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思考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投稿:豫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 一、ERP发展及内涵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材料等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运作系统看,ERP是基础工程,没有ERP,企业信息管理就失去了支持,整个电子商务的品质就要打折扣。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

二、ERP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总体上讲,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层面的ERP的架构在扩张;二是微观层面,即ERP物理模块在不断细化。这两者的互动中,推进了会计作业模式的变化。 从宏观层面讲,财务会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及时性上,还是有效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现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引入ERP以前,随着电脑的普及,会计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应用电脑作业,或是引入其他硬件来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来说已是一大进步。但这只是将手工会计向计算机系统进行的简单复制与移植,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对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作用有限。在业务流程的临近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上,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因此,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代理网络、各地制造工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微观层面讲,即ERP物理模块走向细分化。现阶段在财务会计领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ERP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因此,从物理层面看,ERP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 以现金管理模块为例,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软件中,一般都具有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2.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会计、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然后,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这种转变体现在,它吸收并内嵌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它在支持企业的一体化经营上,为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由于支持基于Web的财务信息处理,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如销售订单处理等)提供了平台,财务信息还可以通过Web方式收集和发布,使企业实现实时的、跨地区的财务管理成为可能。总之,这一切,倘若在非ERP的环境下,即使靠“人海战术”来完成,其效益也是有限的。 3.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具体来说,典型的或高层次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分析与决策等系统。 以定单和项目会计为例,它是一个全面网络化的管理会计系统,带有定单成本结算的详细操作规程。该系统收集成本,并用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来协助对定单与项目的监控。系统提供了备选的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方案,从而有助于优化一个企业对其业务活动的计划与执行。 再以获利能力分析为例,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个特定的定单利润是怎样构成的?这些都是获利能力分析必须涉及的问题。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帮助找到答案。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第一手来自市场的信息来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三、ERP导入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 由于上述特点取代了传统会计功能的一大部分,因此导入ERP,实施ERP系统管理,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当企业导入ERP系统,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键入,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出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而且,从作业的质量到速度,都比人工作业好得多。那么,对这一现象应该怎么看呢? 从表面上看,ERP的导入对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笔者认为,ERP的导入,本质上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从以往对数学的计量与纪录,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未来会计人员将不再扮演账房先生,而是企业咨询者的角色。同时,会计人员提供企业咨询、分析的价值将愈来愈受到重视。会计人员在组织中所占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从对信息的加工层面讲,由于导入ERP,不仅是一个硬软件的引进与安装的问题,而且是实施ERP系统所取得的效益。而这效益的取得及其增值,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层次性,所以“再加工———深加工”是会计新模式的基本特点。 以前,管理人员需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信息来做经营及绩效上的管理,如今的信息科技已转为可随时提供管理人员有用的信息,如此的转变强调了管理会计的贡献及重要角色。总之,随着ERP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发展,将赋予新的会计作业模式以更丰富的特色。 四、ERP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前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企业就开始引进国外的MRPII软件,推行MRPII管理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与浪潮公司合作,实现了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中石化更是在2001年,通过中石化会计信息3.0集中核算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从外部的信息系统开发商的发展来看,我国自己的软件中心或公司,包括金蝶、用友等软件公司专门开发并推出商品化的ERP软件。再一方面,诸如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安达信等在我国推销ERP系统。影响这些趋势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拥有庞大的ERP市场。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年需求量应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对ERP软件、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商务管理软件的需求较为强烈,占90%。因此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整合,实施ERP管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方向。 从应用层面看,我国企业应用ERP的态势,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量的扩张,二是质的提升。从前者来看,企业应用ERP的领域,不仅只是制造业,还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领域。其中,近年来特别是流通领域的企业应用ERP的比例明显上升,这与我国加入WTO的大趋势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并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实施ERP有利于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管理水平的差距。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已经应用了多套财务管理软件。从实践来看,由于石油企业单位数目庞杂,各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市场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ERP应用上,要多走“量身定制”这一模式。如何调整现有管理模式,将以往好的管理思想植入ERP系统中,对ERP系统进行后期改造以适应企业的管理现状与管理要求,将是ERP系统实施成功与否和发挥ERP管理效益的关键。三。ERP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的前景
什么是ERP,ERP的科学定义是: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 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思想,它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的整合。
通过软件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这就是ERP。
了解什么是erp后,我们再年看看中国企业ERP的历史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和ERP 应用已经风风雨雨渡过了二十多年,从1981 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 Ⅱ软件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erp.两十几年来,ERP 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逐渐成熟的风雨历程。
早在1986 以前,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不知道什么是ERP ,大约在1985 年到1990 年的时候,许多管理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的企业家就开始研究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来帮助中国企业提高管理竞争力,这期间诞生了一些ERP 应用的试点企业。到了90 年代,全球许多著名的ERP 厂商纷纷涌进中国市场,有更多的企业试用或购买了ERP 产品。但令我们失望的是,ERP 在中国企业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这样的结果对中国企业打击很大,以致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企业心有余悸,不敢上马ERP 应用。

