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表沉陷预计的问题,有哪些进行的方向?需要做提前做什么准备? 请为我的手抄报提供资料吧!

作者&投稿:颜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5 关于地表沉陷预计的问题,有哪些进行的方向?需要做提前做什么准备?

煤矿地表沉陷预测范围是不是井田面积越大,服务年限越长,预测范围要越大?~

如采空区正上方为地面塌陷区(或地面沉陷区),由于地面塌陷(或地面沉陷)会引起地表变形,采空区外围范围为地表变范围,有软件可以计算出地表变形的范围,这个范围肯定是比采空区大的,预测面积是否大于或小于全井田,取决于采空区范围、煤层综合采厚、煤层埋深

1.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1.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关于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浙社规办〔2009〕2号
编辑:admin 时间:2009-3-5 15:50:00
各有关单位: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浙江也不例外。60年来,浙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许多实践经验值得回顾和总结。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决定采用直接委托和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项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立足浙江、贴近实际、服务大局,以浙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紧紧围绕对浙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问题和典型事件展开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2.具体要求:“新中国60周年”专项研究,要紧紧围绕建国60年来浙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展开。要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某一个具体问题或事件切入,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在该问题或事件对浙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上。选题要具体,论述要有理有据,特别要选取那些对浙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事件。比如“浙江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历史变革和比较分析”、“‘枫桥经验’与浙江基层社会治理”、“新安江水库、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浙江的公共(基础设施)事业发展”、“商品流通组织、交易方式60年变迁看市场大省崛起”等等。总之,选题要有代表性,既能充分体现建国60年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又要具有理论意义,要从中发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规律。特别要注意在评价浙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问题上要符合中央精神。
3.“新中国60周年” 专项研究课题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每项经费3万元。最终成果形式为论文,字数在15000-25000左右。质量好的最终研究成果将编辑成论文集公开出版发行,同时向国家级报刊推荐发表。所有课题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
4. 本项专题研究目的性强,成果去向明确。时间紧,任务重,希各单位认真组织。也请有研究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具有前期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和对浙江省发展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实际工作部门研究者踊跃申报。由于该项课题研究的特殊性,承担省社科规划各类课题和国家课题的负责人均可申报。申报请采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下称《课题申报表》),申报材料包括:《课题申报表》(一式1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10份)。申报表和活页一律使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

