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国时期的海军力量如何?具体点! 民国时期中国有海军吗?它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作者&投稿:机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先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继由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建立和统率的海军。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海军巡洋、长江舰队所属舰船纷纷起义,加入革命行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中华民国海军。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1912~1928年的海军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设海军部,黄钟瑛任海军部总长,汤芗铭任海军部次长兼北伐海军总司令。4月,临时政府迁北京,增设海军总司令处。改任刘冠雄为海军总长,黄钟瑛为海军总司令。至次年7月编成第1、第2舰队和练习舰队,共有舰艇40余艘,总排水量约4万吨。对清末主要海军学堂进行部分调整:将江南水师学堂改为南京海军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分为制造学校和马尾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分别改为烟台海军学校、广东海军学校;改水师练营为海军练营。1912~1913年,先后将江南船坞、大沽船坞、福州船政局收归海军部管辖。1914年12月,海军部改海军警卫队为陆战队(营)。1915年,海军部将接收之吴淞商船学校与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合并,改名为吴淞海军军官学校。1917年7月,海军总长程璧光、第1舰队司令林葆怿率“海圻”等7艘舰船,由吴淞南下广州,与先期到达广州的“海琛”巡洋舰连同原驻粤2艘舰艇和后来抵粤的练习舰队之“肇和”巡洋舰共11艘舰艇参加护法。从此,海军分裂为北洋政府海军和广州革命政府海军,以后又出现东北海军。
北洋政府海军1917年7月,北洋政府内阁改组,任刘冠雄为海军总长,饶怀文为海军总司令。将留北洋的舰艇重新编组为第1、第2舰队和练习舰队,主要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和福建海面。12月改海军总司令处为海军总司令公署。1918年1月,在福州船政局内组建海军飞机工程处,后改名海军飞机制造处;4月,改艺术学校为海军飞潜学校。1919年制成第一架水上飞机(至1937年共制成各种飞机20余架)。1919年7月,海军部在哈尔滨设吉黑江防筹备处。次年5月,该处改为吉黑江防公署,并以“江亨”等8艘舰艇组成吉黑江防舰队。1922年4月,吉黑江防舰队改归奉天省节制。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海军助直反奉。1923年6月,海军陆战队在福建扩编为暂编海军陆战队第1混成旅。1924年3月,由粤北上之“海圻”等舰艇编为渤海舰队。同年,厦门船坞移归海军部管辖。1927年3月,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率第1、第2舰队和练习舰队宣布脱离北洋政府,加入国民革命军。不久,渤海舰队为奉军吞并。至此,北洋政府海军瓦解。 广州革命政府海军1917年9月,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程璧光任海军总长,林葆怿任海军总司令。将南下各舰编为护法舰队,原广东舰艇编为江防舰队,由江防司令部管辖。1918年7月,总裁制军政府成立,林葆怿任政务总裁、海军部长兼海军总司令。1920年11月,孙中山重组军政府,任汤廷光为海军部长。任林永漠为舰队司令兼署理海军总司令。1921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仍任汤为海军部长。1922年4月,海军闽、鲁两派矛盾激化,部分舰艇策划北归,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遂下令收回在粤海军军舰,任温树德为海军总司令、陈策为江防司令。6月,陈炯明叛变,海军被陈控制。1923年3月,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成立,任陈策为海防司令、杨廷培为江防司令、温树德为舰队司令。12月,温被北洋政府收买,率“海圻”等6舰由汕头驶往青岛。1924年5月,大本营将留粤的“飞鹰”等舰编为练习舰队,潘文治任司令,归粤军总司令节制。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军事委员会设海军局。1927年3月,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率部参加国民革命,被任为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随即指挥所部配合北伐军攻占淞沪、南京,后又在吴淞至山东沿海与渤海舰队多次作战。9月,成立鱼雷游击队。至此,国民政府海军辖4个舰队,共有舰艇44艘,总排水量3万余吨。1928年2月,海军陆战队成立第2混成旅,并正式组建陆战队司令部。旋又将2个混成旅缩编为2个独立旅。12月,军政部设海军署。
东北海军第次直奉战争中奉军败北后,张作霖于1922年8月在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设航警处,管辖吉黑江防舰队,筹建海防舰队。1923年1月,在葫芦岛创办航警学校。1924年东北海防舰队成立,辖“镇海”等4艘舰艇,以营口为基地;设江海防总指挥部于奉天(今沈阳),沈鸿烈兼总指挥。1926年1月,东北江海防总指挥部改组为东北海军司令部,沈鸿烈任司令。1926年11月起东北海军司令部陆续接管渤海舰队。1927年6月,改称东北海军总司令部,张作霖兼海军总司令,沈鸿烈任副司令兼代总司令,将江防、海防、渤海三舰队合并为东北联合舰队。张作霖旋组织安国军政府,任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将东北联合舰队改编为第1、第2舰队和吉黑江防舰队。1928年7月,张学良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兼海军总司令,将安国军各舰队改称东北海防第1、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辖“海圻”等26艘舰艇,总排水量近2万吨。
1929~1949年的海军1929年4月,国民政府将军政部海军署扩充为海军部,杨树庄任部长,陈绍宽任政务次长代理部务。直辖第1、第2舰队、练习舰队、鱼雷游击队和测量队、巡防队、航空队,共有舰艇50艘左右,总排水量近3.5万吨。东北海防第1、第2舰队编为第3舰队(未实行,至1933年7月5日方正式纳入海军编制序列,改称第3舰队),仍隶属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部。北伐时留粤的舰艇编为第4舰队,归广东省政府管辖。7月,发生中东路事件,东北江防舰队被苏联黑龙江舰队击毁舰艇5艘,自沉舰艇2艘,江防舰队基本覆没。海军部继1927年在上海设立海军航空处后,1923年6月又筹设厦门海军航空处。1933年两处合并于厦门称海军航空处,负责海军航空飞行训练,监督、指挥所属航空队、航空工厂及航空教育机构。同期,海军部着力于整顿:调整组织,统一编制;颁布各种条令、条例,完善法规;裁汰、建造、改装舰艇(1912~1937年,共建造排水量2600吨级平海巡洋舰以下各型舰艇51艘,改装12艘);加强海军学校,除马尾、青岛、黄埔3个主要海军学校外,又于1932年在江苏镇江开办电雷学校。至1937年海军共有各型舰艇120余艘,总排水量约6.8万吨。 “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海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无力在海上拒敌。为阻敌溯江西进,先后在上海、江阴、马当等地港口和水道构成多道阻塞线(见江阴阻塞作战),并在珠江、闽江和青岛、刘公岛等港口、水道沉船堵塞,以迟滞日舰进攻。1938年1月,裁撤海军部,成立海军总司令部,隶属军事委员会,陈绍宽任总司令,保留第1、第2舰队番号;建立海军炮队、海军特务队和海军雷队。武汉、广州、宜昌沦陷后,沿海港口及长江中、下游均被日军侵占,海军所剩10余艘小型舰艇后撤川江。至此,海军已无力作战。

