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代金矿床的分布、主要特点与对比 中国金矿主要分布在哪

作者&投稿:林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岩金矿床可分为五个主要成矿期,即新太古-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矿期。现将各成矿期金矿的分布和主要特点概述如下:

(一)新太古-古元古代成矿期

这是我国岩金矿床比较重要的成矿期之一,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特别是陆台的北部边缘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几个产金的太古宙克拉通一样,金矿床皆以太古宙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层。但由于华北陆台至古元古代仍处于活动期,变质期次多、程度高,故与其他国家(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不同,赋存于区域变质低变质相岩系中的变质热液金矿床并不十分发育,而是在高级变质的太古宇绿岩建造发育地区,经过多次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在同变质期构造带内形成了变质热液金矿床,即花岗-绿岩带金矿。成矿都与基性为主的火山-沉积活动及其后来的构造-变质改造过程有关。根据矿床成矿元素组合和含矿建造类型的差异,初步建立了AA、AB和AC三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以AA系列最为重要,代表矿床有金厂峪、小营盘、排山楼、夹皮沟和南龙王庙等。金成矿年龄1800Ma~2700Ma,与区域变质年龄相当。由于我国太古宙陆台的不稳定,经受了多次强烈的改造,残存陆核面积很小,因此,能保存下来的绿岩型金矿亦较有限。

(二)中-古元古代成矿期

总体来讲,该期金矿化强度较弱,分布不广。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不同,该期金矿床可以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花岗-绿岩带金矿,主要产于吉黑褶皱系佳木斯地块,构成BA矿床成矿系列。其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东风山群,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成矿作用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经历了区域进化变质作用及构造变形作用成矿阶段、变质热液作用成矿阶段和区域退化变质作用成矿阶段,形成了铁硅质建造中的金矿床,属火山喷气-变质成因(刘静兰等,1991)。代表矿床有东风山金矿,成矿年龄1440Ma左右。

第二类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台龙门-大巴台缘褶带黄陵隆起区,构成BB矿床成矿系列。该类金矿床的赋矿地层为古-中元古代变质岩系,成矿作用与元古宙黄陵花岗岩有关。成矿年龄782Ma±27Ma(板苍河金矿)。

(三)古生代成矿期

也是我国岩金矿床比较重要的成矿期之一,其储量约占全国岩金储量总数的10%左右。该期又可分为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分别产于加里东褶皱带和海西褶皱带中,并以后者较为重要。

加里东成矿期金矿床主要产于祁连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武夷-云开隆起区,分别构成两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加里东期祁连活动带海相基性-中酸性火山喷气沉积块状硫化物铜、铅、锌、银(金)矿床成矿系列和武夷-云开隆起区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前者赋矿地层为早古生代浅变质火山岩系,成矿作用与超基性岩浆系列和偏碱性玄武岩浆系列有关,代表矿床有白银厂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伴生金矿床。后者代表矿床有广西的六岑、桃花、古袍等,成矿与加里东期壳幔质混熔型花岗岩类有关,成岩时代406Ma(古袍)(康先济等,1994),成矿时代推测为加里东期。

海西成矿期金矿床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产于我国北部的华北陆台北缘、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天山褶皱系、阿尔泰褶皱系和准噶尔褶皱系内,组成了7个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的矿床成矿系列。古生代早期,塔里木-华北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隔海相对,由于古海洋板块向南俯冲,沿华北陆台北侧形成了加里东、海西褶皱带;古生代晚期,古海洋消失,两大陆块碰撞,形成了绵延数千公里的近东西向天山-蒙南-吉南海西构造岩浆带,为形成该期金矿床提供了最根本的地质条件。成矿作用主要与海西期幔源或壳幔混源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作用有关。赋矿地层广泛,包括元古宙变质岩和古生代沉积岩及火山岩。矿床(化)类型以火山岩型为主。矿化年龄值多变化于255~340Ma。此外,受该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影响,使华北陆台早已形成的花岗-绿岩带金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造,给某些金矿床(如夹皮沟)留下了海西期改造成矿年龄记录。

(四)中生代成矿期

该成矿期是我国岩金矿床极为重要的成矿期或高峰期。金矿床数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的70%~80%,储量约占全国岩金总储量的80%左右。