2.关于生态环境
一、自然经济社会简况
抚顺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地处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位置。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大市及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规划基期,国内生产总值为257.9亿元, 居全省第五位。完成工业总产值589.7亿元(现价),居全省第4位。
矿业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加工、煤炭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支柱。规划基期,全市采掘业产值为18.9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3.2%。后续加工产值250.8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42.5%。
抚顺的发展史是矿业开发史,矿业开发不仅带动本市经济发展,而且拓宽了本市的工业结构。抚顺工业由煤而兴,因油发展。20世纪50-60年代,煤炭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素有“煤都”之称。目前,抚顺煤矿虽进入中晚期,煤炭工业需要转型,但煤、油页岩、煤层气等可利用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抚顺矿区仍呈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20世纪60年代开始,抚顺石化工业发展壮大,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工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抚顺的煤、油页岩、黄金、铁、铜等矿产的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加工、煤炭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体,机械、电子、化工等门类齐全工业体系。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工业整体竞争能力,重点发展石化、冶金、机械、建材产业;加快矿区产业转型,推进煤炭工业战略转移,充分开发利用油页岩、煤层气等资源,发展接续产业,重点抓好东露天开发、页岩炼油、页岩电站及煤层气开发等项目,实现传统能源工业向新型能源工业转化。因而,从我市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看,矿业仍将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矿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
抚顺市矿产资源丰富,曾经是全国著名的“煤都”。铜、锌、油页岩、泥炭、铌钽等矿产保有储量居全省首位,煤、煤层气、金、银、硫化铁等矿产在全省居重要地位。目前,已发现的矿产52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47.3%,产地500多处,其中,区内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80多处。现已开发的矿种24种,其中优势矿产18种。全市已探明矿产总储量60.04亿吨,保有储量 48.11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17.7%。
抚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1)能源矿产储量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优势突出。油页岩、煤层气储量大,前景可观。(2)铜、锌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基础地质研究和红透山铜矿十几年生产探矿的经验表明,老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广阔;(3)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潜力大;(4)矿产资源规模小,分布面广。但水泥用灰岩、油页岩、煤、菱镁矿等矿产地相对集中,矿床规模大,埋藏浅,适宜矿业开发。
优势矿产是油页岩、煤层气、煤、铜、锌、金、铁、菱镁、水泥用灰岩、泥炭等10个矿种。
油页岩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38.9 亿吨,居全省首位。
煤层气 预测资源量6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6.7%。
煤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7.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5.9亿吨),占全省资源储量11.6%。
铜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22.8万吨。居全省首位。抚顺红透山铜矿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22.16万吨。
锌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38.4万吨,占全省39%。
金 规划基期,伴生金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32吨,为全省首位;岩金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59吨,占全省12%。
铁 矿山规模小,分布分散,除小莱河、傲牛铁矿等9个矿区外,其它矿区保有储量不足100万吨。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8831万吨。
泥炭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164.5万吨,为全省首位。
菱镁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242万吨。
水泥用灰岩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7091万吨。勘查程度低,但远景储量非常丰富。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现状
抚顺市的勘查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建国以来,区内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完成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
(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⒈区域地质调查:区内已全部完成1:20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先后完成了营盘—南杂木、北三家—英额门、张甸子、郑家堡子、南口前、木奇、大苏河、湾甸子、永陵镇、新宾县、都督村、红庙子等13个图幅4200余平方千米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区域物化探工作:已完成全市域内的1:200000水系沉积物和重砂测量;完成1:50000—1:100000航空磁测;完成1:200000—1:1000000区域重力测量;完成了救兵—三块石地区、北崴子—草市地区、营盘—南杂木、北三家—英额门重点成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⒊科研工作:完成了全区范围内的地质矿产总结,编制了1:200000抚顺地区地质矿产图和1:100000抚顺市矿产资源分布图。进行了抚顺地区浑南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浑北绿岩带中金矿类型及找矿远景评价,南口前地区1:50000成矿预测,完成了辽北—吉南太古宙地质与成矿等大型专题的科研工作。
通过基础地质研究,为我市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程度
先后开展了抚顺煤田的勘探和马架子煤田普查工作,其中抚顺煤田控制深度已达1000米以上;对抚顺、清原、新宾县内150多处铁矿床(点)进行普查与勘探,发现了傲牛铁矿、小莱河铁矿、洋湖铁矿、毛公铁矿等具一定规模中小型铁矿;发现并评价了红透山铜矿、清原县下大堡金矿、王家大沟金矿、抚顺县二伙洛金矿、新宾县下营子金矿、抚顺县佟家街菱镁、北四平泥炭矿、草市泥炭矿、大四平石灰石矿等一大批矿产地。截止200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00多处,基本查清了市内主要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的分布。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矿业基础雄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规划基期,探明52种矿产,已开发矿产24种。按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比例计算,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程度为:煤矿47%,铁矿6%,铜矿59%,锌矿52%,金矿40%,菱镁矿51%。
——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大中型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完成较好,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开采回采率95%,老虎台开采回采率70%,红透山铜矿开采回采率94%;1998年我市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经过专项调查和专家指导,制定了矿山企业“三率”考核指标。从规划基期的完成情况看,开采回采率有所提高。
——矿业产量平稳,产值稳中有升。全市共有矿山企业302个,特大型矿山1个,大二型矿山2个,中二型矿山2个,小型矿山297个,小型以下矿山占全市矿山总数的98.3%。实有矿业职工人数3.5万人,97年实有6.9万人,减少3.4万人。矿业总产值为18.9亿元,比97年的16.9亿元多2亿元,增加11%。年产主采矿种矿石量1048万吨,比97年的1021万吨增加了27万吨,其中,煤686.2万吨,铁矿石150.8万吨,铜金属量0.9万吨,锌金属量1.2万吨,金矿石2.1万吨,菱镁矿石量8.3万吨,泥炭矿石量0.35万吨,水泥用灰岩矿石量22.4万吨,油页岩产量为307万吨,煤层气6432万立方米。
我市矿产品贸易的物流量相对稳定,主要矿产产销平衡。物流方向相对固定,煤炭主要销往鞍钢;铁粉主要销往新钢、本钢;金粉运往阜新排山楼金矿和山东招远黄金公司;铜粉销往天津大通铜业公司、山东东赢铜业公司;轻烧镁销往辽宁省外贸公司或大连五矿公司。
五、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一)西露天矿采坑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抚顺西露天矿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露天煤矿,在矿山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造成周边企业厂房和居民建筑破坏,目前,地面变形仍在继续加剧,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抚顺西露天矿将于2007年闭坑,闭坑后矿坑对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将进一步显化和恶化,矿坑充水,边坡将失去人工维护,边坡岩层浸水后强度将弱化,岩土移位、地面变形加剧,给相邻的大型企业、商业区和居民区留下较为严重的隐患。
(二)采煤剥离物造成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抚顺西露天矿九十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三座较大的外排土场,占地面积20.2平方公里,累计排放量为16亿立方米。这些露天堆积的煤矸石在长期的风化、降雨淋滤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并向外排放,造成周围地区空气、土壤、地下水严重污染。同时,煤矸石堆放占地面积很大,造成城市土地的浪费,限制了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
