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哪些因素影响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作者&投稿:文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地改变学生的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 品质而克服消极 品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性格

一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认知风格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2)冲动型和沉思型(3)同时型和继时型

三、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2.肛 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

五、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最大的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发展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中学生的性心理已由“异性疏远期”发展到“异性接近期”,并逐渐向“两性恋爱期”发展。男女同学之间不再象青春初期(小学阶段、初中低年级阶段)界限分明,相互躲避,大多表现出一种接近异性的心理。他们开始精心修饰自己,重视自己的形象。许多学生在精美笔记本、文具盒贴满青春偶象的照片。他们常用一种欣赏的心情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和行为;自己也总想以各种方式引起异性的注意。一些容貌俊美、举止优雅,或在文体、学业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更为引起异性的注意。这种男女生之间彼此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真象歌德所说:“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至真至纯。”所以,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两性间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爱慕之情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美好的。  但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特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因而,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缺乏健康的异性交往心理,把异性吸引误认为爱情,过早地把那种爱慕之心发展为恋爱,产生“早恋”。他们往往因一句动听的话、一封友好的信、一个爱慕的眼神、一次美好的交往而动情,开始谈情说爱;或者在情感的冲动下,主动以写信、传条子、约会等方式向异性表示“爱情”。  当然,“早恋”心理及行为的发生不只是由其生理因素,还有其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开放,文化娱乐的多样化,大众传播中性、婚恋内容的剧增,同龄人的互相感染式影响,都促进中学生的性心理的早熟和性意识的强化。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性文化”(诸如色情文学、色情影视、色情音乐等)泛滥,诱使一些学生模仿、效尤,导致早恋,甚至误入歧路,违法犯罪。另外,由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知识”教育滞后,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产生对性的神秘感和畸形的好奇心,这也是造成中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学生“早恋”心理类型及危害  中学生“早恋”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恋爱,真正的恋爱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爱情是一种深沉的感情,它涉及思想、品德、体魄、阅历、学识、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这一切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定型,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中学生“早恋”,是他们在人生乐曲中过早地奏响的一段走调的爱情主题。因而,“早恋”心理实质上是青春期心理障碍的反映,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据调查研究,笔者将“早恋”心理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猎奇型。不少中学生“早恋”是在缺乏理智的控制下,为满足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而形成。在这“恋爱”过程中,生物性的内容大大胜过社会性因素。同时,不良的社会因素也会起很大的诱发作用,一些学生正是由好奇模仿而陷入“早恋”泥潭的。  (二)幻想型。“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看来爱情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世界只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他们为了“恋爱”可以将其余一切(包括学业、纪律、物质条件等)抛置脑外,以为“恋爱”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有的中学生恋上了某个同学时,在不了解对方人品、性格、兴趣、家庭、志向等基本情况下,就自我陶醉了,并以为终生有托,可结百年之好了。  (三)游戏型。由于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一些“早恋”生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这种人的“恋爱”对象很不稳定,甚至同时和几个人“交朋友”。  (四)逆反型。简单粗暴地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往往会激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反而强化他们对性与婚恋的神秘感与不健康的好奇心。这种“禁果效应”就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学生“早恋”现象的发生。  (五)依赖型。一些中学生内习孤独,他们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很多寂寞、烦恼和痛苦。当这种心理体验变得强烈时,就需要寻找可以依赖的“意中人”来倾诉。一旦出现他们想象中的异性,很有可能发生“早恋”。综上所述,中学生“早恋”心理是不成熟、不健康的。他们对爱情的真正含义,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等根本问题,缺乏健全的理性的认识。正因为“早恋”学生缺乏健康爱情观,不能正确地把握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并且他们没有能力承担恋爱婚姻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基础,所以一旦有社会风浪的冲击,那种所谓热恋中的海誓山盟便告烟消云散,即便有时一些痴情者表现出的异常“坚定”,甚至以身殉情,那也只能表明他们理智低下意志薄弱,还无法抑制狂热的感情。可见,中学生不成熟的感情维系的爱情是不会巩固的,而且感情本身也会随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中学生还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如果中学时代就把自己的命运拴一一个情况多变的人身上,往往会自食苦果。中学时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谈情说爱必然会分期待精力,影响学业进步,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生挫折,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和痛苦,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给自己带来终身遗憾。