伴随着WTO 的加入以及企业信息化的飞速进展,ERP 在中国也进入广泛普及阶段,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erp.erp应用更加务实、业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业务深度逐渐加强的ERP 正为广大的中国企业所期盼。
然而,目前国内的ERP 应用并不尽如人意,就整体而言,我国在应用ERP 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差距较大,能够真正成功地全面实施ERP 管理系统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其原因在于:一、ERP业界对广大中国企业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ERP成熟标准在我国缺乏深入实践,从而导致企业ERP 选型错乱,实施风险失控。二、一些软件厂商肆无忌惮地吹捧自己的产品,使得ERP 市场鱼目混珠,更直接导致了客户对ERP 产品的怀疑。

一、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将严重制约ERP 的运用
ERP 的发展是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体,从ERP 的产生历程来看,ERP 的成熟完全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20 多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实践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创新,其系统内涵和基本模型已经十分清晰。而ERP的成熟不能只看这个软件本身的管理思想是多么的流行,更主要的是看ERP本身蕴涵的管理理论是不是在实际中已经得到了运用,在发达国家的成功运用证明了其思想是成功的。
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长期落后于信息化要求。很多企业存在基础数据不全,信息失真的问题。同时,大量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动力不足,采用信息技术处于被动状态,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到位,现场管理不严格、不规范,信息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ERP 在我国的运用。
二、企业纵向管理的不成熟将严重影响ERP 的运用
ERP的运用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ERP应用具有范围扩展性,并逐渐形成针对行业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行业业务的特殊需求。而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前提是,管理视角和管理高度的全面集成。尤其是,ERP 中财务系统应能实时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并执行监控功能,敏捷做出快速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使ERP 能更加综合的为企业运行进行支持和诊断。本文章什么是erp严禁抄袭.
而我国企业目前在销售、采购、生产、财务等各环节严重脱节,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成长较快的企业,脱节更为严重。如采购和生产之间的不协调经常造成停工待料;有时财务和销售环节的衔接不良,造成应收账款不能收清等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整体考虑,尤其体现在不能集成“三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而造成计划与控制不能统一,各部门业务不能协调等。这是ERP 在我国发展面临的第二个考验。
三、ERP 软件生存周期的缺陷将严重制约ERP 的运用
ERP 是综合应用了C/S 或者B/S 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现代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ERP 成熟的产品应该具备实现数据完全按逻辑集成、提供业务流程模型、具有开发接口、可实现客户化配置等功能。技术和应用的完美结合应该是ERP成熟的一个表现,但是,我国ERP 软件目前存在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ERP 软件的生存周期,进而制约ERP 的运用。

