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号的区别 古人的名、字、号的区别

作者&投稿:第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取得的时间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

字是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父母或师长为其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号,多为自己所起,也有他人所起。如死后谥号。

2、特点

“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

“字”是男女皆有的,不是男性独占。“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但以双字者居多,更长的少见。一般与“名”意义相关。

“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古代的文人,大多给自己起“号”,用以表示个人的情怀。

3、用法

“名”是长辈来叫的,一切血缘长辈,都可以直呼。自称、卑称时,也可以用名字。平辈之间,如果关系非常亲近,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特别注意的是,在尊长之前,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

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必须称呼对方的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名、字、号的区别

今天,我们说“名字”这个词时,通常是指人名。可是我国古人则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那么,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呢?

“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亮”与“孔明”,“飞”与“鹏举”义相近。也有“字”和“名”互为反义的。

“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古代的文人,大多给自己起“号”,用以表示个人的情怀。如,郑燮(xiè)的家乡,有座木板桥。他小时侯常从桥上过,很喜爱这座桥,后来就给自己起别号“板桥”。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他总要题上“板桥”这个别号。时间一久,人们都称他为郑板桥,原来的名字反倒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古人相见,在名、字、号的用法上很有讲究。名一般用于自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当上对下,或尊称对方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互相称名。

名,字,号的区别如下:
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

“名”是父母起的,是天下所有人叫的;“字”是自己为了表名自己的志向、节操,为自己起的另外一个名字之外的别名;而“号”呢,则有几种:“自号”是自己为自己起的号,“谥号”是所有着过世后,别人为了纪念他,为他起的号。

古人除了名字以外,经常还有字和号。请问字和号代表什么含义?有什么用途?
字:也叫表字,往往与名字有关系,或者是名字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衍生。比如苏轼,字子瞻,是由“轼”而想到登车远望;而苏辙字子由,则是由于“辙”是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
号:也叫别号、雅号,与名字就无任何联系了。有指地为号的: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就是指他在黄州住的东坡而言;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则是说他自己要有“六个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乐于其间。

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姓名学中的姓、氏、名、字、号,到底代表什么?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1、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2、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3、“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4、“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5、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6、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7、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

扩展资料
取名用字有限制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
2、违背民族良俗的;
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考虑到中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比如:丈夫姓郑,老婆姓付,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取名“郑付贝克汉姆”。
《条例》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1.已简化的繁体字;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3.自造字;4.外国文字;5.汉语拼音字母;6.阿拉伯数字;7.符号;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字的构成的一些形式: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称“子”字:如公孙侨字子产,杜甫字子美。
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只以排行作为字的:如刘邦字季。
周朝女子的字构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样,许多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为字,如孟姜。
另外在古文中,名与字连称时,习惯上先称字后称名。如《史记》中称呼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其中“叔梁”是字,“纥”是名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取名
百度百科:称字

人名中的"字"和"号"是什么意思?
答:字是表字,号相当于别称。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

古人的“号”,“字”各是指的什么?请给解释一下!谢谢!
答:号,是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往往有艺术色彩。名人雅士自己起的号,谓“雅号”。号,通常是一人一号,多则称为别号,但也不尽然;号一般用两字,别号则多用三字以上,但因别号与号有时难作区别,所以三字以上的号看起来也不少。 别号,就是名字以外的自称。据吴莱《三坟辨》及《韩诗外传》等古书载,别号起于上古,但...

字、号、斋名、谥号的区别
答: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古代王侯将相、...

古人的名字中的“字”和“号”是什么意思
答: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二,号 1,自号,自号就是自己为自己所取的号。2,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其二,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王安石称王临川;其三,以封爵、...

古人的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答:古人的名、字、号具体区别如下:1、名:一般是指代的人的姓名,或者是单指名,在幼年的时候是由父母来命名的,以此来供长辈们互换。2、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我们可以看到,字并不是男子独有的,在古代的时候无论...

古人的字与号有什么区别呢?
答: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字要和自己的名字有关,或为并列、或为延展、或为辅助、或为矛盾、或为反义。号与名、字无联系,几言字也无规定。特征有:时代印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多以居士为号);抒情色彩(如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号稼轩;特定名词(如...

古代人的“字”与“号”有什么区别?
答: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字和号有什么区别?是根據什麽來定義的?
答:“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古人取字一般供朋友称呼。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

古代的“字”和“号”是什么?怎么起?
答: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

字、号、斋名、谥号的区别?
答:您这个问题是追本溯源,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古人的名、字、号、谥号:“名”,与现代人的“名字”相同,自称时用名,表示谦虚;“字”,也叫表字,是人的别名,称呼人用字,表示尊敬;“号”,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大多与个人的居住环境、嗜好、性情特点、特长等相关,如“醉翁”、“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