1911年12月7日,各地海军起义代表在上海集会,商讨建立统一的海军指挥机构。代表们公推原巡洋舰队统领程壁光为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为副总司令,黄裳治为参谋长,毛仲方为参谋次长。当时,程壁光率“海圻”舰赴英未归,黄钟瑛也未到职,暂由参谋长代行职权。临时海军司令部设在上海高昌庙。
  
  
  
  民国海军部的成立与北伐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天,孙中山公布了“以红旗右角镶青天白日,日有十二芒为海军旗”。1月3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亲自任命了黄钟瑛(1869-1912,福建闽侯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后学堂及刘公岛枪炮学堂,曾任“飞鹰”、“镜清”等舰管带,1907年,担任“海筹”舰管带,1911年率舰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初,就任民国海军第一位海军部总长兼总司令,同年12月去世)为海军部总长,汤芗铭为次长。海军部下设军政、教务、船政、经理、司法、舰政6司及军机处、上海要港司令部。将海军部列于临时政府9部(南京临时政府共设陆军、海军、司法、财政、外交、内务、教育、实业、交通9部)之中,反映了海军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海容号巡洋舰
  
  1月11日,孙中山组织6路大军北伐,同时任命汤芗铭为北伐海军司令,率“海容”、“海琛”、“南琛”3舰配合北伐军行动。沪军步兵1个旅、炮兵1个团搭乘“新铭”、“新昌”、“泰顺”、“爱仁”等轮船,在北伐舰队护卫下于1月16日抵达烟台,海军陆战队400多人也随同前往。

  
  烟台早在1911年11月13日成立了都督府。由于起义的革命党人“未谙军事者居多”,而海军的“舞凤”舰正好由津到烟。于是,大家推举“舞凤”舰管带王传炯为都督。王传炯并非真心参加革命,他一边应付革命党人,一边暗地同清朝山东巡抚孙宝琦频繁联络。事情败露后,王传炯逃走。南京临时政府改任胡瑛为都督(由杜潜代理),并出兵援鲁。北伐的海军和陆军到烟台后壮大了革命力量。

  
  北伐海军舰队完成护航任务后,即驶往秦皇岛、营口、龙口等处海面游弋,向清廷示威,配合了山东沿海地区的光复。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下诏退位,在诏书上签名的有总理大臣袁世凯等11人,其中海军大臣萨镇冰未到,由副大臣谭学衡代签。