从1981 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 Ⅱ软件以来,MRP Ⅱ/ ERP 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 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 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各个企业差距较大。
1 中国企业ERP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1970 年ERP 的前身———MRP (物料资源计划) 出现以后的30 年间,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从最初的MRP ,发展到了后来的MRPII 和今天的ERP。早在1990 年前后,我国就开始引进和利用MRP Ⅱ来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和辅助设计,但直到1999 年,才出现了以开思、利马等为代表的公司对ERP 软件的尝试。国产ERP 软件刚刚走过了第五个年头。随着联想、海尔、中石化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的ERP 成功实施和应用,由ERP 实施为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思想正在被同行业企业所学习和效仿。并且,一些过去被认为是“被ERP 遗忘的角落”的中小型企业,如宝岛眼镜、杭州解百等,也开始引入ERP 来帮助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改革。了解什么是erp,就必须了解erp的优势.
1. 1 ERP 管理的优势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各种生产相关的信息也急剧庞大,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将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行,如成本信息滞后就影响报价,库存和车间库存信息得到不及时就容易造成生产计划完不成和大量的材料积压和浪费,采购计划不准确会影响材料的及时到货,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ERP 系统采集各种信息,及时进行加工、统计、分析,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及准确性,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实时了解运行状况,作出准确的决策。
ERP 不仅处理信息,还可以将合理的管理流程固化在系统中,减少人为的差错,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所以ERP 不仅仅是一套软件,同时包含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竞争最终体现在效率的竞争上,产品开发的效率、生产的效率、采购的效率、资金流动的效率等。通过实施ERP ,改善企业内部的流程,促使企业结构的更加优化,减少管理层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库存,从各个层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这也是我们的目标。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erp了吧!
1. 2 ERP 实施中的问题
最近20 年来,ERP 在中国的发展很不顺利,实际应用状况远不尽如人意。对此,必须看到两个事实和两种发人深省的现象。
第一个事实是制造业基本方程的普遍存在。众所周知,MRP 的基本功能是,根据主生产计划(A :明要生产什么) 、物料清单(B :说明用什么生产) 、库存记录(C:说明有什么) 得出物料需求计划(D :说明还应得到什么) 。MRP 所模拟的正是所谓的“制造业基本方程”,这个方程可以表示成一个概念公式:A ×B - C = D。有关文献指出:制造业基本方程就像地心引力,使企业只能面对,而不能改变它。
第二个事实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已是必由之路。那么,制造业基本方程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是什么呢? 回答是ERP !ERP 在中国过去几年的发展可以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来形容:效益好的企业想不到ERP ,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顾不上ERP。
基本状况是:
①企业缺乏资金。
②欠缺管理和IT 技术应用经验。
③客观的内外部环境使老板的决策不能由软件来全部代替。中国企业多年来“人治”的历史证明,中小企业的活力和优势不是规模也不是垄断,而应该是迅速和灵活。
在全面实施ERP 以后,软件只须提供参考数据,将决策的事情全由老板来做就是违反规律的。
④急亟待扩张的业务规模不能因为实施信息化而停止。以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国内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资源、经验乃至认识的不足,要做到一步到位绝非易事,但起码从企业高层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这是ERP 项目成功实施的最基本要求。

知道什么是erp后,再看看ERP 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因此,从物理层面看,ERP 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
以现金管理模块为例,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 软件中,一般都具有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会计信息化建设还是相当有前景可言的!

 【摘要】ERP的实施,引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在内部控制的新环境中,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实现经营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关键词】ERP;会计内部控制;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 F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6-0082-02
  
   ERP(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集中的管理系统,整合了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根据COSO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提出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概念,企业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每一个实施ERP的企业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ERP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特征
  
