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系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句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为: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对“绿肥红瘦”的赏析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意思:绿色的多,红色的少。"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lǜ féi hóng shòu

1、"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

2、"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指暮春时节。也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写出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扩展资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释义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原文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简析
  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秾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人。头两句固是写实,却隐兼比兴。金圣叹批《水浒》,每提醒读者切不可被著书人瞒过;吾意读者读易安居士此词,亦切勿被她瞒过才好。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作“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失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鬓对话,那真未免大杀风景,索然寡味了。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她肯定也喝多了.所以一 觉腥来,她想``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红瘦一词并不简单. 昨夜狂风爆雨.大家可以想想.绿叶得雨水的浇灌当然更加肥大 茂盛.而花朵经历风风雨雨后会怎么样呢?当时她还没出嫁.那红又是代表什么呢?所以逼真地写出了人物 寂寞 青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句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为: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对“绿肥红瘦”的赏析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绿肥红瘦的意思是: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例子】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1、《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白话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如梦令》创作背景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1、“绿肥红瘦”意思就是绿叶多,红花少。说明海棠经过一夜的骤风疏雨的摧残,一定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
  2、原文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简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叠词为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清照造词颇具心机,《如梦令》里“绿肥红瘦”出语新奇,而文章上阙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一再重复,感情宛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出,出人意料而又不得不惊叹 拍案。紧接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词调再度低迷。清照孑然一身,又逢深秋,看见大雁南飞,不由地想起...

李清照有多少个称号?为何又称之为李三瘦?
答: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分别是“新来瘦”、“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
答: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照是一个很喜欢争强斗胜的才女。“绿肥红瘦”一句,正符合她青年时代的这一性格。既然是“斗胜”,那双方在才华901上肯定是旗鼓相当,不斗则难分伯仲。若双方在才华上差别甚大、且很明显,则无需去“斗”了。因此,本文认为,作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说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什么意思?
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思是: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关于李清照故事和诗句
答:“昨天感觉(玩的)好吗?(试问卷帘人)李清照笑着答道:“没什么感觉呀”(却道海棠依旧。这里的“海棠”应指妇女性器官,如:《封神演义》中就有“鸳鸯枕上漫飘芳脂奇香,翡翠衾中初试海棠新血……”之说)赵明诚和他的妻子开玩笑地说:“你知道什么呀,你知道什么呀,应该是你胖了我瘦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李清照的诗词《行香子•天与秋光》赏析
答:2.宋·胡仔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3.明·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的作者是
答: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 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 柳瘦”句中, 以绿代叶、 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 “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

女词人李清照是大美人 外号“李三瘦”
答:李清照还有个相当有名的外号,叫“李三瘦”。因为她在词里,写过三句带“瘦”字的经典名句:一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有的是说花瘦,有的是说人瘦,还有的是说花已经很瘦了...

大家对李清照的评价
答: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蓼园词选》)。短短的三十来字竟用两人对话的方式婉转自然地将怜惜落花、惋叹春天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谨慎的问语,淡淡的回答,让词人感慨顿生……“知否?知否?”责怪之意溢于言表,不仅为感伤风雨之后凋残的红花,更是为海棠凋残之后仍不被关注。每...

...代表的有哪些作品?它们的意思,意境,诗人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
答: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 烟火者。(同上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