该成矿期金矿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滨西太平洋成矿域范围内,包括吉黑褶皱系、华北陆台、秦岭褶皱系、东昆仑褶皱系、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等。在我国东部,从晚印支期开始,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在弧后的亚洲大陆东部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大陆活动带。受此影响,我国东部大陆燕山断块运动十分强烈,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种类繁多,出现了一系列构造岩浆活化区(带),并形成了众多的与基性、中酸性-酸性岩浆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的金矿床,组成了MA-MT等20个各具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表6-7)。形成多种类型金矿,尤其发育破碎带蚀变岩型、岩体内外接触带型和微细浸染型金矿。与此同时,该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对新太古-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形成的金矿床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叠加改造,共同组成了我国吉黑褶皱带(系)、华北陆台北缘、华北陆台、华北陆台南(西)缘、祁连-秦岭褶皱系、长江中下游台褶带、华南褶皱系、东南沿海褶皱带、江南地轴、康滇地轴和松潘-甘孜褶皱系等11个成矿带(区),并且该期金矿床常是上述各成矿带(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新生代成矿期

该成矿期金矿化强度较弱,已知金矿床总数和储量均占全国总数5%以下。按照成矿地质环境和分布,可分成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即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岛弧区台湾褶皱系。在新生代第三纪,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继续俯冲,沿西太平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岛弧火山活动带。受其影响,我国大陆东南缘台湾褶皱系中酸性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与之有关的以火山岩型为主的金矿床,如台湾金瓜石矿床。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大陆边缘亦受其不同程度的影响,成矿性质尚待探讨。

另一部分则属于特提斯成矿域,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边缘的三江褶皱系和喜马拉雅褶皱系雅鲁藏布江优地槽褶皱带内。在新特提斯期,我国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一条规模巨大的北西向构造岩浆活化带。其间岩浆活动强烈,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了一系列与超基性-酸性岩浆火山-侵入作用有关的金矿床,组成了我国澜沧江地块、西藏雅江碰撞带和哀牢山构造碰撞带三个主要金矿床成矿系列,如老王寨、金厂、扎村、玉龙、多霞松多等矿床。成矿时代以喜马拉雅期为主,部分为燕山晚期,成矿年龄值多变化于30~70Ma。喜马拉雅期的金矿成矿作用向东一直到达滇中、川西、甘南一带,需要给以充分的重视。

从上述我国五个成矿期岩金矿床的分布和主要特点可以看出:

(1)从金矿化强度和分布广度来看,中生代金矿列于各时代金矿之首,其他依次为古生代、新太古-古元古代、新生代、中-新元古代成矿期金矿。

(2)在成矿作用性质上,新太古-古元古代成矿作用主要为与古老花岗岩-绿岩带有关的变质热液成矿作用;中-新元古代成矿期兼有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古生代成矿期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中生代成矿期则是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导,兼有地下热(卤)水溶滤成矿作用;新生代成矿期主要为火山热液成矿作用。

(3)在空间分布上,总体来讲,新太古-古元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特别是北缘地区;中-新元古代金矿床目前只见于吉黑褶皱系佳木斯地块和扬子地台龙门-大巴台缘褶皱带东端黄陵隆起;古生代金矿床主要产于我国北部的天山-蒙南-吉南一带(即塔里木-华北陆台北侧)海西褶皱带内,少量产于华南褶皱系武夷-云开隆起区;中生代金矿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滨西太平洋成矿域范围内,并部分叠置于古亚洲成矿域之上,使这一地带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更加复杂化;新生代金矿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三江褶皱系和东南的滨西太平洋岛弧台湾褶皱系。

(4)在成矿元素组合上,总的来讲,矿床形成时代越早,成矿元素组合相对简单;成矿时代越新,成矿元素组合相对复杂。新太古-古元古代金矿床,与铁元素关系较为密切,含Ag较少,多出现Au、Fe(Cu、Pb、Zn),Fe(Au)和Cu、Zn(Au)三个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中-新元古代金矿床主要出现Fe、Au和Au、Pb、Zn(Ag)两个成矿元素组合;古生代金矿床,主要出现Au、Ag、Cu、Pb、Zn,Au(Cu、Pb、Zn),Fe、Au、Ag、Cu、Pb、Zn,Au、Cu、Pb、Zn,Au、Cu、Pb、Zn、Cr等成矿元素组合;中生代金矿床元素组合繁多,与岩浆作用有关金矿床常出现Au、Ag、Cu、Pb、Zn,Au、Ag(Cu),Fe、Au、Ag、Cu、Pb、Zn,W、Sb、Au(Ag),Pb、Zn、Au,Au、Ag、W、Sn、Nb、Ta(Cu、Pb、Zn),Cu、Pb、Zn、Au、Ag、U和Au、W、Sb等成矿元素组合,沉积岩建造中金矿床以Au、Sb、As、Hg(U),Au、Ag、Hg、As及Au、Sb、Cu、Pb、Zn等成矿元素组合较多;新生代金矿床主要为Cu、Pb、Zn、(Au、Ag),Cr、Au、Ag、Cu、Pb、Zn,Au、Ag、Cu、Pb、Zn和Au、Ni、Cu、Pb、Zn、Sb等成矿元素组合。



