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一共几式?最早的是杨氏太极拳么? 完整的太极拳到底有多少式?

作者&投稿:鄣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极拳首先分好几个流派。主要有: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赵堡氏太极拳。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经过官方,选编了一些规定的太极拳套路。有24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剑等套路。现在最早的太极拳还没有定数,还有许多学者在研究,我就先给你说几个太极拳创拳说1类是.太极拳是陈王庭所创,发源于陈家沟。另一类是南朝韩拱月,经唐朝徐宣平,宋朝程必,元时张三丰,流传至今。

答;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河南焦作陈家沟,杨氏太极拳经常练的新式套路是72式

72

杨式太极拳一共有几代传人?分别是谁?~

路迪民

什么叫“传人”?太极拳的“第几代传人”怎么划分?这是一些传统太极拳习练者所关心的问题,历来看法不尽一致。笔者在筹备西安“2005年杨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的过程中,也遇到此类问题。本文以杨式太极拳为例谈淡拙见,也涉及了对某些杨式传人之称谓的些许看法。

《辞海》“传人”条,有二义:①指道德学问等能传于后世的人。②继承某门学术使之流传的人。按第一义及第二义的“使之流传”而论,可把“传人”笼统定义为“传授人”。因此,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禄禅,就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一代传人,班侯、健侯为第二代。

但是,上述第二义还有“继承者”之意,如杨班侯是杨禄禅的“传人”。按此义,杨班侯就是第一代传人。但是人们习惯上还是按“使之流传”论“传人”,把杨班侯称为第二代。

“传人”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名分,可以增加授拳者的声誉和分量。那么,什么人能称得上“传人”呢?怎么分代?各师门有各师门的看法,师门之间和师门内部也有分歧。

首先,我觉得“名分”不是本质,本质在于真正的继承和传授。无论对人对已,在名分上过分纠缠,都没有多大意思。然而,既有“传人”存在,总得有个说法。

武术界的辈分,是一个复杂问题。按照老传统,师父授拳,把学生巾优秀者收为弟子,并举行磕头拜师仪式,此弟子就成为他的下一代传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又有许多特殊情况。如果单纯从“继承技艺而使之流传”的角度讲,有拜师的传人,电有未拜师的传人;有下一代传人,还有与老师同辈的传人;有些是社会上的看法,有些是师门的说法。

拜师而为下一代传人,是正常情况。而未拜师的传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亲族传人。如“大师”的儿子,孙子,从小学拳,便是自然的传人,不存在拜师问题。我从未听说过哪位名师的儿子,孙子,何时向其父亲,祖父,行磕头拜师礼,但他们仍作为传人被社会所公认。从学于祖父者,又有两种情况:若父亲为名师,则按家族辈分论代;若父辈无名,则孙辈可为祖辈的直接传人。如杨少侯,虽从祖父杨禄禅学过拳,但不能与其父健侯为同辈传人;傅清泉也从小跟祖父傅锤文学拳,但不能与其父傅声远为同辈传人。当然,在宣传上,人们承认他们得自两代亲传。在杨氏亲族中,赵斌、傅锤文是杨澄甫的侄外孙和外孙女婿,他们都比杨澄甫的儿子年龄大,其拳艺得自外祖父杨澄甫,父亲又非名师,故而作为杨澄甫的传人,为第四代。杨式第四代传人牛春明的外孙孟宪民,崔毅士的孙子崔仲三,及外孙张勇涛,都是直接从学于祖父或外祖父,他们自称为第五代传人,大家并无非议。而杨班侯之子杨兆鹏,是遗腹于,不可能从学其父,故而在《太极拳使用法》中被列为堂兄杨澄甫的传人。

杨振铎老师的孙子杨军和杨斌,在家族中从杨禄禅算起是第六代。但他们都是从小直接跟着爷爷学拳,从拳艺上说,是杨振铎老师的传人,在大家的心目中是第五代。然而,杨家仍把他们按照血脉关系称为第六代,这又是一种特例。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身份问题不便拜师。如穷富贵贱的差别,年龄,交往方面的原因等。如果从学者为贵族,老师是仆人,大概很少有磕头拜师的。王兰亭与李瑞东是至交,父辈关系也很好,所以王兰亭以师兄身份向李瑞东授拳。据说,是在杨禄禅牌位前拜师,代师收徒。赵斌老师就有一些向他学拳的朋友,关系极好,年龄大,孩子管他们叫叔叔。虽然没有磕头拜师,我们称其为赵斌的“挚友”,也是传人,看得比“弟子”还重一些。