   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价的全面化、整合化和动态化的管理平台。它打破了传统的以职能划分的作业模式,全面形成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将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的集成;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平台。因此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具有以下新特征:
   (一)会计内部控制要素发生新的变化
  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依据内部牵制理论,通过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账目核对等手段,达到查错纠弊的目的。ERP系统是以人、财、物、信息等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集成管理系统,管理者的观念更新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前提。首先,要从传统的查错纠弊理念转为防错纠弊的内部控制理念。ERP系统内嵌的控制机制是按照人们事先设定的控制参数和程序对日常交易活动自动进行监控。企业在实施ERP 系统的同时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设置关键的控制点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程序。其次,要从过去的会计事后反映观转为会计实时控制观。传统的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会计只能进行事后核算和反映,导致会计控制职能难以发挥作用。过去企业内部等级呈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非常明显,企业上层一般先将工作分解成过程,然后通过行政指令分配和控制。而在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管理扁平化成为可能,领导不再是组织等级的上层,而成为行动的核心。信息经济要求企业的领导阶层学会协调与基层人员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潜能, 并在一个开放和动态的环境中发现内聚力。此时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是更多地基于权力的需要, 而是基于信息的科学性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多维的会计内部控制视角
  传统的会计控制一般都是二维控制模型,第一维度是一种基于制度的规章控制,依照会计信息处理的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环节进行规范会计质量静态控制;第二维度是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反映控制。而在ERP条件下的会计控制模型是一种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要求的实时动态控制模型。重建这种会计控制模型需要针对企业每项业务流程充分挖掘实时动态的控制需求和控制规则,ERP系统的高度集成、实时动态化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等特点和它对会计控制的要求,应将内部会计控制划分为企业人文普遍控制、信息系统普遍控制和业务与会计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产生冲击,形成会计普遍控制三个立体动态维度。
   (三)更新的会计内部控制手段
  ERP系统环境下,业务环节和交易方式的变化会对每个业务循环的具体控制目标和内容有所调整,传统的会计控制方法的控制力度减弱,而一些先进的控制方法,如预算控制、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控制等管理会计控制方法有了广阔应用的空间。由此,会计控制方法也要随之按所需的支持技术和工具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第一,要根据会计控制的内容对控制方法进行刚性化分解,即分离出可以由程序自动执行的控制方法,制定标准的制度规范,以便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技术架构。如ERP系统通过整合从采购到付款、订单的获取到发票的开出等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形成了集中、单一的数据库,简化和压缩了过去跨部门的审批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手工环境中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许多审计线索在ERP系统引入后消失了且过去基于文件审批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无法适应ERP基于流程的管理需要。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化了企业内部整体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这样一来内部控制风险体系必将呈现新的特征。第二,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先进实时控制技术和工具对会计控制方法进行实时化改进,以便于对各个业务循环的具体控制内容进行实时控制。第三,要将先进的、精细的管理会计的控制方法实用化,以便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各个业务循环的关键控制环节,通过会计控制实现管理的增值。第四,要对各种会计控制方法进行集成化改进,以便适应对ERP系统环境下集成的业务和会计流程进行控制。 二、ERP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
  
   (一)建立适合ERP环境实施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从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岗位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等诸多内部控制制度,并从多层面考虑ERP是一个以财务为核心的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管理企业整个供需链,权衡供需对生产、财务、客户、分销和供应信息化手段进行内控,有效地弥补现有人工会计控制的缺陷。企业要根据ERP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名类资源包括人、物才、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形成一个可行的实施环境。
   (二)ERP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操作控制的变化,在ERP环境下,很多会计数据的录入和生成工作已经前移至业务部门,在财务人员对后台配置相应会计科目后,业务部门的人员只需录入业务数据,由授权部门进行审核、确认、计量,并登录ERP系统进行业务操作,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原始会计资料在操作完成的同时,这些信息就会通过计算机网络集成到财务模块,自动完成财务账簿登记。
  2.通过软件系统实施控制,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干扰,做到同步监控。主要通过事前的预算和授权控制,事中业务操作和会计系统控制,事后数据核对和计划及制度完成检查可以有效地保证资产安全,保障制度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目前通过操作用户的权限控制、PS模块分级管理、预算两级分解、MM模块材料购置五级审批等岗位权限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内部控制已经由以前的文件形式逐步落实到信息系统中。当然,ERP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信息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协调配合,这就需要制定许多系统之外的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作为ERP系统的有益补充。
  3.检查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单位应根据其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确定对系统有权进行操作的人员,并设定这些人员的操作内容和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以保证输入的数据是经过必要授权的。
  