砂金矿床,半生金矿床,脉金矿床的特点是什么啊?~

砂金矿床分布甚广,种类繁多,按其搬运距离的远近通常可分为五种:残积、坡积、洪积、河床冲积和滨岸砂金矿床,其中以河床冲积型为多见。按搬运营力的性质可分为凤成砂金矿床;冰成砂金矿床和水成砂金矿床。按搬运的时代不同又可分为深藏砂金矿床、阶地砂金矿床和河滩砂金矿床。

砂金矿床的宽度一般为50-300米或更宽,长度可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埋藏深度一般为l~5米,也有深至20"30米或更深。砂金矿床的含金矿层厚度一般为l~5米,个别可达lO米。

砂金矿石中除含金外,还含有多种重矿物。与金伴生的重矿物按其常见程度依次为: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石榴石、锆英石、赤铁矿、铬铁矿、铂矿、铱铁矿、辰砂、钨锰铁矿、白钨矿、锡石、刚玉、金刚石、汞膏、方铅矿等。砂金矿中重矿物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3千克/米。,其余为各种粒径的砾石、卵石、砂和泥土。粘土对细粒金的回收不利,在选金过程中应设法排除。

金在砂金矿中多呈粒状、片状、枝状等形态存在。金的粒径一般为0.5~2毫米,但也有重达几公斤的大块金及呈粉状的微粒金。金的成色通常为50-90%,密度平均为17.5-18克/厘米3。金的成色与密度的关系列于表35.5.43。
脉金矿床指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变质带中的脉金矿床与太古代变质岩中的脉型矿床具有很多的相同特点,通过对不同时代脉金矿省的详细研究,指出不论是太古代还是年轻的成矿省的成矿作用是相同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表明,从太古代到新生代,构造控制的脉金矿床,在构造、矿化、金属矿物和化学特征方面也具有广泛的相似性。从而认为产在变质地体中的脉金矿脉系统是一组单独的或有继承。

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主要矿床和产地分布有:山东、河南、贵州、黑龙江、陕西、广西、云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甘肃、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区。
1、河南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整合勘查项目包括槐树坪金矿、东湾金矿、七亩地沟金矿、磨沟金矿、上道回沟铅矿、斩龙岗铅矿、瓦房铅矿和两河口钼矿8个探矿权。
槐树坪金矿详查野外工作已经完成,估算资源量超过30吨,达到大型规模,东湾金矿详查工作已经完成,探获金资源量6.3吨,平均品位3.24克/吨,达到中型规模,根据已有工程控制程度估算,两矿区可提交金金属量将近40吨,预计建成矿山后的服务年限为42年。
2、新疆
新疆自治区北部以及阿尔泰山区的西南部脉金和东南地区的砂金。
经过20年持续勘查评价,在新疆地矿局在新疆乌恰县海拔3100米到4300米20平方公里的勘查范围内,发现了21个金矿化带,平均品位2.45克/吨,提交黄金资源量127吨,远景资源储量在200吨以上。
其中4号成矿带宽度达85米、长4000米,平均品位2.57克/吨,局部最高品位达63.88克/吨,估算金资源量达98.33吨。成为目前新疆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金矿。

3、内蒙古
内蒙哈达门沟
2012年9月,内蒙古哈达门沟矿区一座国内罕见的单脉体特大型金矿被武警黄金一总队二支队发现。经专家初步认定,该矿脉金资源储量近70吨,潜在经济价值270多亿元。
内蒙乌拉特中旗
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地质勘查人员近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探明一处超大型金矿,资源储量为148.5吨,保有资源储量130.4吨,探明资源储量列自治区首位。
4、山东
东北北部砂金矿区。主要由黑河、呼玛、乌拉嘎和桦川一带的砂金矿,属于河流冲积砂矿。在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岩一进入体中找到团结式原生金矿床。山东招远一带含金石英脉开采历史悠久,有玲珑金矿床等。
后来又发现蚀变花岗岩型,如三山岛、焦家、新城等大型金矿床。这一地区的金矿床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烟台发现18处金矿开采后备基地,新增241吨黄金金属资源储量。截至去年底,烟台市保有黄金资源储量1800吨,仅莱州市黄金资源储量就超过600多吨。
5、其他地区
燕辽金矿区。包括吉林东部及河北东部的一些金矿床。大部分为产于前震旦纪的片麻岩、片岩及花岗闪长岩中的含金石英脉矿床,其中夹皮沟、金广峪、五龙、张家口等金矿床。
东南地区金矿区。包括湘、桂的脉金,多为板溪系的矿化板岩和边溪亚群中的含金石英脉。本地区金矿较多,但规模较小。湘西金矿石本区最大的金矿。
秦岭-祁连山金矿区。本区以矿脉成群、品位高、多金属共生为其特点。代表性的矿山有秦岭、文峪、潼关等金矿。
西南地区金沙江流域及四川盆地的一些河流的阶地砂金矿区。
台湾金矿区。金瓜石金矿是与第三纪火山岩有关的大型金矿。
西藏金矿区。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以南各支流两侧的阶地之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矿