(三)采煤沉陷区逐年扩大,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老虎台矿和龙凤矿长年的井下煤炭开采在我市城区形成了一个面积16.89平方公里的椭圆型沉陷盆地,地面平均沉陷值超过1米,最大沉陷值超过10米。在此范围内,居民住宅、大中型企业遭到巨大破坏,经济损失几十亿元。目前,随着老虎台矿的继续开采,地表破坏将进一步加重,沉陷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居民住宅和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
(四)矿震频繁直接威胁城市安全。我市矿震自1933年开始发生,矿震频次由70年代每年300——500次增至2001年的7051次;最大震级由2.5级升至3.7级,2002年达到6843次。据专家预计矿震震级将逐步达到3.8—4.2级,威胁将更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矿震给井下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二是矿震对地面设施构成破坏和威胁;三是加剧了采煤沉陷和边坡失稳。
(五)县(区)部分地区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突发性降水引发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抚顺县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山体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在新宾永陵启运山、抚顺县三块石、清原202国道两侧和新宾东南公路路段,新宾镇郊区为易发区。抚顺县铁矿、菱镁矿资源丰富,由于多年来的过量开采,造成了矿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有的已不可恢复。清原县金矿、新宾县煤矿开采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根据对全市12家矿山企业抽样调查统计,目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为5%。土地复垦率为3.9%。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勘查工作滞后,找矿成果不显著。我市基础地质程度高,但完成时间较早,尚需更新、补充;地勘费投入锐减,使勘查工作停滞不前;勘查结构和勘查布局不合理,重金属,轻非金属矿产勘查,相同矿种各县区的勘查程度相差较大。
——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勘查领域,外商投资进展不大,商业性投资勘查机制尚未形成。
——大宗矿产资源形势严峻,转产任务艰巨。我市煤炭受“保城限采”政策影响,可采储量严重不足,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和西露天矿的保有储量分别为8857、1719万吨,可采储量分别为6199、1536万吨,进入中后期开采,急需发展接续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全市金矿资源日渐萎缩,王家大沟金矿和下大堡金矿的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分别仅为3.81吨、0.94吨,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影响我市黄金产量的稳定。
——矿山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全市中型以上规模矿山仅5家,其余矿山规模小,分布散。
——矿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矿山设备简陋,技术陈旧,工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产品多为原矿石,技术含量低,缺乏精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
——矿政管理需继续加强,矿业权市场急待培育。矿产资源管理粗放,监督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不按设计施工,以探代采、边探边采、无证采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问题仍然存在。矿业权市场处于启动阶段,发育很不完善,完整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治理任务艰巨。抚顺市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调查,“一区一坑三场”(采煤沉陷区、西露天矿坑、西排土场、东排土场、汪良排土场)土地总面积为47.96平方公里,这些废弃的土地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使我市恢复治理工作面临沉重的压力。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一) 有利条件
——国家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拓资源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市的矿业发展带来机遇。随着国家资源战略的调整,国家对铜、锌等具有战略意义矿种的勘查力度加强,这将为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红透山铜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我国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优化配置,我市石油、铝及钢铁加工企业可在国际市场进口所需原料。同时有利于我市大中型矿山企业在境外建立开采、加工基地,扩大矿山企业规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国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的政策为我市煤炭工业转型、石化工业跨越性发展带来机遇。
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以恢复东露天矿开采为龙头,开发油页岩、煤层气资源,充分利用油页岩、煤矸石进行炼油、发电、烧砖,搞好煤炭深加工和洁净煤项目,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我市在“十五”计划中,石化与精细化工是抚顺“十五”时期和以后超常发展的主导产业。两大产业将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都将实现翻番升位,位居国内前列。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支持和支持以开采资源为主城市发展持续产业的政策,在政策、资金和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方面为我市建设“北方石化城”带来机遇。
(二)不利因素
——区内大部分地区工作程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矿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许多地表矿点进行了预查,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工作难度较大。
——国家投资减少,重点成矿地段的高精度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开展较少,加之探矿设备落后,深部找矿成果不显著。
——由于矿产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廉价优质矿产品的进口增加,对我市开采、加工成本高的及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冲击。
七、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可供性分析
(一)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市“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矿产资源消耗必然呈现增长态势。我市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矿产资源的高消耗性。预测2005年我市煤需求量为900万吨,石油1500万吨,铁矿石400万吨,铜1 万吨,锌1.2万吨,铝10万吨,金矿石3万吨,水泥用灰岩100万吨,菱镁矿石8万吨,油页岩1100万吨,煤层气3亿立方米。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需求量也表现为持续增长。
(二)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
从我市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大宗矿产资源可采储量不足,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可供性趋向严峻。
针对我市主要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资源进行可供性分析: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石油、铝土矿为我市没有的矿产,全部需要外购;金、铅、锌、耐火粘土等4种矿产,如不新增资源,现有保有储量到2010年基本枯竭。
部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铁受规模小开发受到限制等因素影响,只能部分满足需求。
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铜、菱镁、油页岩、煤在规划基期能够满足需求。煤受“保城限采”政策影响,可采储量只能维持到2010年左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 受技术、交通条件或市场因素等限制,尚没有开发利用或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油页岩、煤层气、石灰石、泥炭等。
到2005年,我市煤炭预测产量为700万吨,自给率77.8%;铁矿石200万吨,自给率50%;铜1万吨,自给率100%;锌1.2万吨,自给率100%;金矿3万吨,自给率100%;水泥用灰岩石100万吨,菱镁矿石8万吨,油页岩1100万吨,煤层气3亿立方米,基本满足要求。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编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坚持我市实施的“建设经济强市,争创文化名城”及建设“绿都抚顺”和“北方石化城”方略,在服从省矿产资源规划前提下,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实现资源主导型城市加速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规划原则
紧密结合抚顺国民经济发展实际 ,按照我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建设“绿都抚顺”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要求,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加强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合理开采。
——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统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使保护与发展互为促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
——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规划、政策的调控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生产精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矿产品,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amp;,amp;,nbsp;
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
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地面塌陷的监测方法有哪些?
答:(1)观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2)观测地下岩石、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监测。观测地下岩石、土体特征的变化 (3...

