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的发展阶段

作者&投稿:银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化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 50年代以后,地球化学除了继续把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以外,还开辟了环境保护、地震预报、海洋开发、农业开发、生命起源、地球深部和球外空间等领域的研究。地球化学分析手段飞速发展,广泛应用超微量、高灵敏度的分析测试技术和仪器,配合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不仅可获得大量高精度的分析数据,而且可以直接揭示样品中难于观测的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细微变化和超微结构。一些新的年代测定法,如铀系法、裂变径迹法、氩-40/氩-39法、钐-钕法、热释光法等相继成熟,使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更加完善。
在这个时期,中国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1961年李璞等发表了中国第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1962年黎彤等发表了中国各种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资料;1963年中国科学院完成了中国锂铍铌钽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总结,提出了这些矿种的重要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地球化学的发展简史~

从19世纪开始,一些工业国家逐渐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填图、矿产资源的寻找及开发利用促进了地球化学的萌芽。1838年,德国舍恩拜因首先提出“地球化学”这个名词。19世纪中叶以后,分析化学中的重量分析、容量分析逐渐完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以及原子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地球化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美国克拉克发表《地球化学资料》一书。挪威戈尔德施密特在《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则》中指出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这使地球化学从主要研究地壳的化学纽成转向探讨化学元素在地球中分布的控制规律。1927年他组织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化学研究机构——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1907年美国化学家博尔特伍德发表了第一批化学铀-铅法年龄数据。30~40年代铀-钍-铅法、钾-氩法、钾-锶法、普通铅法、碳-14法等逐步发展完善,使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初具规模。在这个时期,中国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环境地球化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是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化学运动规律的学科。近代地球化学着重研究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转化、分散和富集问题。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各种天然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的运动受地球化学规律的支配。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环境问题。人为释放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也加入自然界原有物质循环之中,它们在自然界的运动同样受地球化学规律的支配。因此,地球化学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环境问题的研究,这样就促进了环境科学与地球化学的结合,导致了环境地球化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诞生。

纵观化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4.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

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答: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是瓦什尔采夫引进的一个概念〔1〕。它的含义是,在沉积-变质过程(作用)有次序的有方向的发展中,在岩石、有机物及气体经历的地球化学改造中,导致水的直接参与,产生水的分解和合成等作用与现象的总和。这种循环的模式表示于图4.3。 如图4.3所示,水的地球化学循环开始于表生带的风化作用,一直到...

藏南地区白垩纪中期铀、钍及钾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意义
答:另外,在赛诺曼阶/土仑阶界线附近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变化曲线上,可明显区分出两个峰值阶段:上面的峰值阶段位于床得剖面第26层中,与赛诺曼阶/土仑阶界线相对应,同时TOC含量也出现一个峰值;下面的峰值阶段位于该剖面的第23层及24层之中,与阿尔布期的大洋缺氧事件有关(图4-8)。图4-8 西藏江孜...

地球化学示踪与地球物质科学
答:地球物质科学为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深度。综合了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物物理学、岩石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实验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扩大观察地球物质处于各种物理化学条件下的性质、状态和行为,以阐明地球深部和地表的各种地质现象。地球物质科学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可看成是地球化学发展...

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答:风化和沉积是表生作用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风化作用主要在原地系统(或附近)发生,而沉积作用则经过长途搬运到异地系统中发生。 风化作用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机械外力作用下或气候变化(如重力作用、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冰冻作用等等)导致的岩石破裂、崩解、垮塌等现象,没有明显...

油气有机成因学说
答:继后油水按比重分开并运移聚集到层内一定的部位后形成油气藏。此间俄国学者维尔纳茨基还研究了有机质的地质作用,在其 《地球化学概论》( 1933) 中详细讨论了石油的有机组成和有机成因,提出了碳循环模式。从此成油理论步入了地球化学研究阶段。古勃金和维尔纳茨基将石油有机成因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地球化学
答:各类地质体的化学组成及相应参数是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记录;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球化学问题时,必须将地学和地质问题剖析为地球化学性质的问题来研究,以层圈相互作用和物质循环为主线,以历史地球化学理论和观点为指导,坚持层圈和地球化学演化的发展论和阶段论,从化学和物理化学观点揭示地质体中的地球化学运动...

化学的发展
答:随着各种理论学说的提出及研究手段的发展,20世纪初,化学被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传统分支。最近一百多年来,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手段,化学从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现在,化学有生物化学...

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机来源
答:图2.1 热催化阶段有机质生成石油示意图 索科洛夫(Cоколов,1968)提出了碳氢化合物生成的垂直带状图:剖面最上层是碳氢化合物产生的生物化学过程,往下1~2 km的深部分是热催化带,分为上层的石油天然气亚带和下层的甲烷亚带。热催化带的有机页岩脂类脂肪酸在释放碳酸气的同时生成碳氢化合物。在脂肪酸分解的同...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及成果
答: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矿床普查、评价中沿成矿构造在地表或钻孔内采集基岩样品,为深部找矿、预测盲矿体、矿床评价提供了依据。 一、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原理 构造地球化学探矿技术是通过分析构造中的成矿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晕来推测深部隐伏矿化情况,属原生晕技术范畴。它在许多方面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