  
  至此,清朝海军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结束了短暂的历史,民国海军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军事舞台上。
  
  
  
  人事更迭和海军建制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继位,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民国海军部也从南京迁到北京石驸马大街办公。黄钟瑛随孙中山之后辞去海军部总长职务(仍保留原兼任海军总司令职),没有北上。黄钟瑛因在辛亥革命中戎马征战,积劳成疾,不幸于1912年12月4日去世。孙中山为悼念他,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3月30日和4月6日,袁世凯分别任命刘冠雄为海军部总长,汤芗铭仍任次长,蓝建枢为左司令,吴应科为右司令。12月,黄钟瑛去世后,李鼎新继任海军总司令。左司令改为第一舰队司令,仍为蓝建枢,右司令改为第二舰队司令,由徐振鹏充任。

  
  海军部设立参事处(1923年称参事厅)、总务厅(设有机要、编纂、统计、庶务4科;1913年又增加副官处、视察室)、军衡司(设有任官、赏赉、考核、司法4科;1914年,司法科分出,增加典制科)、军务司(设有典制、军事、测绘、医务4科;1914年,新设电政科,去典制科)、军械司(设有兵器、舰政、机器、设备4科)、军需司(设有司计、经理、储备、稽核4科)、军学司(设有航海、轮机、士兵、编译4科)、军法司(1914年新设,下设审检、法学、典狱3科)、技正室。

  
  海军部下设海军总司令处,负责指挥舰队作战、训练等事宜。1916年2月,总司令处一度被撤,另设总轮机处,舰队直属海军部。次年6月,又恢复总司令处于南京下关。12月,改称海军总司令公署,总轮机处则并入该公署。总司令处仅设有参谋3人,副官2人,秘书3人,军衡长、军械长、轮机长、军需长、军医长、执法官各1人。改为总司令公署后,设立了参谋长、副官长、书记官长,并分置军衡、军械、轮机、军需、军法、军医、军务等课。

当时的民国时期海军很是不好,有也是美国方面赞助国民党这边的。如果民国的海军力量好的话,日本也就不那么容易进中国了!

民国时期,东北海军实力如何,为何能够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第一?~

事界一直有“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的说法,将海军的建设用“百年”来形容,也可见海军的花费之大,建设之难。对于海军而言,不仅种类繁多:分为水面舰艇、航空兵、潜艇、陆战队、岸防等多种专业兵种,而且,海军执行的任务复杂多样,活动范围广阔,技术设备繁多。无论是人员的素养还是舰船的建造,都有极高的要求。

辽宁号航母
但是民国时期,东北海军在张作霖的经营之下,从1922年接收吉黑江防舰队,到1929年中苏同江战役前夕,仅用了7年的时间,东北海军就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支海军力量,拥有26艘军舰的东北海军,占据了当时民国海军总吨位数的3/4。
为什么东北海军没有遵循百年海军的准则,建设速度如此之快,效率如此之高呢?第一,对于张作霖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正确使用。从清末时期开始,中国的海军就形成了福建人为主的闽系,闽系也为中国近代海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闽系对于非福建出身的新人,排挤十分严重。

军舰
也因此,毕业于日本海军学校的清末留学生,很多人甚至都无处可去,即使进入了当时的海军各部门,也会受到地方观念很强的闽系排挤。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非闽系的留日学生开始进入东北,投靠了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这其中,就包括毕业于日本海军炮术学校第二期的留学生沈鸿烈。
以沈鸿烈为首的留日海军学生,不但拥有十分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表现出极为出众的经营和指挥能力。正是靠着这批留日学生为种子,东北海军才有了崛起的根基。

沈鸿烈
同时,东北海军草创之时,实际掌握东北海军的沈鸿烈,也选取了最正确的方式:首先培养人才。在张作霖的支持之下,沈鸿烈在葫芦岛创办了东北第一所海军学校——葫芦岛航警学校。这所学校也为东北海军提供了大量军官和技术骨干。
第二,建设海军过程中,东北海军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充分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采用购买、改造、接管等多种方式获得军舰。东北海军刚成立之时,由于列强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沈鸿烈采取将商船改为军舰的方式扩充海军实力,例如中国的第一艘飞机母舰镇海号,就是用一艘德国商船改造而成。

镇海号
第三,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直接吞并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直系渤海舰队,尤其是当把渤海舰队的主力舰,载重量为4300吨的海圻号收编之后,东北舰队更是一口吃成了胖子,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实力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第四,则得益于沈鸿烈等人灵活的经营手腕。建设海军最困难的就是经费不足,海军犹如吞金巨兽,多少钱也填不满。忙于军阀混战的张作霖,也不可能全力支持东北海军建设。为了弥补海军经费的不足,沈鸿烈采取了经营航运业,通过收回松花江航权,为渤海、黄海等地的渔业保驾护航等方式发展江海经济,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军费。