  (1)上机管理控制。ERP系统的计算机应做到专人专用,每台计算机都分配给责任人日常使用,其他人未经责任人或部门领导允许不得使用,责任人要定期更换上机密码;系统管理员应将每台计算机的名称、IP地址与网卡地址绑定,其他人不得随意更改。一般来讲,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包括机房管理制度、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和编制完善的用户操作手册等。
  (2)会计业务处理控制。除执行传统会计中各项有效的财务处理制度外,还要制定适合ERP系统运行的制度,这些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财务模块和其他业务模块。ERP环境下,企业同样要建立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还要建立职务轮换制度。
  4.应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的评估。在ERP系统中,企业内部各个模块的信息是按事先制定的控制标准和公用格式进行传递的,这些控制标准和格式一旦制定交由计算机控制,有效地弥补了人工环境下的缺陷。但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依然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管理人员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企业管理层的品行和能力,管理层遭受的异常压力,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内部控制设计情况,容易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方面施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并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采取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三、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增强新环境意识,全员认识ERP系统。ERP系统不仅仅是给企业带来了ERP软件,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实施ERP的过程,要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将ERP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的过程。那么ERP的实施必然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也必然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所有这些仅仅依靠企业的几个部门领导的参与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对全体员工对适应ERP的实施进行培训,让企业员工全面认识ERP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让员工熟悉ERP系统的结构和运作要求,改变原有的陈旧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系统操作能力。
   2.建立科学、严密的会计内控操作制度。ERP环境下,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活动和组织结构扁平化,对原有手工业务流程要进行重新设计,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梳理工作流程,控制制度要严密,而且要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ERP系统中内部牵制是指在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来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必须要建立科学、严密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ERP信息系统环境的权限控制始于系统初始设置阶段,即通过系统管理员(或系统维护员)对工作人员、工作范围等进行设置(输入相关的数据);每个岗位人员采用口令密码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权限接触系统。同时由于系统维护人员和熟悉信息系统技术的相关人员能直接接触会计数据库、会计软件,他们的有意作案或无意的错误操作所造成的影响很难估量,因此必须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他们。要做到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权限设置全面分离制约,将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很好的分离;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很好的分离制约。
  3.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通过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促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ERP对企业资源的整合作用,促进企业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实现经营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内部控制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郭东强.基于信息技术的ERP与ERP关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0,(6).
  [3]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1).
  [4]李明辉.试论内部控制报告[J].上海会计,2002,(5).
  [5]陈关亭.中美内部控制评审准则比较[J].审计研究,2002,(5).
  
  【作者简介】冯太业(1967- ),男,广西浦北人,广西钦州商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教学。