上海的叶大密老师,先从田兆麟学拳,后又从孙禄堂,杨少侯,杨澄甫,李景林学艺。早在1926年,叶大密就在上海创办了“武当太极拳社”。郑曼青,濮冰如,黄景华,都曾是该社的学生。杨澄甫1928年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时,他和武汇川、褚桂亭同时从学。由于中央国术馆安排不下,杨澄甫老师托叶大密带武汇川、褚桂亭到上海谋生。先在“武当太极拳社”授课,后又被叶介绍到几家公馆教拳,武汇川后来创办了“汇川太极拳社”。1932年2月,杨澄甫送给叶大密一张照片,上题“大密仁弟惠存”(这是自谦),可见其尊重。叶大密虽然未向杨澄甫拜师,但他的学生郑曼青、濮冰如,后来都成了杨澄甫的弟子。所以,根据叶大密老师的实际继承情况及其功绩和影响,他作为杨澄甫先师的一名传人,是当之无愧的,应属第四代。

被誉为“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太极拳“九诀”,是杨班侯传给牛连元的。据说,牛连元是一富商,在京与杨班侯结为金兰,杨班侯对他也是以盟弟名义代父授拳(同属第二代)。但在出版牛师的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时,编辑觉得吴孟侠的辈分太高,建议称牛连元为“杨班侯的高足”(第三代),此事亦得到吴盂侠弟子喻承镛先生的认可。

在当今太极拳界,还有个别未拜师而有一定影响的人,被社会认可为太极拳某代传人。

第三种情况,是社会原因。解放后,反对封建迷信,谁还搞磕头拜师那一套?改革开放后,才兴起了拜师。我听孟宪民先生说,他外祖父牛春明在杭州的传人,多数是解放后学的拳,没有一个拜师的。然而,谁是有影响的传人,自有公论。

以上看法,乃一家之言,本门之见,当不强求其他师门认可

24 有115式 真正的杨式太极拳原本不分多少式,由于简化的影响,才近些年分为多少式的。 杨式太极拳: 1,杨式太极拳正路子。 2,杨式太极拳加

太极拳都分为哪些流派
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太极拳都分为哪些流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极有几大流派?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最多的说法是张三丰所创。张三丰太极拳应该是指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首创的太极拳法。而现在武当三丰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源是什么?
答: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 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太极拳有几种?
答:总之他能教晓我打什麽24式、48式、88式的太极拳便成。有一个练了多年太极拳的朋友曾对我说:「我最近研究出,太极拳可分为三种练法:一是初学者的练法,二是健身的练法,三是技击的练法,学者应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学不同的练法。」 对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不管是那一派的太极拳,...

太极拳有几种
答:太极拳流派有六种,包括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1、陈式太极拳 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关系。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焦作陈家沟陈长兴(陈式太极拳传人),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

太极拳的24式的名称是什么?
答: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太极拳分六派——陈氏,赵堡,杨氏,吴氏,孙氏,武氏太极的开派祖师分别是...
答:吴氏太极拳共84式,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美国和东南亚一带也颇为盛行。 北派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在当时威望极高。吴式太极拳门人中流传着一本《同门录》,第一页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页是吴鉴泉...

太极拳24式名称是什么?
答: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

简述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答: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太极拳分几种流派
答:。陈王廷于明亡时正当壮年,到“年老残喘”,尚能“耕田”、“造拳”,可推定其创造太极拳,应在十七世纪的七十年代,即1644年明亡后的三十年光景。《黄庭经》,是道家“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从《陈氏拳械谱》可知,太极拳套路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式)五路,长拳一百零八式一路,炮捶一路。结合...

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欢迎阅读! 简述杨式太极拳40式的步与桩 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 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