东北王张作霖
最后,必须要说明的是,虽然东北海军是当时民国海军第一,其实也仅是瘸子里拔将军,当时中国海军比之列强海军,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东北海军在1929年达到巅峰,拥有26艘军舰,12架飞机,水手、陆战队、后勤等人员加起来上万人,总吨位约3万余吨。
这个数字虽然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第一,但比之列强军队,却差不可以道里计。例如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海军舰队随便出动一艘主力军舰,就可以将整个东北海军击沉。

东北海军舰队
因此,虽然东北海军成为海军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但由于它只是地方军阀的武装力量。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政府,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既无足够意愿,也没有足够财力,更没有足够的工业实力去进一步发展中国海军,东北海军也很快在九一八事变和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彻底消失。

民国时期中国有海军吗?它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呢?看完明白了

中国民国时期的海军力量如何?具体点!
答:同期,海军部着力于整顿:调整组织,统一编制;颁布各种条令、条例,完善法规;裁汰、建造、改装舰艇(1912~1937年,共建造排水量2600吨级平海巡洋舰以下各型舰艇51艘,改装12艘);加强海军学校,除马尾、青岛、黄埔3个主要海军学校外,又于1932年在江苏镇江开办电雷学校。至1937年海军共有各型舰艇120余...

中国民国时期的海军力量如何?具体点!
答:民国时期的海军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发展,抗战前最大的军舰是宁海平海2艘3000吨不到的轻巡洋舰。抗战后的最大军舰是重庆号,英国的林仙级轻巡洋舰。

国民政府抗战前后的军事力量分别如何?
答:抗战前部队整体素质的确高过共军,无愧于国军称号,部队也能打狠仗。抗战后,部队装备大幅提升,近多数中央军全部美式装备,但相应的军队骄横情绪蔓延,而且已经打不了大仗了。

默默无闻的中华民国海军,悲壮的走向全军覆没
答:此外,当时的中华民国海军,基本只能依靠对外采购来扩充力量,可以说是打一艘,少一艘,而日本却有着自己建造全部类型军舰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中日两国海军的实力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中华民国海军能做的就是和强大的敌人血拼到底。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日两国在上海地区投入...

民国时期,东北海军实力如何,为何能够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第一?_百度知 ...
答:第二,建设海军过程中,东北海军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充分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采用购买、改造、接管等多种方式获得军舰。东北海军刚成立之时,由于列强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沈鸿烈采取将商船改为军舰的方式扩充海军实力,例如中国的第一艘飞机母舰镇海号,就是用一艘德国商船改造而成。镇海号 第三,...

海军民国海军
答:海军在海上防御和阻击日军方面进行了努力,但最终因战局不利,海军实力严重削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重建海军,接收日军和盟军舰艇,并在国内外设立了多个基地和训练机构,海军力量得以重建。然而,解放战争期间,海军在内战和支援陆军行动中表现各异,部分舰艇起义或被收编,最终大部分舰艇流散至台湾。

民国时期,东北海军的实力如何呢?
答:民国海军军舰 在不同派系的民国海军中,如果非要在“瘸子里拔一个将军”的话,那么,在鼎盛时期占据了全国海军76%吨位的东北海军,以绝对优势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海军力量。1923年,在接手吉黑江防舰队后,东北军才拥有第一支水面军事力量。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在张作霖的支持和沈鸿烈的苦心...

二战时期的中国海军实力如何?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各种舰艇在吨位、性能、火力上远不如死敌日本帝国海军。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海军军人却无愧于中国海军的军魂,勇敢顽强的迎战扶桑强敌,可以说战至只剩下最后的一舰一艇,有些舰艇战沉后,还是将其武器和零部件打捞上来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据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2年的统计...

民国军舰四大金刚是哪几艘?综合实力怎么样
答:中国海军的首批4艘“鞍山”级驱逐舰是1954年和1955年从苏联接收的 4艘“自豪”级驱逐舰,这些舰是 1936~ 1941年间苏联建造的,以鱼雷和火炮为主要武器。主要性能数据 排水量: 满载排水量2040吨 主尺度 主 机: 主机为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为48000马力 航 速: 最高航速32节 续航力 人员编制:...

二战中国海军力量多强?有没有战舰?
答:国军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为6.8万吨,而倭奴海军当时的中等型号以上舰船就在115万吨以上。国军海军官兵总共约为2.5万人左右,仅为倭海军12.7万人的六分之一。 然而就是这支力量极其薄弱的海军,却勇敢的挑起了捍卫中华民族的重任。在江阴海战,武汉会战,愕西会战,及长达8年的长江抗战中,英勇的国军海军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