金矿床类型和特征
答:伴生型金矿床主要与海相火山岩系和沉积岩系的多金属矿床相关,如红沟、白银矿田、锡铁山等。砂金矿床在本区分布范围广,已发现41处矿产地,如天朋河中型砂金矿床、川刺沟小型砂金(铂)矿等。独立型岩金矿产已发现57处,包括构造蚀变岩型和热液型(含石英脉型)两种类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多形成...

典型矿床成矿时代
答:根据姑子沟银-多金属矿矿化特点、控矿构造与东山等矿床的一致性,可以推断,其成矿时代与矿带的东山银-多金属矿等矿床相近,属晚燕山期矿化。 5.张家口金矿集中区主要金矿成矿时代 张家口金矿集中区发育东坪金矿、小营盘金矿、后沟金矿、响水沟金矿等数十个大、中、小型金矿床。该金矿集中区分布于赤城—崇礼断裂南侧...

世界及我国金矿资源概况
答:据有关文献统计前寒武纪是我国金矿最主要的成矿期,其次是中、新生代,古生代金矿最少。此一特点与世界金矿成矿时代特征具有一致性。但从我国目前已知的主要金矿类型和探明储量情况以及大量的新的找矿信息认为,中、新生代可能是我国金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时期。图1-1 世界主要金矿分布图 2.大型矿床少,...

(四)火山岩型金矿床
答: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20-01-30 各时代金矿床的分布、主要特点与对比 2020-01-30 岩金矿床类型 2020-02-03 陆相火山岩型矿床——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 2020-01-31 模型三十八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找矿模型 2020-02-0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202...

岩金主要矿床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该类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高级变质区和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的太古宙克拉通内,尤其是华北陆台的北缘,以及滨西太平洋构造域部分地槽区元古宙变质岩出露部分(如佳木斯地块),构成我国岩金矿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矿期的AA、AB、AC三个矿床成矿系列和中-新元古代成矿期的BB矿床成矿系列,主要代表性矿床有金厂峪、...

金矿床成矿分带
答:经对区内金矿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区内金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由南西向北东分成5个成矿亚带(图3-2),即多拉纳萨依金成矿亚带、阿舍勒-赛都-阿克别依特金成矿亚带、阿希勒-恰奔-吉拉拜金成矿亚带、阿克吐拜克金成矿亚带和阿祖拜金成矿亚带。上述各成矿亚带均受断裂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控制,并各...

矿床及控矿特征
答:1.大地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前已述及,扬子陆块边缘坳陷和周边陆缘活动带,从整体上控制了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分布,其中又以陆块西北和西南的陆缘和陆间印支褶皱带最为重要,几乎集中了所有大型和特大型矿床。成矿构造区的主要特征是:基底具有多层含金建造;显生宙以来处在地壳相对活动、特别是海西期-印支期受古特提...

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时代
答:矿床分布于细碎屑岩中,尤其是泥质碎屑岩中。泥质碎屑岩有利于金的富集,根据对金山、马泉矿床金矿化岩石的化学成分统计,赋矿岩石Al2O3>15%,主要表现为板岩或千枚岩。3.构造条件 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明显。所有金矿均受控于韧性剪切带活动过程中的韧-脆性阶段。(二) 秦岭泥盆系金矿成矿时代的讨论 ...

金成矿区带划分及主要成矿特征
答:松潘成矿亚带对应于松潘印支期褶皱带,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岩浆岩不发育,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该带以三叠纪浊积碎屑岩系中产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特征,如巴西、团结、马脑壳,主要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摩天岭成矿亚带含少量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大面积分布元古代碧口群,同时发育加里东-早华力西期海槽型复...

浅成低温金矿特点综述
答:经典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时空分布上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茨克带。其中已发现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带;成矿时代上,绝大部分集中在中、新生代,有些现代地热系统目前正在发生金矿成矿作用。因此,基于环太平洋带研究的传统概念,普遍认为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