地面塌陷的概述
答:地面塌陷往往在地面形成圆锥形塌陷坑和凹陷的槽沟,以及局部地面下沉区。其影响范围一般接近或略大于地下洞体的面积,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可达数平方千米,所以,地面塌陷常被视为点状的岩土体变形问题。地面塌陷造成的地面变形...

采空区地面沉降、塌陷的特征
答:另一组地裂缝的走向大体为东西向,与坑道掘进、回采的长臂前进方向大体相同。该组裂缝密度相对较小,大多分布于沉陷区的南北边界,错距和可见深度也小于第一组。除上述特点外,无论是第一组还是第二组裂缝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导致坍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答:(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遇到坍塌事故如何自救 一、坍塌事故总是不可控发生,积累自救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坍塌的原因有许多,有些是因为质量问题引起的,也有些因为某...

道路塌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面对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的建设也在不断增多,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因为过度建设,开产带来的巨大伤亡事故,所以危险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将解决道路塌陷问题作为城市道路养护的重点,尽可能的排查出所有有问题的道路并修整...

地面塌陷有哪些类型
答:岩溶塌陷的规模以个体塌陷坑的大小来表述,主要取决于岩溶发育程度、洞隙开口大小及其上覆盖层厚度等因素。据统计,土层塌陷陷坑直径一般不超过30米,其中以小于5米的占大多数,达63%~71%,5~10米的占10%~20%,个别大...

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的浅埋暗挖施工...
答:【答案】:A 此题考核浅埋暗挖法与掘进方式 单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处隧道施工。双侧壁导坑法: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答: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影响范围必然扩宽,由于本工程距离咸宁市较近,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有可能遭遇类似的地面塌陷,以致于对工程造成危害。所以工程可能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因此本工程建设遭受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大。此外,...

地面塌陷发生的机理
答:随采空区扩大,围岩和地面变形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图5-4)。由于采空区长宽尺寸进一步变大,冒落带的厚度也会增大,其顶面会较第一阶段有所升高,宽度也有所加大。若采深/采厚比小于25∶1,且采空区最大长度大于1/2...

(二)地面变形问题
答: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发生在地表岩土体上,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造成地面沉陷,导致地面上各种建筑设施被破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地面变形问题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胶东半岛的地面塌陷...