼的要求。《礼记》还说“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 诸侯五, 大夫三, 士一。⋯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 器皿之度,棺掉之厚, 丘封之大。⋯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 诸侯七尺, 大夫五尺, 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 〔4〕所以古代建筑设计要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制度, 而不容许设计者随心所欲加以发挥。虽然这些制度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表现得不是十分强烈, 但还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一点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关于中国古代设计史
答::一,汉代灯具的设计风格二,汉代漆器的设计特点三,汉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四,唐三彩的设计特点五,分析唐、宋两朝瓷器的设计风格六,辽代金代瓷器的特点七,分析一件古代优秀的古代... :一,汉代灯具的设计风格 二,汉代漆器的设计特点 三,汉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 四,唐三彩的设计特点 五,分析唐、宋两朝瓷器的设计...

古代宫殿建筑中蕴含着哪些传统思想观念?
答: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居中的思想,正所谓以中为贵.4 .中国古代建筑的“居高”思想.自从奴隶社会开始,到清王朝结束,中国社会都体现着严密的等级制度,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这一点体现在建筑上,就表现为“居高”的设计思想.5.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居前”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建筑的居前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大朝正殿在宫殿群...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种具体思想有哪些?
答:中国古代建筑的四种具体思想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敬天祭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族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

从原始的时期制作中对于我们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答: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经受历史检验的成功设计作为综合因素下的适当形式,是“物顺事理”的必然,也是“人为事因”的结果。从原始社会的设计中寻找对于现在社会来说的新的设计源泉和灵感,返璞归真 ,运用...

中国古代设计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答: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然也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中国古代园林有着...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能够给我国当代设计实践提供怎么样的历史经...
答:东汉时的水排,则是以水力为动力的。张衡研制的浑天仪、地动仪,汉代大量出现的透光镜,苏颂的运仪象台,宋代的铜洗等,巧妙地运用了声学、光学、振动学等原理,表现了设计者广博的理论基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我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秀的思想...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答:中国古代服饰的成因正如你所写的,是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使人的精神与这些自然之物融合而产生有独特美感的服饰。另外,每一个时代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兴旺衰败。还有一点就是可能受当时皇朝的影响,设计师按皇室的口感来设计服饰也说不定。其实,大部分老百姓的服饰都是千...

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分析蕴含在中国建筑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答:也就是在那时,就有了“筑城以卫君”的说法,城作为人民的对立面出现,城的所有设计都体现了上述思想。2、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所体现的人的等级。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进入“国家”,城亦随之出现,当时的城是国家的统治中心,夏商西周的“城”就是这种情况,往后直到清朝也是这种情况.这是整个古代等级制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建筑艺术是按照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建筑文化,利用创造性的思维或方法,策划、设计、建造、雕塑、装饰、布置、制作的;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如房屋、洞穴、桥梁、墙垣、道路、水利、家具等构筑物;栽培植物等,具有典型性的形体或社会意识表现形态。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

简述中国园林一池三山设计手法的起源以及其对后世园林设计有何影响
答: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