有资料表明,当前表少年性犯罪以及暴力、盗窃犯罪很多正是起因于“早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  三、中学生“早恋”的对策  中学生“早恋”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事实告诉我们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手段,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反之,对中学生“早恋”,不闻不问,不教不管,放任自流,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加强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指出一定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把青春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之一明确提出来了。我们应摒弃那种“谈性色变”的落后错误的观念,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教育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这三方面内容。适时、适度、适当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懂得自理、自护、自爱、自重、自强。只有当他们获得了科学的性知识,才能消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有效地抵制他们可能从非正常渠道猁的“伪性科学”,克服畸形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早恋”、“性罪错”等问题。  (二)加强理想教育,开展多种活动。有理想、进取心强的学生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他们不会对异性表现出过分的热心。在较强的理智控制下,一般是不会产生“早恋”的。  中学生只有在正常交往中(包括异性交往),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因而我们并不反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纯洁的友谊。值得警惕的是性情孤僻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病态心理,不是视与异性交往为“可耻”之事,就是对异性产生非分之心。同样,一个厌倦集体活动的学生,往往是一种不良心理的表现。为此,我们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心理;积极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健全人格。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让他们精力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情感在爱好中得到升华。  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抵御不良风气影响和腐朽思想侵蚀。这也是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必要措施。  (三)讲究疏导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对待“早恋”学生我们要从理解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针对他们不同心理特点,寻找教育突破口,因势利导,采取最佳方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有时候,一个贴切的比喻,几句知心言语会起到特殊的作用。几年前,笔者执教的文科班中,有两位班干部出现“早恋”现象,影响了学习。针对他俩非常爱好诗歌这一特点,我受一位老师的启发,在一天放学后悄悄地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在“闲谈”中,赠给他们一首汪国真(当时中学生最喜爱的流行诗人)的诗歌:《无题》“他和她/只是走在一起/便成了一道作文题/同学先做/老师后做/家长最后做/世上多了三篇文章/人间少了一份美丽。”几天后,他们都在周记上都表示要正确区分好友谊和恋爱,趁热打铁,当天,我又分别同他们作了一次长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他们走出了“早恋”误区。这首诗便是一把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答: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答案要点】(1)随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人格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意识高涨。②反抗心理。③中学生在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2...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独立性和遵守纪律等品质。在学校,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同时...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1、从男女大学生的性格差异来看,女生比男生较易情绪激动,兴奋性强,易烦恼,更倾向于服从权威,守纪律,按章办事,依赖性强,在怀疑性和忧虑因素方面居于低分。2、从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差异看,文科的男生比理工科的男生较为外向、热情,易感情用事,富于幻想;文科的女生比理...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答:1. 初中生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人格发展呈现出多个新特点。首先,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高涨。其次,普遍会出现反抗心理。此外,在交友方面,中学生与童年时期大相径庭,他们的交友范围有所缩小,更加重视真正的友谊,与异性朋友的关系也日益重要,同时,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2. 与认知...

影响人格形成及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3、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格
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班级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开展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号召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和他们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由此可见,良好的人格品质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能够自我评价和理解自己的情绪。2. 建立自我认同感:小学生开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3. 发展社交能力:小学生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和事,开始与他人进行...

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
答:人格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当乐于与他人交往,与别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为他人悦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发展。4 以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 本回答被...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答:根据埃尔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所面临是勤奋和危机之间的冲突。在此阶段他们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一到他们体验通过认真学习而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给予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