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厂商、咨询公司。企业信息化可以按照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信息化的内容,如选择财务软件首先实现会计电算化;或选择进销存软件管理企业的库存,采购和销售。对于希望一步到位或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可以直接选择ERP软件实现企业全面资源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必须依靠软件。面对众多的软件厂商,面对各种各样的软件,企业必须睁大眼睛分辨哪些是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哪些能够真正提供ERP实施和咨询服务。因为毕竟ERP软件不是财务软件,不是进销存软件;开发财务软件和进销存软件的公司也很难为企业提供好的ERP实施和咨询服务。  国产财务软件在中国的成功,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我们的财务会计政策阻挡了国外财务软件的进入,在这基础上财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账务处理阶段:利用软件实现账务处理、科目管理、凭证输入、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核算。这种系统应用具有局限性:应用水平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妨碍了会计信息的交流,难于更充分、广泛、及时的利用会计信息。二、全面核算阶段:这阶段财务软件内容涵盖了所有会计核算业务,包括了所有账务处理和核算,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系统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第三阶段:向管第理会计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基于财务数据的决策支持。  ERP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导来构建和实现的,它包含和实现了企业大部分业务流程的系统管理。  现在我们来看看财务软件与ERP的区别:  从范围上来看:财务软件是ERP的一部分。ERP软件一般按照模块可以分成: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后勤管理(采购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和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ERP涵盖的范围永远比财务软件来的广,它对企业的整个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企业的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得以利用。财务管理是ERP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模块紧密集成使用。随着国家财务制度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ERP厂商都对财务部分进行了符合中国财务制度的修改。因此在企业选择信息化建设时如果因为资金或想分阶段进行时,建议可以直接选择成熟ERP软件中财务管理部分或进销存部分。这样可以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节省资金和时间。  从工作的机理上来看:财务软件因为只是单纯的针对公司业务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因此财务核算前提是:对各项业务单据编制凭证手工输入系统,系统再进行汇总和分析。财务人员大部分的时间仍然要面对繁琐的财务凭证录入工作而无法将时间用在财务管理上。而ERP中企业的业务是以流程为导向,财务模块通过ERP中的自动分录系统将这些流程紧密集成在一起,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自动触发会计事件,而这些会计事件对应的凭证已经预先定义会计科目,所以当业务类型发生时,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凭证,更新到分类账和总账。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或由系统自动审核,这样就大量的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将时间集中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中,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  从功能上来看:目前国内财务软件通过前面的三个发展阶段应该说已经非常成熟,从表面上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财务核算要求。但是我们从深层次和管理角度上来看,管理人员或决策高层希望拿到的财务报表不是简单数据的累加,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报表来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如通过财务提供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毛利希望能从多角度(如客户类型,不同产品线,产品销售流向,各销售部门,业务员业绩等)来分析销售情况,而这时如果单纯从财务来看就无法满足要求。而同时对财务人员来说,当发现报表数据错误时,很难去跟踪来源,因此消耗了大量时间。而ERP软件由于其工作原理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因此各种发生的财务数据能够与各项业务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财务角度或从业务角度都能够快速进行相互跟踪。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务软件不等于ERP,只能说是ERP的一部分。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了解财务软件和ERP的区别,明确自身信息化目标,合理选择适合企业状况和需求的ERP软件。</TD>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如果是政府的话,可能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是企业,可起到自检的作用,从而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或改变其相应的办事流程,从而始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预防和检查会计的舞弊和造假

(一)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的企业只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认为不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也能搞好;甚至有的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殊不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的方面。会计理论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例如,会计假设作为传统会计建立的基石,主要划定会计核算的时空范围。是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二维”坐标基础上的一种“二维平面单向传递”会计观念,但在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⑴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呈现模糊性,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⑵现代经济中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导致企业解体,由此而引发了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⑶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信息化会计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和断点。此外,建立在传统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原则也不能适应信息化会计的要求,也要在新的会计假设基础上进行重新设定。(二)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能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攘,彼此共享,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但是,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而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这样就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传递借助网络完成,如何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复存在,从而使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特别是一些集团性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Internet来传递数据、沟通信息时,由于lnternet的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另外,对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由此可见,如何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分析
答:面对信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会计部门必须不断转变流程模式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要求。这不仅关系到会计流程的改革,更关系到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会计部门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情况下财务会计流程优化工作的足够重视。一、财务...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探究论文
答: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探究论文 摘要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会计的作用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从最初的单纯记账,到财务管理和分析,再到管理会计,会计也逐渐细分为会计与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职能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

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是什么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信息工程技术的结合,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应社会信息化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很方便快捷。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解读
答:《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制定过程中,企业对会计资料无纸化的呼声十分强烈和急迫。为此,工作规范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做了相应规定。尽管内容不多,这两条规定却在政策层面实现了无纸化的破冰,是工作规范的重要突破之一,对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的深入都将带来深刻的...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
答: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如何做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答:前面多次提到,信息技术与其他环境因素要相互适应配合,共同对企业经营管理构成影响。同时,会计也是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实践证明,决定会计信息化成败的不是“建”而是“用”。设计上再完美的信息系统,如果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配合,没有处理好内外部利益关系,没有得到用户部门...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对它所处的社会及其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绳记事促进了原始社会剩余物品的分配,“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借贷关系的发展,成本和损益计算促进了现代工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则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在上述两方面中,相比之下本文更加关注后者。因为只有...

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答: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的简称.它是一个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
答: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如下:一、信息化发展对会计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1、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2、财务会计朝着管理会计方向转变。3、改变会计人员的服务方式。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优化策略。1、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2、推进会计理论建设,完善财务会计法律...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答: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