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散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章

作者&投稿:驹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灰椋鸟》徐秀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有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还又是一个地方上班呢

 和谐之美 一支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风景的内容。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划破了苍穹的寂静。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
  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获得了鸟儿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
  人类是自然界的高智能动物,是地球生物圈造就的一个巧合。一种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和一些自然界的机遇,使其在其他生物中胜出。人类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惊天的奇迹。你看田间耕作的农民、车间忙碌的工人、医院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学堂讲授知识的人类工程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价值,以不同的形式凝聚成一种力量,促使整个社会得以和谐运转。
  实现和谐的美好理想和愿望,一直是人类的孜孜不倦地追求。陶渊明式的世外桃园是“和谐”的一种理想境界,柏拉图式的理想王国的“和谐”也是人们心中祈求的一个幻想,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和谐”更是实实在在,是眼前实现的生活状态。和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优化了的生存心态。
  有人说:“和谐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和谐是一首美妙的音乐。”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起共同发展,从而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和谐景象。和谐使人类产生了美丽,生发了力量,实现了进步!
  和谐之美在于善良。善良的人,内心充实,心灵充满爱。对每一朵花善良,他将拥有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善良,他将拥有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个人善良,他将拥有温馨真挚的朋友。只要人人心底善良,喜欢和珍惜自然万物,和谐之花就会处处开放。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一朵馨香的花朵,让他人快乐,使自己陶醉;诚信是一首古老的诗歌,让他人品味,使自己高尚。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宽容是人类情感中的种子,她能在人类的心灵这片净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保护下茁壮的成长。宽容之心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能感化邪恶播散善良,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能让人间充满真情,使和谐之美充满人间天堂。
  和谐之美在于淡泊。人生淡泊的人,会做到心境若水,心态平和,笑对坎坷,正视苦乐;会做到燃烧追求,奋斗不止,焕发青春朝气,生命之河将永远奔腾不息。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宠辱不惊,名利乃身外之物,不必在乎其去留,用心营造和谐心境,和谐便有了基础。
  实现人类和谐,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长远着眼,常抓不懈,努力打造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氛围,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新风尚,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成为我们生活进行曲的优美动听的和谐音。
  春色宜人,只缘百般红紫斗芳菲,秋光爽目,皆因万类霜天竞自由。世间万物,因和谐而温馨,因和谐而美丽。人类只有和谐才能活得有滋有味,只有和谐才能兴旺发达。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去发现、挖掘和谐之美的所在。播下善良的种子,送上诚信的玫瑰,带上宽容的心怀,伴上淡泊的生活,行走在清风送爽的旷野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天空,聆听那动人心弦的交响乐曲,感悟和谐之美吧!

吴然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散文~

天气有些微凉,散漫地踏在小区的小道上,打量着探出路边的树枝,忽亮忽灭的路灯给死寂的小道更添丝丝深幽。穿过十字路口,一个,两个,三个。仿佛踏着十几年前的步伐,习惯性的走到门口,却再也迈不开步子。曾经这里也有“逸夫楼”般古老的教学楼,有当年最大最气派的土筑体育场,有最完整的体育器材,有最过硬的教学设施,最高的升学。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随笔300
答: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短文300左右
答: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文100字
答: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然而大自然这位画家总是偏爱于绿色,绿色代表着永恒,象征着和平与永恒.大自然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携带有绿色的基因,然而正是这些基因造就了如今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同时已孕育着人类这一伟大的智慧生命.大自然这位画家自如地调弄...

请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答:写作思路:可以说说目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类似乱扔垃圾、破坏植物等现象并不少见,也许你也能经常看见有人随地吐痰。再说一说具体的治理办法,比如管理人员加强管制,不允许再往河道里扔垃圾,并且用机器清理河道等等。正文:近年来,我国对于生态与环境的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十九大报告中...

人与自然的作文 600字左右
答: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
答: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

“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左右
答: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如果人们光想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么生活就不会圆满,当然,人们的幸福也就此告终。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们在灿烂地微笑。人总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却...

醉翁亭记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答: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总之,《醉翁亭记》是一篇充满智慧和艺术魅力的散文,它所表达的主旨——热爱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这篇文章还通过细腻的意境描写、生动的人物刻画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价值。

急求以和谐为话题的名作家文章!!!
答:和谐话题 2.这个话题体现的和谐大体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和谐,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和谐等;人与自然的和谐指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界里的各种动物之间的和谐。很显然,和谐是一个大话题,写作时考生可...

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800字作文
答: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在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作用于自然。到了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